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有多重(认识千克、克)
潜江市杨市小学 蒋万琼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材P45P46)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习有关质量单位(千克、克)的知识,重点是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体重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感知和体验活动,具体而真实地建立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逐步建立准确的质量概念。
学生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而且大部分学生对质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概念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 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感受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具体感知和体验1千克与1克的实际质量。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秤、盐、牛奶、黄豆、回形针、花生米、棋子、2分硬币、苹果等,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找出有关信息。
(1)图中淘气和小鸟分别在做什么?
(2)他们分别有多重?(板书情境课题:有多重)
(3)谁的体重更重一些?
(4)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可能回答:我们人比小鸟重多了,所以淘气重;我知道30千克重些,50克很轻,所以淘气重等等。
(5)师小结:淘气的体重是用“千克”作单位,小鸟的体重是用“克”作单位。这两个单位表示的质量是不同的,一个重,一个轻。
2、认识秤,学会看上面的读数。
(1)师:生活中看物品包装袋上面的净重就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例如:学生的体重、你们桌上鸡蛋的重量、苹果有情物品,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重量呢?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学生可能答:在超市、米店、药店、实验室等地方,见过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等。
(2)展示实物秤(托盘秤),提问:你知道圆盘上的刻度表示什么吗?
(3)师:生活中的秤一般用“千克和克”做单位来表示物体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认识千克、克(板书知识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体重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千克”与“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体会这两个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活动一:1千克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
1、称一称:称一称两袋盐的质量,建立1千克的概念。
2、掂一掂:把两袋盐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几个苹果大约1千克?几个鸡蛋大约1千克?然后借用秤检验。
4、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1千克?
5、称一称并掂一掂:以小组为单位称出课前准备的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掂一掂。
6、抱一抱:汇报自己的体重,互相抱一抱,感受几十千克的质量。
活动二:1克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1、师:刚才我们称体重、书包、白菜等的质量都用“千克”作单位,如果老师现在想知道1个回形针或者一个硬币的质量,还能用“千克”做单位吗?还可以用刚才的盘秤去称吗?
2、介绍天平,并示范使用天平。
秤一称:以小组为单位用天平秤桌上轻小物品,并记录在下发的表格中。
物品名称
质量
3、说一说:汇报所称物品质量。
4、掂一掂:把自己称的物品(如一枚回形针、一个硬币、一粒花生等)放在手上掂一掂。
5、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活动三:认一认,说一说。(“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估一估:1千克的一桶油和1个2分的硬币,多少个硬币和一桶油一样重?
2、认一认:出示书中称油图片,让学生观察发现1千克=1000克。
【设计意图:在认识“千克”与“克”的教学环节中,通过称一称、掂一掂、3、估一估、说一说等实践感知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真实具体的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千克”与“克”的进行选择应用,强化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三、反馈练习,应用新知。
练一练1—4题。
第1题:学生要根据托盘秤上的指针,准确读出所示质量。
第2题:学生根据情境图所示称量内容并结合刚刚的实际称量体验,填出准确的质量单位。
第3题:根据“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进行准确填写。
第4题:帮助学生领会1千克棉花与1千克盐那个重?比较的实质是质量,而不是密度。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进一步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的新知识,强化对“千克”与“克”的应用,让学生将所学新知用于生活。】
四、反思总结,整理收获。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一起开展一些什么活动?你们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学习过程的回顾,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不仅只是收获知识,还可以获得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