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部编版(统编)语文第8课:匆匆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8 匆 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写“挪、藏”等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写作方法。
3.情感与价值
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导入新课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3.“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学会6个生字。
2.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三、小组合作
1.读准词语: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涔涔、潸潸。
2.听写词语,互查互批。
3.小组内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句子重点练读。
四、读文解疑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五、指引探究,布置作业
1.读课文,想一想: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自主阅读,感悟体会
(一)自主阅读,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指导朗读:体会时间易逝。
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方面吗?(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3.细读课文,画出作者抒发感受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道理。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
只有匆匆罢了。
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二、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篇文章,你们想到些什么?
三、倾诉友情,共享格言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们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
四、作业设计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
【板书设计】
匆匆
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逃去如飞——珍惜时间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加强对重点语段的品读、理解,从而加深学生理解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的无奈和惋惜。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感受时,把自己在特定处境里的感受依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中,把抽象的时间流逝通过具体的事物写具体。
[不足之处] 我感觉本节课中还有些欠缺。学生的交流虽然还算成功,但不够深入,仅停留在部分成绩好的同学之间,学困生还没能体会到文章的主旨,因此很少发言。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学机智,是动态生成,为了不使每一节课匆匆而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