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老人与海鸥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掌握8个生字,正确读写“塑料、饼干、乐谱、抑扬顿挫、停歇、吉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情谊,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只需精心设计好问题,引领学生自主的探究,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就可以了。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情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场景图,配以音乐渲染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海鸥是吉祥鸟,海鸥是幸福鸟,有诗这样写到:白鸥飞处带诗来。这是云南昆明翠湖边上的一座雕塑。(课件展示海鸥老人塑像)
海鸥们在老人身边翻飞盘旋。看了这座雕塑,心中有什么疑问?(学生各抒己见)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老人与海鸥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1、学生速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自学。
2、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概况,教师小结)
3、检查预习生字词语情况。(课件出示,认读,书写)
4、认读词语,根据词语概括(课件出示)
撮嘴呼唤 应声而来 抑扬顿挫 啧啧称赞
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 肃立不动 白色旋涡
师:读词语,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两幅画面?
学生汇报:第一组描写的是老人在翠湖边喂海鸥、关爱海鸥的情景。第二组描写的是老人的遗像放在翠湖边上时,海鸥送别老人。
师:文章主要写了两个场景,一是老人关爱海鸥,一是海鸥送别老人。(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让我们最意想不到的是哪个场景?(生:海鸥送别老人)
快速浏览课文15——17自然段,找出描写海鸥异常举动的句子。
交流汇报
1、设疑:海鸥们为什么会有这些意想不到的举动?品读老人喂食海鸥的句子,(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做批注。)
2、分组交流,教师指导朗读。
交流示例:
老人喂海鸥的动作是那么娴熟,海鸥与老人之间又是那么默契;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
生:我从小心一词中看出老人很细心。怕把饼干丁弄脏。
生:从“围栏”这个词中我感受到了老人和其他人不一样。别人都是随手一扔。而老人则是放到围栏上,方便海鸥来吃。
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应声而来”,在老人边走边放的节奏中“起起落落”;
师:这是一种无私的爱呀!有了这份关爱,只要老人撮嘴呼唤,海鸥就会-------生:应声而来。
师:正是因为这熟悉和信任,才有了翠湖边这独特的风景。(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海鸥依他的节奏------,指导朗读)
老人“亲昵”地叫着海鸥的名字
学生读4段,谈阅读体会。
教师小结:那一声声呼唤饱含着老人对海鸥的爱。
1、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老人就这样与海鸥相依相随,每天都来,直到有一天,代替老人来到翠湖边的是这张无声的照片。(课件出示图片及相关语句)
2、重点抓住描写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扑过来”等句子,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敬爱和怀念。(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急速扇动、轮流飞到、纷纷落地、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海鸥的动作都表达了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3、鸟非草木,孰能无情,遗像上的老人背着还是那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还是那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褪色的是老人的衣着,永不褪色的是老人对海鸥那亲如儿女的爱啊!
4、那一次次意想不到就是一次次感动,带着感动配乐朗读,体会感情。
教师总结:
这就是老人与海鸥的动人故事。这篇文章是根据邓启耀的《寂寞鸥灵》改编的,感动了无数人。我们在被感动的同时,还应该记住他的这句话:像海鸥老人这样的人,才可能学会包容,学会和他人、和万物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让我们记住这位海鸥老人,让我们和动物和谐相处。
1、把读这个故事的感受写下来, 与作者交流对话。
2、阅读《寂寞鸥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