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统编)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免费下载(含答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绝密★启用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模拟测试卷(四)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翡翠(fěi) 榛子(zhēn) 蜜饯(jiàn) 掺和(cān)
B.骡马(luó) 娴熟(xián) 唾沫(tuò) 肿胀(zhǒnɡ)
C.皎洁(jiǎo) 机杼(zhù/) 正月(zhènɡ) 獠牙(liáo)
D.演绎(yì) 吞噬(shì) 脱缰(jiānɡ) 响彻(qiè)
二、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空着的意思补充完整。
1.让我们先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照北京的老规矩腊八这天家家都要________,哩哩啦啦二十三要________;二十四要_________;二十九要___________;三十晚上___________;初一、初二___________;正月十五___________。
2.你能写出几个我国的民俗节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_____)今天是元宵节,(_____)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_____)孩子们要放鞭炮,(_____)要过春节了。
(3).(_____)除夕之夜要守岁,(_____)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_____)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_____)是城市,(_____)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_____)过得分外热闹。
三、词语造句。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虽说……但,表示转折,用“虽说……但”,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练习。
1.锅里的饭豆都已煮得大了一圈。(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院中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鸦鹊,秋露点点,悄悄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根据意思写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激流中。(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从水珠滴穿岩石感受到了坚韧的重要;金灿灿的向日葵面向太阳,那是在教我们向上。(修改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使得句子前后表述一致,组成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出下列破折号在句子中的正/确用法,填序号。
A.用于解释说明; B.用于话题转变; C.用于声音延续。
1.“呜——”火车开动了。(______)
2.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______)
3.过了二十三,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初六才开张。(______)
六.选字组词
1.惜 腊 蜡
爱(_____) (_____)烛 (_____)月
2.栗 粟 要
(_____)求 板(_____) (_____)米
3.稠 绸 雕
(_____)刻 (_____)缎 (_____)密
七./为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1)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____)
(2)“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____)
(3)“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____)
八、改写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
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家乡的春节
①按照湖北宜昌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②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③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④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⑤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⑥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福,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完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⑦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⑧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1.选文第⑤段采用( )的结构形式。
A.分—总 B.总—分—总 C.总—分
2.“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中“日夜不绝”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考查语文要素]短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的,其中详写了除夕和_/____________这两天的情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一天人们可以杀鸡宰鸭来庆祝节日。(______)
(2)正月初三这天,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______)
(3)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吃汤圆,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______)
5.正月十五点灯,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思考一下,你还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吗?(至少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写作。
题目:我战胜了
提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不顺利的事,会感到孤独、害怕、烦恼、痛苦……但鼓起勇气,我们又能战胜它们。选择一件这样的事记下来,要写出真情实感。
/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学科网]
参考答案
【答案】一、B
【答案】二、1.喝腊八粥 过小年 扫房子 蒸馒头 熬一宿 满街走 闹花灯 2.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
【答案】二、3.(1)因为 所以 (2)之所以 是因为 (3) 因为 所以 (4)即使 虽然 (5)可是 而且[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三、示例:虽说妈妈包的饺子不好看,但吃起来还是挺香的。
【答案】四、锅里的饭豆都已煮得浑身肿胀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柔弱的水珠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答案】五、C A B
【答案】六、惜 蜡 腊 要 栗 粟 雕 绸 稠
【答案】七、C B A
【答案】八、这真是奇怪呀。 提到腊八粥,人人都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答案】
九、1.C
2. 白天黑夜不间断 除夕的/热闹非凡
3. 时间 正月初一 详略得当,更能够衬托除夕和正月初一过年热闹的氛围
4. × × √
5.过年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吃馄饨,寓意财源滚滚。
【答案】十、示例:
我战胜了困难
困难,对于许多人来说充满恐惧。但,它赋予我,则是喜悦。因为,我曾战胜它。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月色朦胧,月光洒进了我的小屋里,灯光下,我正在埋头苦干。一张卷子正在我的笔下唰唰唰地响着,那正是我在写卷子的声音,当我写得正轻松的时候,甚至有/时候还想吹个口哨。但是,一道奥数题难倒了我,就算我绞尽脑汁的想,大脑里却还是一片空白。“难道是我的脑子生锈了吗?”我心里想道:“平时我都能做出来啊。”我抓耳挠腮,答案却始终“千呼万唤不出来”我把笔往桌上随便一扔,我出了房间,一边下楼,一边嚷嚷道:“到底是哪个无聊的人发明了奥数,我的脑子都快要爆炸了。”我舒了一口气,瘫倒在了沙发上,打开了电视我一边看电视一边看着表弟搭积木,积木“哗”——的倒在了地上,我本以为弟弟会放弃,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积一次次的倒下,弟弟又一次次的将它搭了起来,/我被震撼了,我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冲进了房间里,继续啃那还没啃完的硬骨头,一张张白纸变成了一片片乌黑,我奋笔疾书,不停地在草稿纸上又写又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最后,我算了出来,弟弟也把积木搭了起来,我心中/充满成就感。
不要因为摔过蛟而放弃奔跑,不要因为受过风雨的袭击而憎恨大自然,更不要因为曾经失败而停止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