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月光曲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等词语。
2、背诵课文的8、9、10三个自然段。
(二)智能目标
1、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感受兄妹俩对生活的热爱,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感悟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2、难点: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创作产生于激情”的统一。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确立了如下的设计理念,即:以情感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为根本。紧紧围绕设计理念,我试图实施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抓住“三不一谢”(“三不”即不期而听动真情,不请而进遇知音,不答而弹醉知音;“一谢”即《月光曲》的创作究竟是兄妹俩要谢贝多芬,还是贝多芬谢兄妹俩)这一情感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完成知识、能力、情感的主动建构。
2、学科间融合,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3、课内外联系,读与写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升华学生对《月光曲》的情感体验,同时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1、课前回顾,复习生字与词语(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关于《月光曲》的创作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那么是怎么谱成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刚才认真地读了课文,那么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贝多芬为盲姑娘谈了几首曲子?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弹的?读一读画一画。
3、第一次弹的是什么曲子?为什么给她弹?
不期而听动真情
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幽静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光线不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围很安静。)
在这样的莱茵河畔,听到了有人断断续续弹自己的曲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板书:不期而听 触动)
听到了兄妹的对话,又会有什么感觉?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读一下体会一下)(分角色读一读,读出兄妹俩的不同心情)
如果你是贝多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板书:不请而进 感动)
贝多芬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盲姑娘善良的品质和对音乐的热爱,让贝多芬为之触动,正如你们所想,他推门进去要为这位盲姑娘弹奏一曲,满足她的心愿。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五、六三个自然段。”
(1)“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 贝多芬 先生吧?”从盲姑娘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a.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为她再弹一曲呢!
b.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c.贝多芬为什么能够即兴创作出《月光曲》?
……
3、相机板书,提炼问题
这些问题很有份量,都是大家认真思考后提出来的,并且都是围绕《月光曲》的创作提出来的,那么,课文的哪一个地方是直接描述创作《月光曲》的?(8、9自然段)
4、直奔重点,体会意境
请大家自由地、深情地朗读这两段,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或老师听。
(1)借着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动的贝多芬开始即兴演奏了,当穷兄妹听到这首曲子后,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他们看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文中的句子。
(3)同学们闭上眼睛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试一试你能看到怎样的图画。(生再读想象)
(4)交流,读了这些句子,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师引导板书: 月光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5)穷兄妹俩听着这首曲子看到了这么美丽的画面!让我们闭上眼睛放飞想象,再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月光曲》!
(播放音乐,师感情朗读描写穷兄妹俩联想的句子)
(6)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试一试从这三幅不同的画面,你能体味到贝多芬琴声的旋律怎样变化?当月光升起微波粼粼时,月亮高升风卷巨浪时,月光照耀波涛汹涌时,乐曲会是什么旋律呢?
(播放音乐,学生读书)
(7)学生交流读后体会。(师引导板书:轻柔缓缓 沉重刚健 高昂激荡)
(8)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音乐的旋律变化,读出贝多芬的情感变化,读出兄妹的惊喜。(生齐读第九自然段)
如此美好的乐曲,贝多芬是在怎样的心境和激情中创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第2-7自然段,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1、不期而听动真情
(1)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从“幽静”一词能想到什么?
(生:光线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围很安静)
(2)对,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在这淡淡的月光下,幽静的莱茵河畔,贝多芬听到了断断续续的琴声,想想他此刻的心情该是怎样的?
(师板书:不期而听 触动)
(3)读第三小节,从兄妹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姑娘的琴声和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还会为他们做些什么?(师板书:不请而进 感动)
2、不请而进遇知音
贝多芬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盲姑娘善良的品质和对音乐的热爱,让贝多芬为之触动,正如你们所想,他推门进去要为这位盲姑娘弹奏一曲,满足她的心愿。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五、六三个自然段。”
(1)“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 贝多芬 先生吧?”从盲姑娘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理解得好!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技巧,而是凭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赋予乐曲的感情。在这么一个小镇上,在一所茅屋里,贝多芬遇到了一个能够多凭借音乐与他进行感情交流的人——知音,他此时的心情一定是—— (生:激动万分,板书:激动)
(3)此时,贝多芬很自然地产生了“伯牙为子期而弹”的激情,他告诉对方自己是谁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为姑娘再弹一曲,板书:不答而弹)
3、不答而弹醉知音
(1)突破难点,“两境”统一
《月光曲》这一经典绝唱醉倒了兄妹俩,艺术家的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而灵感出于激情,诗人李白观赏了雄奇的庐山瀑布,心中被壮丽的自然景观所感,他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这千古名篇;画家列宾看到艰苦挣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就用色块和线条描绘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世界名画;在这里贝多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他想到了些什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情景?耳边会出现什么声音?
师连接左右板书,你从这种连接中悟出了什么?
(2)释放情感,朗读升华
穷兄妹俩醉了,久久沉醉在动人的乐曲中,而贝多芬更是万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把这首曲子记了下来,由此成就了这首世界名曲——《月光曲》,那么对于这段传奇的故事和这首世界名曲,究竟该谁来谢谁呢?
是啊,穷兄妹要谢贝多芬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让他们享受了一次绝妙的音乐之旅,可“大恩不言谢”呀!贝多芬要谢穷兄妹,正是在那月轮初生,银光遍撒的环境中,贝多芬为遇到知音而激情满腔,他借着清幽的月光弹琴抒怀,一首有感于知音,寄情于月光的优美的钢琴曲才这样诞生了。
贝多芬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一生还创作了许多优美的钢琴曲,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或你喜欢的其他曲子听一听,边听边像你刚才这样展开自己的想象,然后把你想到的景象写下来,与大家共同交流。也可以查找有关贝多芬的资料,以《我创作了月光曲》为题,写出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再次感受他们高尚品格和音乐才能。
读一读8、9两个自然节,哪些是当时当地的事物?哪些不是当时当地的情景?
当时当地的情境是实在的事物,不在当时当地的情景就为联想,联想就是由一种情景联想到另一种情景,兄妹俩眼前的情景是由是什么而产生的联想呢?(由贝多芬的琴声)
[板书设计]
10 月光曲
不期而听 触动——(轻柔徐缓)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不请而进 感动——(沉重刚健)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不答而弹 激动——(高昂激越) 月亮照耀 波涛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