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感知作者的忧国忧民思想。
2、了解本诗的体裁及关于杜甫的文学常识。
3、重点词语、句子的背诵与理解。
教学重点: 重点词语、句子的背诵与理解。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感知作者的忧国忧民思想。
教学方法:朗读体味,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再次学习并探讨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著名诗篇,这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了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同学们请看屏幕。
多媒体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预习导学。(多媒体展示)
为了很好地完成任务,同学们要和我一起做好这几个任务:
问题导学:①作者介绍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与李白和称为“李杜”。)
②写作背景
(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
③诗体知识
(歌,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请同学们搜集手边资料,小组交流,看那一组完成的最好。
展示后,教师出示课件内容。
2、朗读比赛。
①扫除字词障碍
②播放本诗的配乐朗诵
③指导学生朗读。看看哪位同学能想播放的一样,最准确,最流利,最有感情,最能体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
3、熟读诗歌,充分感知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究,梳理全诗。(小组讨论并展示)
1、研读赏析第一节
围绕问题A: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为什么用“怒号”,表现了什么?
问题B:“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
问题C: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
问题D: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教师点拨:秋风破屋
动词:“怒号”“卷”“三重”“飞”“洒”“挂”“飘”
2、研读赏析第二节
围绕问题A:群童为何抱茅?
问题B:“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问题C: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教师点拨:群童抱茅
动词:“欺”“忍”“呼不得”“似叹息”;写出无可奈何心情。
3、研读赏析第三节
试想,茅屋被吹破之后,诗人最怕的是什么?
问题①: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问题②: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教师点拨:长夜沾湿
“长夜”一语双关,自己的处境,国家的处境(风雨飘摇之中)
“何由彻”意味深长,一作结,二铺垫。
4、研读赏析第四节
围绕问题①:面对“夜雨湿屋”,作者此时的表现是什么?
问题②: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 能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③: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问题④:由此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
教师点拨:广厦千万间。
从推己及人中, 表达了关心民生疾苦, 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5、小结(课件展示板书)
秋风破屋 惨 风 白天 室外 事
现实 群童抢茅 悲 自己(生活、精神、痛苦)
长夜沾湿 哀 雨 黑夜 室内 人
升华 推已及人
理想 崇高理想(点睛之笔) 天下寒士(疾苦)
同学们,诵读全诗。诗歌一二三节与第四节的关系是什么呢?作者感情的升华,崇高的理想境界得以完美体现。
四、积累延伸
1、杜甫忧国忧民的诗词名句
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其他“古仁人”忧国忧民的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
五、课堂检测巩固
1、给加点的词语解释:
俄顷( )大庇( )挂罥( )何由彻( )安得( )
2、填空:
①本文作者 , 唐代著名诗人,字 ,因他曾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又叫“ ”。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唐朝有盛转衰的历史,因而被称为“ ”,而本人有被称为“ ”。
②文中表现诗人对群童抱茅而去无可奈何的句子是
。
③诗中表现作者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句子是
④诗中感情升华,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句子是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②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