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试卷练习题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第一单元达标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9分)
là yuè( ) shānɡ fàn( ) qīn qi( )
tián nì( ) hè sè( ) tānɡ chí( )
diǎn rán( ) qīnɡ yínɡ( ) jiǎo bàn( )
二、选择题。(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正月(zhēnɡ) 嘟囔(nánɡ) 初旬(xǘn)
B.咽下(yàn) 稠密(chóu) 黄焖鸡(mèn)
C.栖息(xī) 王侯(hòu) 含情脉脉(mò)
2.下面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通霄 水绞 摆摊 残灯未庙
B.板栗 肿胀 碗筷 无可奈何
C.僧人 脱僵 演译 青面獠牙
3.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求知欲/随心所欲 B.东张西望/张灯结彩
C.素净/素不知道 D.精益求精/益发浓稠
4.对下面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夸张)
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拟人)
C.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反问)
5.“京味儿”语言是老舍作品的一大特色,下面不带有“京味儿”的句子是( )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B.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C.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锅里搅和。
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顺序,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几天。
B.《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其中喝粥写得详细,等粥写得简略。
C.藏戏的特色是: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三、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请仿照写一写。(6分)
(例)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1.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秋的时候吃月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要求填一填。(6分)
1.在括号中填入表示夺得第一的四字词语。(不要重复)
学校艺术节上,志远在街舞比赛中( ),琪琪在钢琴比赛中( ),玲玲在绘画比赛中( )。
2.在括号中填入形容知识丰富的四字词语。(不要重复)
饱读诗书让宁宁( ),酷爱阅读让大山(
),熟读四书五经让我( )。
五、按要求写句子。(6分)
1.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大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写出与诗句相对应的节日和习俗。(3分)
节日 习俗
1.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 )( )
七、填一填。(3分)
1.“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_______节。
2.《长歌行》是一首____________诗,诗中劝人珍惜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口语交际与运用。(5分)
1.在学校与社区(村)联办的“传统文化知多少”的活动中,一副对联难住了大家,请你帮忙填写完整。(2分)
上联:端午品粽祭________
下联:中秋________念嫦娥
2.春节将至,妈妈让我编辑一条短信问候远在老家的爷爷奶奶。(不少于3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内阅读。(8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文段第1句话与后面几句话是________关系。(2分)
2.文段从多个角度描写了除夕的热闹,读句子选一选。(3分)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1)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
(2)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
(3)鞭炮声日夜不绝。( )
3.读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12分)
故乡的元宵
汪曾祺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街上掷骰子“赶老羊”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
一天快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
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年,就这样过去了。
(有删改)
1.读短文,完成填空。(4分)
(1)文中画横线的这句话从侧面表现了故乡的元宵的____________。
(2)“一天快过去了”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短文开头用排比的手法,连用五个“没有”,有什么作用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了元宵节这一天的哪些活动?什么活动写得最详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句“年,就这样过去了”,意蕴丰富。请你体会一下,其中包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小练笔。(5分)
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请仿照着写一种我国传统节日时吃的食物。如:粽子、月饼、汤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习作。(25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题目自拟,注意写时要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参考答案:
一、腊月 商贩 亲戚 甜腻 褐色 汤匙 点燃 轻盈 搅拌
二、1.B 2.A 3.D 4.A 5.C 6.B
三、1.寓意年年有余 2.寓意福从天降 3.寓意团团圆圆
四、1.拔得头筹 摘得桂冠 喜获金牌
2.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博古通今
五、1.去掉“大概”或“差不多”。
2.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3.这是原因之一。
六、1.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节 禁火、吃冷食
2.今夜月明人尽望 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
七、1.皎皎河汉女 七夕
2.汉乐府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八、1.屈原 赏月 2.略
九、1.总分
2.(1)C (2)A (3)B
3.人们对吃团圆饭的重视。
十、1.(1)不热闹 (2)承上启下
2.说明了故乡的元宵是不热闹的。
3.写了摆赌摊、吹糖人、捏面人、抖空竹、去庙里烧香、赏灯、看围屏这些活动,其中赏灯写得最详细。
4.包含了作者对年的留恋,对年过去的惋惜。
十一、略
十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