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2.出师表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22.出师表

  • 格式:  DOC
  • 大小:  70K    5页
  • 时间:  2020-02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第22课:出师表教学设计教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课题
《出师表》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课时数
三课时
课 型
新课

教



1、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教学
重点
 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
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

教学
方法
 诵读、讲授、讨论、探究

教学
资源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你们看过大型电视剧《三国演义》吗? 3、说说看,你认为这部电视剧中哪个人物是智慧的象征? 
(学生介绍后,教师可适当补充,并引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4、解题:表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出师表”的含义?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一)大声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示:1、朗读课文,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有感情,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解决字词障碍。

2、结合课下注释及背景知识,初步了解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并归纳出各部分要点。 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合作探究部分:结合注释翻译一二段。
三、学生自主展示交流
按学案设计进行交流:
1、字词读音。
2、文章内容概括。
3、字词及文意理解。
(教师小结:)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四、练习提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1、思考第一段内容: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第一段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2、第二段: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②如何具体执行?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五、总结本课所学:
六、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1-2段。
2、预习翻译3-5段
第二课时
一、内容回顾:检查背诵1、2段。个人背诵和集体背诵相结合。

二、自主学习:分析课文3-5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二生分别读第3、4段后齐读第5段。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三、合作探究:
第3、4两段写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
第三四段: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作者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作者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第五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四、交流展示:
1、字词句意义。
2、诸葛亮所提的建议。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五、拓展:
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治国大计,反复强调的第三条“亲贤远佞”,你是怎样看待他的观点的?
六、布置作业:
背诵所学的三段,预习后面的文段,做完预习学案二、三部分

1、创设情境,引起读者的兴趣。 2、间接介绍写作背景。 3、了解“表”这种文体的特点,有助于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感情。
1、扫除文字障碍,在字、词句顺畅的基础上,有助于下一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3、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明白作者所提建议入情入理。

复习旧课,联系新知识。

变换着方式朗读,使课堂教学不枯燥呆板。

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检验学习收获
拓展学生思维及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检查背诵:学生齐背3-5段。之后个别检查1-2人。
二、导入新课: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课文最后几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三、合作展示:作业成果展示。
1、各小组先进行组内交流,解决疑难。组内解决不了的等待班内解决。
(1)翻译第六自然段。
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2)翻译第七段。
①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②“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③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3)翻译第八段。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4)第九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2、班内各组大范围交流:见学案,生生互动,师生讨论。
3、师适当讲解补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四、讨论本文写法:
1、抽查提问: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
明确:意在提醒后主认清形势,希望他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大业。他反复提及先帝遗诏,也是勉励后主这个意思。
2、写作特点:
给予学生提示: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
结合文章内容来说一说,还可再说说自己的发现。
(明确:文章第一部分主要是议论,第二部分主要是叙述,无论是议是叙都注入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感情。所以第一部分是晓之以理, 寓情于议;第二部分是动之以情,寓情于叙;第三部分是表决心,直抒热切殷切期望、感激与惜别之情。从以上简析可知,本文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是值得学习的。)
五、拓展延伸: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组长为核心,进行问题探究,推荐一名同学做综合发言。必须组内同学全权参与哦。
1、交流歌颂诸葛亮的名诗名句。
2、讲述诸葛亮的故事。 3、你有诸葛亮一样的责任心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小练笔:千秋诸葛我评说。
新旧知识点联系


加深感受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炽热深情。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深入领悟“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法。深层感受悟诸葛亮的“报先帝,忠陛下”的赤子之心。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责任心。










1-5衷心建议:广开言路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寓情于议
6-7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寓情于叙                  8效忠心愿:临终托孤外    寓情于叙 9宏伟目标 :兴复汉室    抒写心情,情真意切
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昔日:生平志向-感激原因-廿年经历-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表达感激之情
写作特点: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