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传统节日作文
汶上一中 郭玉亮
学习传统节日文化后学生原创作文。
岁岁清明
“燕子来时春分,梨花落后清明。”人间四月,褪去了阳春三月的乍暖还寒,伴着和煦的春风,唤醒最后几朵待放的花蕾,滋润春天的一草一木,焕发活力,尽态极妍。戴着鲜妍百花的冠冕,清明,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因为清明与寒食时日相近,扫墓、祭祖的习俗让原本愉悦插柳的清明,多了几分庄重和肃穆。伴着纷纷细雨,路上的行人匆匆赶往先人的坟冢。在新季伊始,万物复苏的春天表达对先人的怀念,感悟生命的美好,追求生命的清明。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一个被遗忘在世俗尘埃的贤臣,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一代帝王的政治清明,肩负儿女的赤诚和臣子的贤良,他带着母亲隐逸山林,旦夕祸福,谁人能定?主公一炬,尸骨无存。介子推的离去为太平盛世的到来种下因果。岁岁清明,谁都没曾忘却流年掠过的英雄身影。那些逝去了的,一位英雄,一串故事,一段历史已经被时间风化,唯有记忆在岁月的阡陌中经得起风吹雨打。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尤爱老师讲革命历史,忆往昔峥嵘岁月,任灵魂在金戈铁马中迂回穿梭,品味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清明日,择一束鮮花,摊放在烈士墓前,铭记他们也曾轰轰烈烈的过往。
清明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几乎所有春季节日的综合和升华,终究是蓬勃的春天,注定它不会只是庄严。 曲水流觞,踏青迎春,沐浴在春风里,徜徉在绿意中,接接地气,享受天街小雨的滋润酥软;望望天空,远处的蔚蓝与绿地交相辉映,这是和谐的自然,是清明到来的四月天。清明节常被雨水呵护,纵情于山水之间,雨滴轻抚着肌颜,幻化爱的节奏,灵动美的音符,一曲悠扬的旋律,让清明在水汽的朦胧中散发着诗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古人喜欢将诗情寄托于山水,从山水的律动中感受超然的乐趣。天目湖畔的清明诗会,让世俗的人群在自然山水中陶醉、留连。诵华美之诗,歌窈窕之章,轻灵,在绿意中跳跃飞扬。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岁清明,需要我们缅怀的事物随岁月递增。总有一些人,一段事被我们遗忘在记忆的角落,我们能永恒铭记的无非在静好的岁月中找寻生命的真谛,在安稳的现世中感激政治的清明。 清明,一个四月里的节日,在雨水的呵护下生根发芽,在世代的更替中岁岁常青。
汨罗江 只为你流淌
站在静静的汨罗江畔,你带着一腔悲怆,带着一腔爱国热情,离开了那个战争纷扰、国家相争的时代,全部融入这汨罗江中;任江水怎样流淌,也流不走你那爱国热情,流不走你那高风气节……
你让我们沉醉,让我们痴迷,为后世敬仰,你用那满腔爱国之情,诠释了你的整个人生,殊不知你又有多少的无奈?只知你爱家、爱国、爱人民……
你那不羁的豪放,你那不羁的豁达,你那不羁的爱国,你那不羁的一切一切……都流淌在那汨罗江中。那清澈的江水,为你而流淌;那软泥上的青荇,为你而招摇;那岩石的一潭,为你而镌刻。留给后世多少情,留给后世多少爱,让我们为你沉醉,为你痴迷。
后世,有人赞你的爱国之情,有人赞你的高风亮节,也有人赞你的豪放之情,而我偏偏要赞你的《橘颂》,在那个年代,你如何能写出这样一首诗,你把它送给你的弟子宋玉。那橘树,树叶汾波,独立不移,洁白无暇,无可比拟。你心胸开阔,用这样一首诗来比喻你的知音好友,让我们赞叹不已。这在那乱国战争的年代,你提出变法,让国家独立起来,但楚王听信小人谗言,把你贬官。你虽哀伤、激愤,但从没终止过你那爱国的心啊,你不畏强暴,和他们抗敌,为了国家你可以付出一切。
在我看来,你的一切一切,比现在的那些作家有过之而不及,你的《橘颂》无可挑剔,你的一腔爱国热情,又多于杜甫,只因你生在那个乱世的年代,战争纷扰的年代。如果你的君王很明智,你又会有另外一番成就。
是的,你走了,静静的走了。但在那一片汨罗大地中,你的每一处痕迹,都足以让我们回味无穷,让我们流连思索。回味你那忠贞的爱国热情,流连你那不渝的豪放之情。你的每一个事迹都足以让我们铭记,你的“长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兮”,道出了你对人间疾苦的哀伤。你心系祖国,心系人民,正因为你的那一颗民心,让我们为你而沉醉,为你而痴迷。
静静的汨罗水,在我们面前,殊不知我们面对的是谁?静静的汨罗水,让我们铭记,殊不知我们铭记的是谁?静静的汨罗水,你的美丽无瑕,殊不知我们赞叹的是谁?
望着那夕阳的残留,你伴着黄昏而长吟,即使老泪纵横,即使岁月沧桑,你也迈着铿锵的步伐,遍洒在每一处汨罗大地,在汨罗江畔,让我们与你为邻,与日月同伴吧!
用苇叶包裹屈原
今日的汨罗江有所不同,停下歇歇脚,目光锁定屈原的精神雕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其犹未悔;鼻子嗅觉屈原的高风亮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耳朵聆听屈原的《橘颂》: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得无私,参天地兮。此时的屈原是汨罗江里滚滚的流水,化作沸腾的热血,涤荡着我的心田。
如果我可以穿越的话,我一定去做第二个婵娟,心系黎民,体恤苍生;我可以穿上隐身衣,拿着打狗棒,把张仪撵出楚国的城池,让他处处碰壁;我要和先生和那些黎民百姓都迁都到另一个城市,看着那些昏君自投罗网,自作自受……可是,我还是停在了历史的边缘。打不开历史的大门、只是屈原的爱国精神从未拒之门外,给服下毒药的世纪新人带来精神解药。
在这里,屈原的爱国情怀是有目共睹的,在心与心的碰撞与交流中感知,带我寻找道路的捷径。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探索者的屈原,我想,他有怎样的追求和骨气?一点一点执著的勇气,一年一年探索的轨迹,迸发出超凡的力量。
一个人,应该先爱自己,再爱百姓,也就是爱国。别人在吃粽子的时候。或许会替屈原诉苦;或许会替屈原叫怨;而我选择用苇叶包裹屈原,静静地躺在岁月的汨罗江畔。咀嚼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不为他流泪,也不替他埋怨,只是我学着传承一种精神——宁死不屈,情系百姓,心忧家国,高风亮节。
多少风雨,多少肆无忌惮,多少反复,多少未雨绸缪,加上几多哀愁,他还在楚国的边界回头。他。是汨罗江畔的诗人,楚辞是他的精神注解;他,是湍湍流水的支流,爱国是他的精神支柱;他,是青藏高原的一枝草,刚正是他的精神造化。
如果屈原是糯米,我甘心做苇叶,赶着岁月往回跑,还是和他的故事擦肩而过,不过,他还是来到了一年四季,领略芬芳,与我不期而遇。春天微云如画,用文字来赏景;夏天溪水如歌,用汨罗来乘凉;秋天花落成种冢,用琵琶来对白;冬天梅落成雪,用楚辞来取暖。
用苇叶包裹屈原,谁曾想将屈原丢失在逆行的南风里,我只想告诉你,不可能。他的精神不容任何玷污。我只想做个苇叶,这样,他就在也不会被任何人伤害了。今天他困了,我醒着,我知道他的夙愿。所以,我告诉自己: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有一种忧伤 叫做月亮
天空中,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漫在月光下,唯一不变的,是宁静与美好,让人心神荡漾。一轮晶莹剔透的名月,悬挂于星空。明净的月亮,你是否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停在窗前的我,心底一如当年一样,对你神往。
数千年来,每当皎洁的明月悬挂于中秋的碧空,不知有多少情感在此时波澜起伏,不知有多少思绪翻涌蹁跹,无论你在地球的多么偏远的角落,只要你发现有人在此时吟唱唐代名相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你就能从他凝重的脸上,看到那烙有中华民族印记的血脉团圆和最原始的思念之情,感受到蕴含着民族情感的宁静与淡淡忧伤。
有一种忧伤,叫做月亮。
回首过去,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是忧伤的、她是一种情感,一种气氛,一种文化符号,一种审美意趣,她的空明,澄澈,高洁的品性,她的暗示,隐喻,象征等效用,令无数人倾倒。李义山托“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皓月感伤凄凉身世,李重光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凄月演绎生命绝唱,柳永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残月来渲染离别情怀,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来自满月倾诉闺阁幽怨。
有一种忧伤,叫做月亮。
那一轮明月,创造了多少流芳百世,凄凉动人的神话故事,成就了多少诗人的多愁善感,忧伤难耐,满足了多少少女的浪漫忧伤,淡淡思情:“愿我如星君如月,月月流出相皎洁。”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妻子,思念丈夫,思念故友……因思念而不得见,因不得见而甚是想念,忧伤充斥,满怀愁恩,对月当歌,诉知愁苦。
有一种忧伤,叫做月亮。
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朋友,也曾在这中秋之夜,伴着皎洁的月光,坐在屋顶,互相诉说着自己的理想,我们也曾对着月亮,进行着童年最纯真的幻想,我们都喜欢月亮,它带给人们光明希望,如今看到月,想起你,我最好的朋友,心里就涌起万千愁绪,曾经我们看到“那些说好在一起永远不分开的人,如今早已各奔东西”时觉得很凄凉,而今我独自一人,才知道那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明月在此,遥寄相思。
此刻,一轮清澈明月,倾泻在我身上,沐浴在月光中,我怀念,我留恋,当初在我身边的人,不知此时身在何方,不知她们是否知道,当初一起嬉笑玩闹的我们,如今各奔东西,而我,正以当年的方式,面对皓月,诉说我的思念,让明月遥寄远方。
又是月圆夜,我在思念,亦在忧伤。
记得赏月
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溯,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风雨的洗礼和岁月的涤荡后,中秋赏月的习俗很庆幸得以保留。 不敢炫耀自己浅薄的心得,心头始终激荡着千百年来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洪流。尽管中华民族曾“消沉”过,但璀璨的民族文化瑰宝从未遗落。恰如中秋的月,曾经勾起无数文人墨客的吟诵欲望,诉诸出多少难以启齿的情殇,而今又话出不尽惆怅衷肠。
举头望明月,人们总能从柔和的月光中获得几分思量。“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借助月亮渲染了悲惨的离别;“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张若虚把纯洁无暇的情感寄托于月亮;盛唐张继描绘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孟浩然抒发出“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失落孤独。 花前月下,品一壶佳茗,尝一块月饼,赏一轮明月,把愁绪抛去,将对亲人的思念悬挂在月上,送上千里共婵娟的抚慰,于是成就了月亮千里系相思的形象,这时的月亮仿若一座承载思念,沟通亲情的桥梁。
繁星簇拥的那一份孤傲,在夜色中也略带几丝苍凉,她拼命迸发着光亮,引燃海外游子回还的欲望,照亮思乡倦客归家的希望,让黑暗的夜空不再有相思的憔怆。她努力涨满身躯,圆的像一轮傍山的夕阳,让漂泊人士心生眷恋,让台湾海峡翘首企盼。总是在盈虚之间,捎带着纷杂的情感。 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人聚又散,总是不断变幻上演。花开珍贵,花落枯萎,月圆罕至,月缺常存,这是亘古未变的真理,聚少离多在现代社会生活里逐渐成为人之常情。一年一度的中秋总以其特有的魅力,满足留守儿童的心愿,实现空巢老人的企盼,了却务工在外劳动者的挂念,人们享受中秋的团圆,忠爱来自亲人的笑语寒暄,却忽视了照进万家橱窗的月亮。 也许在聚少离多的背景下,停止对亲人的蜜语,走到窗前赏一轮明月已成为短暂相聚中的奢侈时光,那孤傲的圆月也透出了些伤感和落寞。在浩渺的星际舞台,她是今夜的主角,身着华丽的霓裳曼舞歌唱,她需要认可,赞扬,歌颂她的观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古人的吟颂中获得了满足,找到了自信,又在今人的忽视中显现出自卑。 不要让高楼大厦掩盖了赏月的兴致,不要让红灯绿酒泯灭了自然的美丽,不要让城市的雾霾阻碍了赏月的时机。中秋夜,围坐庭院,赏一轮明月,体会月圆人圆,那种感觉自然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