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第9-22课)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经过
1、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政党是布尔什维克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2、开辟新时代。
①建立苏维埃政府。②颁布《和平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力量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③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次大战。④组建红军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10课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一、战后的“新秩序”
1、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操纵(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首相劳合·乔治,美总统威尔逊)。
2、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其内容中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3、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4、凡尔赛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5、根据和约规定,1920年1月成立了国际联盟,总部在日内瓦,美国没有参加,国联被英、法控制。
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1、为了协调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由美、日、英三国操纵)。
2、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经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战后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它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的基础上,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中国外交失败的启示:弱国无外交,实力是外交基础,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1年)
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
意义:新经济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8至1937年完成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三、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开始,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
四、苏联模式: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五、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巨大的国际声誉。但是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改革。
第12课 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导人:甘地。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主要采取不服从方式,又称文明不服从运动。
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土耳其凯末尔革命:1919年到1922年,为维护土耳其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凯末尔领导民族解放运动。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土耳其国民军战胜了协约国军,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为土耳其国家赢得了土耳其的主权和独立。它是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民主革命。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1933年)
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1933)
1、背景: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生产盲目化。
3、开始:1929年美国
4、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5、※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哪两种不同的道路?分别带来怎样的结果?
①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通知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②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
1、目的和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手段)以消除经济危机(直接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目的)。
2、特点:(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
4、意义: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控制能力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1935年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2、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积极扩军备战。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3、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1年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8)
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欧洲西线、北非、苏德、太平洋战场
1、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2、二战的扩大:1941.6德国突袭苏联,战争的扩大。(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二战的进一步扩大:1941.12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
4、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战争中形成两大集团:法西斯与反法西斯)
5、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6、1943年,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7、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8、1945年召开雅尔塔会议,要内容:①彻底打败德国,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9、1945年7月,美中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10、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1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12、1945、8、15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9月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13、二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第16课 冷战
一、冷战含义:指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的主要表现:
(1)政治上: 1947年3 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的开始。
(2)经济上: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3)军事上: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组织
3、苏联的对策
1955年,苏联联合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样二战后的新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把美苏冷战推向高潮。
德国的分裂:
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分裂为西德和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进本形成。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欧洲共同体的成立:1967年成立,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组成。作用:加强了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3、二战后美国的发展原因: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刺激了经济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4、日本崛起原因: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朝鲜战争使日本获得大量军需订单;③日本政府的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的技术。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5、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二战后,在苏联的扶持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一系列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1964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但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1985年,戈尔巴乔夫实施加快经济改革的方案,效果不佳,转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结果造成人们思想发生混乱,迅速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
4、东欧剧变:20世纪60年代,东欧各国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效果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80年代,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此后,东欧政局激烈动荡。1989年,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一、万隆会议
1、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非29个国家召开了第一次亚非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只新兴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二、非洲年 1、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北非开始。1952年,埃及纳赛尔领导埃及获得独立。
2、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3、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摆托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1959年,古巴在卡斯特罗古巴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1999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
第20课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
1、联合国:1945年10月成立,总部设在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
2、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由美、中、俄、英、法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3、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国际投资和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加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4、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宗旨:以非歧视、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障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
作用:促进了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它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和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者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
3、美国推行霸权主义:(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入侵南斯拉夫。(2)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一超多强”的含义:“一超”指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5、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生态与人口问题:2011年,全球人口达到70亿。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