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0.曹刿论战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20.曹刿论战

  • 格式:  DOC
  • 大小:  57K    4页
  • 时间:  2020-02

第20课:曹刿论战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潢川县第二中学 代启锋
教学目标:
①.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②.分析,评价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③.理清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总结归纳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学习古人克敌制胜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①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和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的用法。(重点)
②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重点)
③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难点)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新课导入
战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数不胜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国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发生在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勺之战, 就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曹刿论战》同学们看一看鲁国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曹刿对于战争又有怎样的论述?
二.简介《左传》以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曹刿(guì) 又何间焉(jiàn) 肉食者鄙(bǐ)
弗(fú)敢加也 小惠未徧(biàn) 小信未孚(fú)
公与之乘(chéng) 战于长勺(sháo) 下视其辙(zhé)
登轼(shì)而望 彼竭(jié)我盈(yíng) 望其旗靡(mǐ)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落调,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调
3、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 以待讨论交流解决。教师提示学生重点理解识记下列词语:
①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
②肉食者(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③又何间(参与)焉?
④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⑤牺牲(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实情)。
⑥小信未孚,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⑦小大之狱(案件),虽(即使)不能察,必以情。
⑧忠之属也。可以(可以凭借)一战。既克(战胜),公问其故。
⑨夫大国,难测(估计)也,惧有伏(埋伏)焉。
⑩一鼓作(振作)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古今异义
所在句子
古义
今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中间、空间或时间

肉食者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轻视、看不起

牺牲玉帛
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指为正义的事业献出生命

忠之属也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忠诚

可以一战
可以凭借
表示可能或能够

再而衰
第二次
又一次,更加


4、分小组讨论,翻译课文
5、把握课文结构。
①提问:课文共有几个段落,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第一段写曹刿请见的原因及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能不能打,凭什么可以战胜敌人,这是战前的政治准备。(详)
第二段写曹刿协助鲁庄公指挥打败齐军,取得战争的胜利。(略)
第三段写打败齐军后,曹刿给鲁庄公总结经验。可见,课文是按着战前准备,战争进行,战后总结的顺序组织材料的。(详)
②请同学概述课文大意。
明确:A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括情节: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曹刿请见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B以事件发展过程为序概括情节:庄公迎战——备战——胜战——曹刿论战。
四,研习课文,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第一段,讨论下列问题:
①长勺之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对鲁国来说当时的形势如何?
明确:齐国借口鲁国曾经公子纠同自己争夺做国君而兴师问罪,企图吞并鲁国扩张领土,是大欺小,强欺弱的非正义战争,是侵略战争。当时鲁国形势十分不利,不仅鲁国弱小,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更因为鲁庄公目光短浅,准备迎战,却不知凭什么去迎战。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A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B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
③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明确: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④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
明确: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对国事的关心和他对当时形势深刻的洞察力,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
⑤曹刿认为鲁庄公做的哪一件事能取信于民?
明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⑥从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可以看出鲁庄公认为迎战齐军的条件是什么?曹刿对此是怎样认识的?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军事见解?
见上面分析。
2.齐读第二段,讨论下列问题:
(在这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明确:A选择了有利于鲁军转入反击的阵地长勺。B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C选择了有利于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时。
(指挥鲁军作战的鲁刿和鲁庄公两人,他们在战场上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明确:鲁庄公鲁莽无知,再一次表现了“肉食者鄙”。曹刿知己知彼,果断、谨慎、仔细,详察敌情,能够正确地捕捉战机,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3.齐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课文是怎样由上段写战争经过过渡到本段总结战胜齐军的经验的?
②从曹刿总结战争胜利的经验来看,为什么他仅就如何选择反击时机作了议论?你认为他总结的全面吗?
明确:不全面,齐国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五.合作的探究
①你认为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A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B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C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②你是如何评价曹刿和鲁庄公呢?
明确: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③归纳文章中心。
明确:本文记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和指挥作战的史实,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和正确的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道理。
六·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篇课文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你还收集过哪些与战争有关的成语、名言。
板书设计:
曹刿请见——远谋(文眼)
战前
曹刿论战——一问三答三断


两个“未可”
曹刿论战 战中: 简述战争过程 远谋
两个“可矣”
进攻——勇气——彼竭我盈
战后:论述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追击——惧伏——辙乱旗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