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下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5 草船借箭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设计意在指导学生“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引导学生先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侧重抓住人物各自的语言描写,精细剖析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子,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与思想。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可以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阅读经验等,借助相关资料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三国中的人物的故事及本课的视频资料,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1.搜集三国中的人物的故事,观看“草船借箭”的视频资料。
2.阅读《三国演义》第42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及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学情,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故事?(学生自由说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三国演义》并不陌生,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学情,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初读感知,合作学习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谁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是怎样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2.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学生按照要求练习朗读课文:
(1)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遇到难读、难懂的语句,多读几遍。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在感兴趣的语段旁写出自己的疑问或感受。[来源:学_科_网]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互助学习,扫清字词障碍。
(2)练习把长句子读通顺,其他成员对其进行指导与帮助。
(3)交流自己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或感受。
5.生词检测,针对重点字进行指导。
(1)出示本课词语,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周瑜 妒忌 都督 幔子 水寨 擂鼓 呐喊 弓弩 丞相
(2)强调:“擂”读léi;“寨”读zhài;“弩”读nǔ;“丞”读chénɡ。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说一说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重点指导:
忌:上边是“己”,不是“已”。
督:下边是“目”。
寨:下边不要少写一横。
(4)学生自主练习书写“鲁”“遮”“插”等字。
6.过渡: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自叹不如,两人对话暗藏玄机,“草船借箭”将乾坤扭转。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弄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扫清了字词障碍,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交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练习朗读,了解故事
1.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诸葛亮的人物品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周瑜和诸葛亮的话。
(2)在小组内练习朗读对话,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进入情境才能读懂人物的内心世界。
(3)小组推荐,全班进行朗读比赛。
(4)小结:人物的语言体现其个性,请同学们谈一谈周瑜和诸葛亮留给自己的印象。
2.弄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段落并做好标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部分,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引导学生按照诸葛亮借箭前的准备及借箭过程中的安排来概括。
(3)师生共同概括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一讲“草船借箭”这个故事。
3.小结: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交流思想,老师为你们有这样好的学习习惯而高兴!老师为你们加油!
设计意图:围绕着本课的教学重点,首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初步感受并概括人物个性;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草船借箭”部分,帮助学生理清“草船借箭”的来龙去脉,更好地把握全文的思路结构,为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四、畅谈收获,布置作业
1.学生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三国演义》第42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设计意图:要想透彻地理解课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是一方面,为学生布置朗读作业也是一个帮助学生消化、巩固课文内容的过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篇章,了解三国当时的形势,为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梗概,明确目标
1.学生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2.导入:《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我们一起来深入研读《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人物特点。[来源:Z+xx+k.Com]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故事内容,练习讲故事的目的是巩固第一课时对“草船借箭”的全过程的掌握情况,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准备。同时,交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品析语言,了解人物
1.研读人物语言。
(1)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2.体会周瑜的性格特点。
(1)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①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②研读指导。(周瑜早有预谋,却不露声色,笑里藏刀。)
③小结:周瑜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
(2)课件出示句子:“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①“不要推却”是什么意思?(不要拒绝。)
②发散思维训练:如果你是诸葛亮,听到周瑜这样对你说,你心里会怎样想?(可能会想:周瑜早有预谋,有意刁难,我还是先应承下来再说。)
③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你从周瑜的话里发现了什么?(造箭必须得诸葛亮来完成,完不成就定罪于他。)
(3)课件出示句子:“十天造得好吗?”
①课文中提到了造箭用的竹子、翎毛、胶漆等材料,要造好十万支箭的话,十天能完成吗?(即便十天能够完成,但是周瑜有意刁难,故意不为诸葛亮准备齐全造箭用的材料,诸葛亮最终也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②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周瑜的险恶用心。[来源:学*科*网Z*X*X*K]
(4)课件出示句子:“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①“迟延”是什么意思?(本文指周瑜吩咐军匠故意拖延时间,不给诸葛亮准备齐全造箭用的材料,让他完不成任务。)
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人物关系及其性格特点。
②学生说一说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嫉妒心强,心胸狭窄,阴险狡诈。)
3.体会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1)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①“军令状”是什么意思?(军令状是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②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周瑜以为诸葛亮已经中计,三天内他必造不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必死无疑。)
③朗读指导。(诸葛亮已经知道了周瑜的险恶用心,且化解危机的计策早已成竹在胸,所以他十分自信地立下军令状。朗读时,应以自信的语气来读。)
(2)课件出示句子:“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①联系后面的内容说一说诸葛亮为什么这样做。(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但为防周瑜破坏,才叮嘱鲁肃保密。)
②通过这段描写,说一说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
(3)课件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引导学生结合诸葛亮的每一步做法深入解析,从而全面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①诸葛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选择“大雾漫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②诸葛亮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4)课件出示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①说一说这“笑”的含义。(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诸葛亮的英雄本色。)
②指导朗读。
(5)课件出示句子:“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①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船能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
②诸葛亮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诸葛亮谋划周密,安排巧妙,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6)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①“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指十分高明、巧妙的计谋。)
②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识破周瑜的险恶用心,将计就计;对借箭的缜密考虑和周到安排;通晓天文知识;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知道曹操谨慎多疑,能做到知人善用。)
4.教师播放《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视频片段,学生观看并交流观后感。
5.鼓励学生课后观看与“草船借箭”相关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添阅读的乐趣。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分析人物的个性与心理,是掌握人物性格特点的一个好方法,其过程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视频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兴趣。
三、链接阅读,感受特点
1.默读课后阅读链接。
2.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再读一读。(学生对比阅读第7~9自然段,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点。)
3.激发阅读兴趣。[来源:Zxxk.Com]
(1)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来源:学科网]
(2)《三国演义》中所刻画的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请大家多注意搜集阅读,用心体会人物特点,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链接的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古典名著语言的特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对人物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了解更多人物的特点。
四、布置作业,阅读积累
1.搜集《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故事,读一读。
2.给自己喜欢的人物做介绍名片。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实际上是对本课所学的课外拓展,帮助学生将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内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在本节课中,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如抓住体现人物言行的句子来感受人物的鲜明形象特点,看看文中的人物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研究后,再来谈谈对人物的认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同时,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的资料来阅读,如了解三国时代的一些历史背景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可以结合看过的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不仅仅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体验了阅读方法。这样逐步落实语文要素,从而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