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宁远中学 六 年级 数学 教案
课题
练习二
课时安排
2
授课
时间
授课
班级
六年级
教学方法
讨论、分析
教学辅助
练习二相关习题插图
授课人
王爱英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熟练的判断正比例和反比例。
能力目标: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
重点
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
难点
能运用正反比例原理解决有关问题。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基本练习
正比例的意义
(1)在什么条件下两个量成正比例?
(2)举例说明。
①速度不变,所行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②每袋大米质量相同,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成正比例。
2、反比例的意义。
(1)在什么条件下两个量成正比例?
(2)举例说明。
①路程一定,所需时间和行驶速度成反比例。
②大米的总质量一定,每袋大米的质量和袋数成反比例。
3、正、反比例的比较
①根据下表中两种量相对应的关系,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每天看的页数/页
4
6
12
16
32
所看天数/天
24
16
8
6
3
教
学
过
程
三角形的底边(分米)
1
2
5
9
三角形的面积(平方分米)
2.5
5
12.5
22.5
小结:判断方法和步骤“一想、二找、三判断”
一想: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哪种量是一定的量?
二找:两种相关联的量与不变的量有什么关系?列出关系式。
三判断:根据关系式,一定的量是积还是商,判断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判断
被除数 ÷ 除数 = 商 被除数 ÷ 除数 = 商
一定
一定 反比例 正比例
因数 × 因数 = 积 因数 × 因数 = 积
反比例 一定 一定 正比例
判断
完成课本第33页练习二第3题。
综合练习
课本第33页练习二第2、4题。
达标检测
课本第33页练习二第1题。
布置作业
数学配套练习册中相关习题。
板
书
设
计
练习二
正比例、反比例的判断方法和步骤
一想
二找
三判断
教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