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精品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课题
醉翁亭记
单元
三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上
学习
目标
诵读课文,积累,了解大意。
感受景物之美。
品读课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其积极意义。
重点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其积极意义。
难点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其积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哪位同学能用白话文为大家讲这个故事?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修10岁能作诗赋,24岁考取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滁州。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之中。 他心情郁闷时常去滁州城西南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结为莫逆之交。 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写下了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的第三年,时年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有点自嘲的意味。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学生讲故事
进入情境
了解背景
作者名片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文忠”。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了解作者有关情况。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了解作品。
朗读课文
1、听视频朗读
2、读准字音
3、读准停顿
4、读出韵味(注意文中的“也”。)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按要求朗读课文
认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自主学习
按照自主学习方案自学。
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读感知
文中四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请理清文章思路。
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及命名缘由。
二、山间的朝暮和四季景色。
三、太守和众宾的游宴之乐。
四、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思考问题
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和思路。
细读探究
大声朗读第一段,思考:
1、写亭的形状的句子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本段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先写了亭的自然环境,再写了命名由来。
3、叙写醉翁亭命名由来的句子是:太守自谓也。
4、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二、大声朗读第二段,思考:
1、此段分别写了哪些时候的美景?各有何特色?
朝: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暮: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者。
2、作者面对如此美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乐亦无穷也”。抒发了寄情山水的乐趣。(情景交融)
三、大声朗读第三段,思考:
1、 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老人小孩。《桃花源记》中则是用“黄发垂髫”来借代。
2、本段文字描绘了哪几幅图画?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心情。
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乐。
3、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滁人游,滁人生活富足安定,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太守醉,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4、本段描写“滁人游”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体现了百姓和平安乐的生活,也体现欧阳修治理有方,政绩显著。
大声朗读第四段,思考:
1、写禽鸟之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本段描写山间夕照全景图,主要采用了衬托手法,请说一说是如何衬托的?
作者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
分段探究
细细品尝课文内容
精读揣摩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乐”(本文写了哪些乐?)
三、“颓然乎其间,太守醉也”作者醉了是不是消沉堕落的表现?
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胜景、亭乐折射出来的是作者
显著的政绩。作者醉情山水,达到了寄情山水排遣抑郁的目的,作者醉在其中,也乐在其中。(太守为什么会醉?)
一是 “喝酒醉了”,二是陶醉于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以及与民同乐。
四、作者如何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的?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主旨句)醉是表象,乐是实质。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心体会,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为何能让我们陶醉?
(1)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无论绘景还是写人,都只有寥寥数字,着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板书。
(2)句式灵活,对散结合。有的单句成对,有的双句成对,有的三句成对,工整贴切,形式和谐,节奏明快,易诵易记。加之对散穿插,富有变化,摇曳多姿。
(3)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的抒发。总之,此文文美、情也美。
六、名家品读视频欣赏
探究文章主旨
探究文章主旨
课堂练习
一、“而”字的几种常见用法: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递进,而且)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顺承,然后)
野芳发而幽香(顺承)
朝而往,暮而归(修饰)
溪深而鱼肥(并列)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转折,但是)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并列)
请找出文中成语并解释:
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别有用心(多含贬义)。
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了,石头就露了出来。现在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
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
翻译下列句子: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完成练习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拓展提高
1.比较《岳》和《醉》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补全对联:
上联:醉翁亭中欧阳修饮酒寓意
下联:岳阳楼上范仲淹 作文寄情
比较两文异同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全文以“乐 ”字为线索,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用自己的方式总结课文。
巩固提升。
作业布置
将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一段所写的“朝暮”、“四时”的景物特点,用现代汉语加以具体描写,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写作
课外延伸,拓宽知识面。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