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优质课《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1.读课文,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 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实验物理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美国科学院院士
丁肇中( ) 不知所措( )
彷徨 ( ) 华裔 ( )
论语 ( ) 儒家 ( )
zhào
cuò
pánɡ
一、读一读
yì
lún
rú
格 物:
致 知:
彷 徨: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推究事物的原理。
获得知识。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着急。
二、记一记
比喻走来走去犹豫不决。
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
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2.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
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
2.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
3.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已经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
4.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
5.怎样做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1.“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
原因: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2.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方法
(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3.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已经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
误以为埋头读书就可以应付一切,结果对实际毫无帮助。
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事实论证)
4.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
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
5.怎样做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提出论题
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
怎样学习自然科学。(1)
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2—5)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6—12)
要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实验精神。(13)
论证思路和结构
本文关键词:
格物致知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王阳明“格”竹(4)
中国学生轻视实验(11)
自己在美国大学读书的体验(12)
格物致知真正意义被埋没的原因(3)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6—10)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13)
著名科学家丁肇中先生采用漫谈式的方法,由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及原因谈起,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指出科学实验精神之于学习的重要性,揭示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并希望实验精神能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课堂小结
你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讲一讲。
示例:下雪了,我伸出双手,接过翩翩飞来的小雪花,在手指温柔的一握中,小雪花不见了,只见手心里泪珠点点,于是我知道雪融化后是水。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 墨子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刘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陆游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鲁迅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 —— 伽利略
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
—— 狄德罗
格言名句
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 ——丁肇中
名人名言
good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