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免费下载《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部编本八下语文)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部编本八下语文)免费下载《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部编本八下语文)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考点链接
考点链接
考点链接
考点链接
考点链接
考点链接
名师导学
1.背景解读

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同时也是一篇漫谈式的论说文。
作者在倡导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指导和启示意义。
名师导学
2.内容梳理

作者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状况,依据自己对中西方教育的深刻认识,从传统教育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析实验精神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敢于怀疑求真、靠实践发现事实的真相。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名师导学
2.内容梳理
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tàn chá( ),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2)我非常荣幸地接受《liào wànɡ
( )》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
(3)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xiù shǒu páng guān( )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4)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bù zhī suǒ cuò( )了。
探察
瞭望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如果没有政界的支持,再好的点子也可能被埋没;如果没有商界的参与,再好的城市规划都有可能被束之高阁。
B.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的强烈信号。
C.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D.邰丽华虽然是残疾人,但我们不可刮目相看,因为她领舞的《千手观音》舞蹈的确不错。
D
名师导练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山野的案情。(把“发生”改为“出现”)
B.为了写好这本书,他收集了大量的学生的材料,分析、整理材料常到深夜。(把“分析、整理”改为“整理、分析”)
C.2013年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在“从过去”前面加“经历”)
D.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即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把“即使”改为“虽然”)
B
名师导练
4.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高尔基说:“书,要算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它们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情操,净化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就像一部部生活的电影
触动我们感叹错综复杂的无常人生
沧海桑田
变幻莫测
名师导练
名师导练
课内精读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名师导练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名师导练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名师导练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名师导练
5.选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请找出表达作者论述观点的句子。(4分)
正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列举“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作者列举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例子,具体典型地论证了“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一观点。
名师导练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6分)
(1)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删掉,“可能”表示推测,并不十分肯定,去掉后就变得十分绝对,与事实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不能删掉,“只能”强调所得到的新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实验,强化了作者的观点,自然地引出下文。
名师导练
8.请选取一位科学家的事例作事实论据,从正面支持作者所阐述的观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两弹元勋”邓稼先数十年如一日,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为证实实验效果,经常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先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示例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投身到水稻增产的研究中。为实验秧苗,他像慈母般的守护在秧田边,亲身实践,奋斗九年,终于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创造世界一大奇迹。
示例三: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对成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一锅一锅地冶炼,终于提取出0.1克纯净的镭。(应突出“注重实验或实践”这一要点)
课外延伸
从古籍经典中汲取人文精神
许民彤
①据报道,有媒体对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大、中山大学、西安交大等全国十几所高校的古典文学接受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经常接触古典文学的大学生仅占27%,偶尔接触的占60%。大学阶段的古典人文整体阅读量大大下降,可以说大学生与古典人文教育渐行渐远……
②当今社会阅读心理浮躁,人们更多的是被畅销、流行、时尚、网络书籍所吸引,那些优秀的中外文学经典尚且乏人问津,更不必说那些古籍经典了。但是,古人读作品,与现在的人们的阅读环境、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毕竟是有很大区别的。今人如要更好地阅读文化古籍,应该掌握一定的阅读层次和境界。
课外延伸
③大学生接受古典文学教育,对于学习古汉语、提高写作能力,有莫大的好处。从阅读审美的情感体验角度说,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古人的原著、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大概一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再则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虽历经数千年,仍无损其价值。
④阅读经典古籍,是与古人对话,是汲取古人的经验和智慧,利于解决我们当下的问题。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人类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需求和渴望。因此,人类一直被一些共同的难题所困扰和挑战,也积累了许多应对这些难题的共同经验和智慧。这些
课外延伸
人类的共同经验、智慧和启示,就积淀、保留和贮存在古籍经典这些传统文化的纯粹精神的形式之中。可以这样说,古代的预言家和哲学家,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与现代最有领悟力的作家一样,都是同时代的人。如今,我们生活的问题、生命的问题、心灵的问题、精神的问题、人生的问题,等等,大都可以从经典文化古籍中找到相应的解说和答案,或得到新的启示。
⑤在上面提到的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谈到阅读《论语》时说:“以前读《论语》,就是为了应对考试中那四分的诗词名句填空,而现在,我能多多少少汲取到精神养料。孔子也不再是一个给万千学生带来苦难的‘老头子’,而是一个真
课外延伸
正能启迪人心灵的老先生。”还有的大学生说:“感动于司马迁,感动于他年少时的贫寒刻苦,感动于他年轻时的勇于探索,感动于他不惑时的坚强意志,或许也是感动于他懂得自己、明白自己前进的道路并能一直走下去。现在的我看不清楚自己,或许只有更多的经历才能打开前方微弱的灯光。愿借司马迁来鼓励自己不畏艰难,永远向前。”这些都表明大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接受更多地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并将之引入自己的精神成长过程。
课外延伸
⑥文化经典古籍,作为文化传统,是一种历史的创造和存在,是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发明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的气息我们可以呼吸到,它的因子充满了我们的血液,它构成了我们精神生长的客观环境。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我们都是它的受益者。文化是既向后看也向前看的。为了使我们前进的步伐不发生偏差,就不要轻视我们祖先积累下来的庞大而又十分有价值的遗产,对古籍文化的传承、学习、发展和创新,是必要的。
课外延伸
⑦人文,是一个民族灵魂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而大学正是人文精神的源泉。大学中的古典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治学和做人都有好处。从古典人文教育中,我们能够习得如何为人仁爱、诚信,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公理、良知、人性本善这些优秀的内涵。显然,从阅读古籍、接受古典文学教育这一点上做起,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乃至大学的人文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课外延伸
1.阅读文章,说说经典古籍对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阅读经典古籍对于大学生学习古汉语、提高写作能力有帮助;②阅读它,能汲取古人的经验和智慧,能帮助我们解决当下的问题;③经典古籍作为文化传统,是一种历史创造和存在,是我们祖先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基础。
课外延伸
2.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论证,以大学生阅读《论语》时的感悟为例,准确证明“大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接受更多地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并将之引入自己的精神成长过程”这一分论点。
论点是:人文精神很重要,我们要从古籍经典中汲取它。
课外延伸
4.请简析作者的论述思路。(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先由高校对古典文学阅读调查报告引出古籍经典阅读量小的现象及原因;接着讲道理、摆事实论述古籍经典对我们的作用及意义;最后小结人文精神是民族灵魂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支撑、民族文化的本质,鼓励我们要从古典文学中去汲取人文精神。由分到总,结构清晰,论证严密。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