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核 舟 记
明 魏学洢
导语
同学们,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你一定觉得很惊奇吧?这就是我国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
作品上10只3毫米左右的螃蟹落在白色的沙粒上。
作品上六只平均0.7毫米的熊猫
放在绣花针针孔里。
石刻微雕作品《红楼梦》的第一回,在这块高15至18厘米、宽约10厘米的印石上刻有5400个字。
只有4厘米!
巧夺天工
果核 微雕
真的很小!
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
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微 雕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到了唐代,能在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字画。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微型雕刻艺术,读来令人惊喜。
浙江一大师在米粒大小象牙雕刻42位美国总统
潘大师在打磨成鼎形的指甲壳大小的象牙片上雕刻了一幅国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仙李白的这首唐诗,被潘启慧大师雕刻在了普通人的头发丝上。
范曾画-小品
0.18cm X 0.20 cm的象牙上。
点击照片作品为放大200倍后,
邓小平肖像
0.46 cm X 0.24 cm的象牙上。
点击照片作品为放大200倍后
熊猫图
0.16cm X 0.20 cm的象牙上。
点击照片作品为放大200倍后,
小品
0.10cm X 0.20 cm的象牙上。
点击照片作品为放大200倍后,
微雕作品展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
可
二
黍
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船头坐三人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苏东坡游赤壁
苏东坡像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入狱半年。次年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jī]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zhé]居时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雕刻家虽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这件事的拘束。如大苏泛赤壁是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鲁直和佛印陪同。
大苏泛赤壁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注:徐,缓缓地。兴,起。
——《赤壁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
作家作品
魏学洢 (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记”,一种古代的文体名称。这种体裁出现的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叙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文体简介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句式,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4、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词勾画出来。
2、听读课文,注意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3、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读准下列字的音。
罔( ) 贻( )
有奇( ) 黍( )
糁( ) 髯( )
褶( ) 膝( )
楫( ) 篆( )
狭( )
wǎng
yí
jī
shǔ
sǎn
rán
zhě
xī
jí
zhuàn
xiá
注意把握朗读节奏:
给下列句子用“/”划出朗诵节奏。
⑴虞 山 王 毅 叔 远 甫 刻。
⑵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
⑶明 有 奇 巧 人 曰 王 叔 远。
/
/
/
/
/
/
/
/
/
翻译课文
合作学习
1、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借助工具书,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3、注意把握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千万别忘了及时记录!)
第一段课文
明有奇巧 人曰 王叔远,能 以 径寸 之
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 因 势 象 形,各具 情态。尝 贻 余核舟
一,盖大苏 泛赤壁 云。
奇妙精巧
叫
直径
的
雕刻
甚至
无不
顺着
雕刻
神情姿态
曾经
赠
原来是
泛舟,乘船游览
用
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
第一段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
第二段课文
舟首尾长约八分 有 奇,高 可二黍 许。中
轩敞 者 为 舱, 箬篷 覆 之。旁开小
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 而 观,雕栏 相望
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 糁 之。
从头到尾
同“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
零数,余数
大约
上下
宽敞的部分
是
名作状,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覆盖
打开
左右相对
填涂
连词,表顺承,来
代船舱
代窗户
代字的凹处
名作状,用石青
第二段译文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大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长: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
旁开小舱,左右各四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中峨冠而多髯者
居左。左手执卷端,右手指卷,若有所语
居右。绝似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居左舟子
居右舟子
炉
壶
船背:文字
篆章
手卷
《核舟记》模拟图
第三段课文(上)
船头坐三人,中 峨冠 而 多 髯者 为东
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
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戴着高高的帽子
连词,表并列,并且
胡须
是
位于
看
拿着
好像
说话
名作动
第三段译文(上)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坐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着一幅书画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
第三段课文(下)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 微侧,其两膝
相比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 类弥勒,袒
胸露乳,矫首 昂视,神情与苏、黄 不属。 卧
右膝,诎 右臂 支 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
倚 之——珠可 历历数也。
露出
略微侧转
相互靠近
极,非常
像
举,抬
仰望
不相类似
平放
同“屈”,弯曲
支撑
倚靠
代左膝
分明可数的样子
可以
定语后置,即“相比之两膝”
连词,表并列,并且
第三段译文(下)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或译为“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第四段课文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
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 右趾,若 啸呼 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
视端 容寂, 若听 茶声 然。
船桨
撑船的人
梳着椎形发髻
同“横”
通“扳”,抓着、拉着
好像 大声呼叫的样子
眼睛正视着(茶壶)
神色平静
茶水声音
……的样子
名作动
第四段译文
船尾横摆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bān]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有没有烧开的样子。
第五段课文
其船 背稍 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
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
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
“初平山人”, 其色丹。
顶部
平
名字
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一笔一画,清清楚楚
黑
篆字图章
红
为,是
王叔远的别号
那
题写
第五段译文
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书的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第六段课文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
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
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 曾不 盈寸。
盖 简 桃核修狭者 为 之。
嘻,技亦 灵怪 矣哉!
总计
雕刻
但是,表转折
竟然
满
句首发语词,表示要发议论
挑选
和
长而窄
代词,这
赞叹声
奇异、罕见
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了”、“啊”
第六段译文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又长又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是奇妙极了!
长: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
旁开小舱,左右各四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中峨冠而多髯者
居左。左手执卷端,右手指卷,若有所语
居右。绝似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居左舟子
居右舟子
炉
壶
船背:文字
篆章
手卷
《核舟记》模拟图
阅读理解
自主学习
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
2、作者是以什么结构来说明“核舟”的?
3、课文各自然段写了什么?
4、理清思路,划分结构。
成果展示
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
2、作者是以什么结构来说明“核舟”的?
“奇巧” (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
“总——分——总。
3、课文各自然段写了什么?
①概括介绍雕刻艺人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核舟”主题——大苏泛赤壁。
②说明核舟大小,结构布局,依次写了船舱、船篷、小窗、栏杆和对联。
③介绍船头部分,着力表现苏轼、黄鲁直和佛印三人的动作、神情。
④介绍船尾部分,着重刻画了撑船人的动作、表情。
⑤介绍船背上的题名和篆章。
⑥总结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窗和其他物品的数量,以及所刻文字的字数。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4、理清思路,划分结构。
一(1):总述王叔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二(2—5):详细具体地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三(6):对“核舟”的总结、评价。
合作学习
研读第一段: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
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3、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4、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奇巧。
盖大苏泛赤壁云。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介绍匠师技艺的高超
合作学习
研读第2—5段,思考讨论: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文章是怎样具体说明“奇巧”的? 4、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5、写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成果展示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奇巧
体积上:
构思上:
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
小
巧
多
核舟
核 舟
轩敞;箬篷;八扇小窗开关; 雕栏相对;对联;字的颜色。
3、文章是怎样具体说明“奇巧”的?
游览者的外貌;姿态;神情;衣褶 ;念珠。
舟子的神情和姿态。
题字、篆文的笔画细,清楚。
长、高。
体积:
船舱:
船头:
船尾:
船背:
成果展示
4、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一舟子“若啸呼状”,显得悠然自得;另一舟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得从容自若。
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由自在的气氛。加上舟尾横卧的舟楫,更加暗示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悠闲境界。
成果展示
5、写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
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详略得当。
合作探究
1、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顺序?
2、研读末段,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
3、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4、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一篇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头坐三人
中轩敞者
舟尾横卧一楫
其船背稍夷
整体
局部
中间
两边
船背
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主——次
成果展示
1、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顺序?
成果展示
2、研读末段,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
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的结论。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
3、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显示出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高超技艺。
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
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核舟记
总
详写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分
总
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核舟的雕刻技艺。
(1)
(2—5)
用事实说明雕刻者技艺精湛
(6)
内容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课文总结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2、能以径寸之木 径寸
3、为宫室、器皿、人物
4、罔不因势象形
5、尝贻余核舟一
6、盖大苏泛赤壁云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8、高可二黍许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1、其两膝相比者
手艺奇妙精巧
直径
做,这里指雕刻
没有 顺着 模仿,雕刻
曾经 赠送
乘船浮行
零数、余数
大约 上下
缓缓地 起
胡须
靠近
课堂检测
12、佛印绝类弥勒
13、舟尾横卧一楫 14、其人视端容寂 15、其船背稍夷
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7、钩画了了
18、其色墨
19、其色丹 20、为人五;为窗八
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清楚明白
黑色
朱红色
雕刻
竟 满
长而窄
极 像
船桨
正,端正
平
通“父”,男子美称
课堂检测
文言知识归纳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诎右臂之船:
手倚一衡木:
右手攀右趾: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同“屈”,弯曲。
同“横”。
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通“扳”,bān,抓着,拿着。
通“拣”,挑选。
通 假 字
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奇妙
零数,余数。
大约
可以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有,表示存在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一词多义
奇
可
有
为宫室
中轩敞者为舱
做,这里指雕刻,动词。
是,动词。
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正,端正,形容词。
一头,一方,名词。
一词多义
为
端
虚 词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启窗而观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径寸之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其两膝相比者
其人视端容寂
表并列,并且、而且。
表承接,不译。
表转折,却、但是。
而
助词,的。
代词,这。
之
其
他们的。
那。
1.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2.石青糁之。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1.中峨冠而多髯者
2.椎髻仰面
3.石青糁之
(戴着)高高的帽子
(梳着)椎形发髻
原意是煮熟的米粒,现用作动词,涂染、填涂的意思。
词类活用
用箬蓬。
用石青。
数量词的用法
①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②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一( )手卷 一( )人
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
篆章一( ) 一( )舟
为人五( ) 为窗八( )
幅
个
张
把
把
块
枚
条
个
扇
对下列几句“之”字的指代对象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②闭之,则右刻清风徐来……
③石青糁之
④左臂挂念珠倚之
A.舱 雕栏 小窗 舟身
B.舱顶 小窗 刻的字 左膝盖
C.舱顶 小窗 雕栏 佛印
D.舱顶 刻的字 小窗 左膝盖
B
舱顶
小窗
刻的字
左膝盖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没有不根据材料原来的样子,摹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那个人眼神正注视着茶壶,神色宁静,好像在听壶中的水开了没有。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推开窗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两边相对。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来雕刻成的。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果核雕刻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赤壁(的情景)。
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8.嘻,技亦灵怪矣哉!
可是计算核舟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原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啊,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拓展延伸
作图要求:
1、一个长2.9cm,宽2cm的长方形;
2、在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椭圆;
3、在椭圆图内尽可能大地画一条乌篷船(带篷的船);
4、在船头画三个人(两人坐着,一人斜躺);
5、船尾画两人;
6、在船舱画四扇窗户;
7、在每扇窗户上写两个字。
动手画画看
天津泥人张
苏州刺绣
山西剪纸
美丽的凤凰
金 丝 猴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小结
核
舟
总说核舟的规格
舟正面
舟背面
船舱
船头
船尾
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作业:
你一定也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小东西,请向我们介绍一下吧。
按空间顺序介绍一件你喜欢的物品,要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