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教学设计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7* 猴王出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能力。本课教学设计即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领悟阅读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能力。首先,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的问题,掌握课文大意,明确课文结构,为接下来的分析课文作好准备;然后,借助“阅读小锦囊”引导学生自学;最后,教师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并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读。这将是一个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精致的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来源:学.科.网]
2.准备《西游记》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西游记》及相关人物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们知道孙悟空是从哪儿来的吗?他又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
2.指名读学习提示,了解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
(2)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学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1)指名朗读生字词,掌握生字读音:
芝兰 遂 迸裂 山涧 獐鹿 猕猿 耶
拖男挈女 瞑目 石窍 楷书 镌刻
抓耳挠腮 顽劣 呵
(2)学习多音字“呵”。
(3)指名朗读句子。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读通并理解)
(4)理解难懂的词句。
①理解难懂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和自己的阅读积累来猜测、理解。
喜不自胜:胜:能承受。高兴得自己都受不了。形容喜悦到了极点。
瞑目:闭上眼睛(多指人死时心中没有牵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序齿:同在一起的人按照年纪长幼来排次序。
②理解较难懂的句子。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
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我们今天闲着没事,顺着这溪涧向上寻找溪流的源头,去玩了!)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默读课文,找到自己认为最难读的段落或句子,做好标记。
(2)朗读自己认为最难读的段落,其他成员予以帮助。(断句,纠正字音,读出相应的语气,领读段落中难读的词语,等等。)
(3)小组内练习朗读难读的句子,其他成员认真听读,适时鼓励、表扬或提出意见。
3.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
4.根据自读提示,学生在小组内划分课文段落结构。
(第1自然段写石猴出世;第2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第3、4自然段写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
设计意图: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方法。课前已经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因本文语言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有些词语晦涩难懂,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结合阅读经验来猜测理解,从而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三、自主阅读,感受形象
(一)研读“石猴出世”。[来源:Zxxk.Com]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来源:Z*xx*k.Com]
2.你认为这段话中的哪一句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3.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石猴在山中怎样的生活状态?(石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日常生活:玩耍、饮食、交友、起居。)
4.读到这里,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
5.指导朗读。(石猴出世后,感觉周围的世界都是新奇的、可爱的、自由的,应读出石猴的快乐和自由。)
6.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这句话的语言文字上,从写法的角度,品味这句话的语言规律。
(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指导朗读:“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2)巧妙使用动词。再读,注意动词的使用。
(3)小结:吴承恩先生写石猴,遣词造句非常讲究,里面有很多的秘密。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认识了一只顽皮可爱的石猴,语言与内容高度融合就叫经典。
7.过渡:就是这只活泼可爱的石猴,他还很聪明、勇敢、有担当呢!快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吧!
引导学生边读边联系孙悟空的形象展开想象。
(二)赏读“石猴称王”。
1.课件出示“阅读锦囊”:
(1)本文运用了大量动作描写来表现石猴勇敢、聪明的性格特征,请找到具体的语句,细细品味。
(2)将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读给同桌听,并说一说感兴趣的原因。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小组合作,根据“阅读锦囊”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3.全班交流,重点语句扫描: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来源:学科网]
①指导朗读。(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石猴的勇敢无畏。注意表示动作的词语,朗读时应该稍微加重语气,读出石猴的活泼、灵敏。)
②让学生找一找描写石猴动作的字词。(瞑、蹲、纵、跳、睁、抬、观看)
③边读边演,体会石猴的顽皮可爱。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①读一读这句话,想象一下他们的动作。
②“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缠一会”,从这几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那几只胆小的猴子非常想进去但又不敢进去的着急模样。)
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石猴勇敢、胆大的个性,也为后文的“大闹天宫”等故事埋下伏笔。)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①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石猴的哪些个性特征?(做事有心计、爽朗、坦率、勇于担当重任)
②指导朗读。(读出石猴做事争强好胜的语气。)
4.观看视频《猴王出世》片段。
5.小结:这只来历不凡、接受了日精月华的石猴身上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他聪明、勇敢、有心计,是《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希望大家能阅读这部名著,感受名著的无限魅力。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巧妙地设计了“阅读锦囊”,引导学生从析词解句、体会写法、感受形象等方面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自主阅读。学生的自主阅读是一种有章可依、有法可循的活动,而不是盲目的、低效的活动。“阅读锦囊”是阅读方法的引领。
四、归纳方法,推荐阅读
1.回忆一下,在阅读课文时,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梳理。)
2.小结:在本篇略读课文中,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等方法来猜测语句的意思,同时,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石猴的形象特点。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进行古典名著的阅读。[来源:学。科。网]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西游记》的资料。
4.搜集《西游记》里的故事读一读,再讲给他人听。
5.总结:《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语言流行于世,深受人们的喜爱。希望同学们都能读一读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经典的魅力。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搜集的关于本课的材料,放在这个环节交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认识,内化感悟的过程。学生在了解了石猴出世的经过后,再了解相关资料,可以促使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阅读,然后再布置作业,实在是一种巧妙的思维延伸。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抓住关键句,深入理解课文。
在课堂教学中,以往都是教师担起讲解体现作者情感或是表达课题内容的关键语句的重任。但现在的学生已经处于第三学段,我们应该学会适当地放手,尤其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例如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就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围绕“阅读锦囊”展开对课文的学习。这当然包括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学生有了丰富的阅读经验,已经能够快速地找到可以体现课文主题的语句,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都离不开对关键词句的精读钻研,所以这是一项必须培养学生具备的能力,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