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作文>高中作文教学>高考满分作文

温故知新再谈201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该文件

编者按:2017年高考即将来临,这是浙江新高考改革后的第一次考试,学生和家长非常重视。“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于是学生和家长纷纷打电话给杭州契美作文工作室李小勇老师,咨询话题较为集中的是:“高考作文60分,要求写论述性的文章,我家孩子不擅长写议论文,怎么办?” “现在作文基本上是材料作文,我不太会审题,常常偏题,因此分数很低,怎么办?” “温故知新。老师要求我们研究一下2016浙江高考作文题,讨论一下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写思辨性作文?”面对家长和同学的要求,李老师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火爆.  温故知新.再谈 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杭州契美首席李小勇老师答同学问
【试题回放】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要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讨论】
师: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仍采用材料作文,但采用新科技VR作背景材料,VR并非同学们都知道。今天有同学懂吗?
生:VR是什么?简单来说,VR是利用了人的视觉,它把计算机处理出来的数据转化成视觉、听觉和触觉信号,再以适当方式直接输送到人的相应的感受器官,使人感受到计算机展示了需要的愿景,以致参加者感受到是虚拟现实的情景。
师:2016年是VR元年,各个领域都在研发新的技术。浙江的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三星的Gear头盔,阿里巴巴的buy+技术,还有各种游戏里的科幻虚拟现实。同学,能否举一些影视文学的科幻例子来说明?
生:如英国迷你剧《黑镜》:电子媒介出现的短短几十年就改变了人们自身的生活方式,未来虚拟世界陷入了程式化的悲哀,人在自己所构建的虚拟世界中被剥夺了原有的“人”的意志。这一主题为“刻意远离”虚拟现实提供了佐证。
生:还有《西游记》中的魔幻、奇幻、神幻,均是虚拟现实。
师:如果先前对“虚拟现实”不太懂,现在通过讨论,我看同学们基本上弄懂了。命题者采用科技题材做背景的用意:虚拟现实已开始大举进入人类社会的今天,希望参加高考选拔的同学关注新科技、关注人类新发明对人类自身的影响,去反思新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构建中国青年人的科学观。因此,新科技风刮进作文里,无疑是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的一大亮点。
生:我们老师说材料作文,首先要综合分析材料,如何综合分析材料?
师:同学们归纳一下三段材料的要义,然后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
生:材料第一段从三个角度说明当下互联网在现代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第二段预测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后的各种生活场景,描述科技畅想;第三段提出话题:“虚拟与现实”三种态度,你有怎样的思考?
师:归纳的很好。现已完成审题,下面同学可开始立意训练。
生: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我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因为我需要在虚拟世界中纵横驰骋。
生: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我选择刻意远离这个新世界,因为我不能沉迷于虚幻和虚荣,忘却现实世界的艰辛和应担当的家国责任。
生: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我选择既要拥抱又要保持距离,理性地面对这个丰富多彩新世界。
生:拥抱让你在转瞬之间,行万里路,知天下事;摒弃也会使你充斥焦躁与不安,落后于人家;因此我们既需要独立思考,又需要批判精神。
生:无论选择“拥抱”或者“远离”或者“保持距离”,都得认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关系。命题者倡导独立思考,凸显理性思辨,我想这是最佳立意。
师:对!同学们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给予表扬。所谓思辨,就是全面地看文题,避免片面性;发展地看文题,避免静止性。我个人认为最佳立意: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使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必须拥抱变化;但我们不可一味排斥、完全远离新科技,也不要全盘照搬、完全依赖于现代科技,要有所选择,适度使用。
生:过犹不及,恰到好处,这不是孔子的中庸思想?老师再给我们举几个思辨性的作文题。
师:如“自由与纪律”这个文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生:我也可以举一个材料:有一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中,不少名将失手,而黑马却不时杀出。前者说,压力太大,影响了发挥;后者说,没有什么压力,发挥了高水平。看来,压力很可怕,是个坏东西。然而,人们又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看来,压力又不可少。到底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压力呢? 请以\\\压力\\\为文题写一篇论述为主的文章。
——思辨看问题:压力太大,影响发挥,这是事实,不容否定。这并不是对\\\压力\\\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太”的否定,压力太大不行。“没有什么压力”,也并不是一点压力没有,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不可能一点压力都没有。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压力自有其作用。看来,就像治病的良药必须适量一样,压力要适度才好。
师:今天的讨论,可贵的是同学们很关注辩证的统一,厘清虚拟和现实的相互关系,并对科技发明的“双刃剑”产生哲学关照,在深层次上挖掘2016高考作文命题的内涵,升华审题立意的哲理性。
生:去年的作文题目对文体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这是往年没有出现过的新变化。
师:高考作文对论述文的要求在去年的考试说明中就有明确的导向,体现了命题者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检测,通过检测引导同学们关注当下的生活,不要孤立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生:我擅长写文化散文、小说;论述类文章,一味遵循“引——议——联——结”等结构顺序写作,太枯燥太乏味,怎么办呀?老师请讲讲论述类文章的写法。
师:论述类文章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这类文体在高考中,作为写作的一种主要文体,一直是学生们学习训练的重点之一。一篇“以理服人,以理取胜”,推理、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往往在高考中更能获得高分。在材料作文中,首先引述材料,提出观点;然后充分论证,分析利弊;接着联系现实,由点到面;最后点题作结,劝勉呼吁。
生: 就这么简单?
师:看似简单,写起来有点难。首先论点的提出,要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你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谎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其次,选择确凿、典型的能代表某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论据,从而达到论据与论点的统一。再之,巧用论证方法,讲道理摆事实,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才能给人启迪,催人深思,发人深省。
生:审题立意完成后,是先拟标题后写文章,还是先写文章后拟标题?
师:同学们常用的是那种?
生:先写文章后拟标题。
师:当文章的立意已经明确时,我建议先拟标题后写文章。因为题目如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先写文章后拟标题,往往会出现破绽,以偏概全。
生:拟题有什么具体要求?
师:拟题的要求:1、观点鲜明。2、新颖别致。3、简洁生动 。

【同学们开始给文章安装一双上明亮秀美的眼睛】
1.面对虚拟,亦近亦远
2. 带着头脑穿梭
3. 身在事中,心在事外
4. 守望现实,涓涓不壅
5. 虚拟“拟”不了现实
6. 虚实之间,理性相待
7. 虚实有度
8. 冷眼观世  保持适距
9. 两极碰撞与融合
10. 当“虚拟”掩盖了现实
师:看了同学们拟的题,觉得均是靠谱标题。概括说:1.标题能概括内容,做到“题括文章,文切题旨”。2.标题就是中心论点,观点明确,具有思辨性。3.标题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让人一看就觉得你的文章不同凡响。4.标题是文章的“眉目”,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课后优秀作文欣赏】
不偏不倚善待虚拟现实
“手工磨坊推出的是原始社会,而机器生产蒸汽推动的却是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一言道出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那么,穿行于现代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大道上,虚拟与现实的交融比拼,产生了对天的拷问:是以全盘西化的哲学来接受虚拟现实,还是同它保持适当的距离为好?
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相融合,先进的科技自然带来许多便捷,故有人一头扎进这个全新的世界——去拥抱去享受,时时刻刻离不开那张虚拟之网,从而割断了与现实的联系;虚拟世界充满诱惑、充满魔力,新鲜的未知的先进的东西又时有发生,一旦你闭关自守,便活在过去,拒绝这个快速的时代,会事事不通而摸不着头脑。因此,既能开关远行,汲取精华,又能闭关反思,剔除糟粕,对自己对人生对社会,不亦是有用的吗?用孔子的哲学思想对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并且思考如何生存尤为重要。
保持适当距离,玩转虚拟现实,中庸之道本是先哲为人处世的智慧,不愠不火,在积极接受的过程中又不失冷静理智的思考。“互联网+”是时下流行的,其组合面广且丰富多彩。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免去许多繁琐的束缚而享受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直达,快捷与高效也符合了时代的要求。如此便捷而高效,何乐而不为呢?敢于尝试新的事物,跟上时代的步伐是我们作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不沉湎,不排斥,时刻用哲学的视角去分析事物,亦是我们去伪存真的法宝。
保持适当距离,传递人文关怀。在风飒飒雨霏霏之际,突然“有客从远方来”,这是人们幻想的美好境界,而要在现代生活中保有这份“风雪夜归人”的感动,更需要我们与虚拟世界保持适当距离,去传递这份来之不易的感动和关怀。这种关怀也是如此简单——把一次聊天换成一次没有低着头看屏幕的面对面谈话,把一次购物换成一家人逛街的闲适与讨价还价的乐趣,把一封祝福邮件换作一张自制的贺卡……时不时把指尖的触动换作行动的传达,我们的现实生活便会充满人情味。
犹记得《双城记》的开头:“这是一个最繁华的年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年代。”当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冷静的分析与正确的态度至关重要。一味投入与一味排斥只会“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而保持适当距离,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选择,终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以哲学的视角善待虚拟现实,以中庸之道留适当距离,我们可以在这个时代里一马平川,潇洒地前行。

守望现实,涓涓不壅
周子敬
虚拟,指人通过技术手段营造的虚拟事物或场景,与现实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虚拟与现实的这堵墙即将被打破,人们正被裹挟着步入这个新奇而充满未知的领域。
在这个虚拟即将照进现实的时代,我要说:且慢虚拟成现实,守望现实,一切方可涓涓不壅。
不可否认,虚拟现实技术的到来必将带来诸多便利,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正如乔布斯说:“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人们正通过技术一点点地将世界改变,征服不可能的野心如人类文明壁炉中的火焰,源源不断地为文明发展提供光与热。虚拟现实技术,正是这样一束升腾的火苗,仿佛已经做好了点亮未来百年的准备。
然而,我们有必要过早地拥抱虚拟现实营造的新世界吗?答案是否定的。虚拟现实技术需要我们更冷静地思考。
虚拟,只是一种仿真的手段。在蒂利希《存在的意义》中指出,现代人的焦虑指存在性焦虑,即对无意义和空虚的焦虑。不难想象,让虚拟深层次与现实结合,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这种存在性焦虑。哲学家奥伊肯最感忧虑的也是物质成果与人们心灵要求间的尖锐矛盾。换言之,有了诸如虚拟现实的先进技术,并不意味着人们“精神生活的充分实现”。在我们尚未准备充足的情况下,拥抱虚拟的世界未免言之过早。虚拟向现实渗透——如果这种渗透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无切实益处,反而隐藏着加剧解构的危机,那么这种渗透需激起我们的警觉。
还记得米兰#8226昆德拉在《缓慢》中感叹,现代人已失从容不迫的生活乐趣,外部工具是多么可怕。微信创始人之一张小龙也曾言,微信这先进的技术解决不了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问题。同样地,虚拟现实也逃不出这个怪圈。借用周国平的一句话:面对这个无所不能的怪兽,赞美声与质疑声此起彼伏,而它依然迈着它目空一切的步伐。因此,守望现实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事。守望现实,是我们永久不易的立足点。
刘亮程曾这样说:“人已经远远地走在其他生命前面了。停下来,至少,放慢些脚步。”是啊,我们真的需要用技术开拓一切?我们真的需要无限逼真的虚拟吗?难道我们一定要一切事物都变为“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材料”吗?
还记得千年前屈原面对浩渺的天河发出了如孩童般天真的《天问》:“天何所沓,十二焉分?角宿未旦,曜灵安藏?”试问:我们能虚拟出千年前屈原叩问过的夜空吗?守望现实,就是守望我们的精神之根,守望我们本来的面目。
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最后手迹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在技术化的千篇一律的世界文明的时代中,是否还有家园?如何才能有家园?”
而我说:守望现实,人类文明的长河方能涓涓不壅。

【本课题主持人简介】
李小勇老师:原浙江名校杭州第七中学学术专家顾问组召集人、语文教研组组长、中学高级教师;系中国辞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学语言学会理事、浙江语言学会修辞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浙江语言学会楹联专业委员常务理事。2015年5月退休,之后担任杭州契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语文工作室首席老师。李老师长期亲耕于教学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主编了《语文高考必胜演练》(浙江教育出版社)、《饮食文化纪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语文高考PAss.终极整合》、《语文高考PAss.体例解读》(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跨世纪语文》(杭州出版社)、《最新示范作文大全》(浙江少儿出版社)、《今天你阅读了吗?》(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等十多本专著和教辅书。论文《论如何提高文学社在校园文学建设中的美学功能》荣获中国教育学会“校园文学”论文评比一等奖、《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整合苏教版必修模块中的写作教学序列》荣获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语文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论文一等奖、《高中作文教学重视“随机应变”》荣获浙江省中语会、写作学会年会论文一等奖,共有100多篇论文在报刊上发表。中国语文报刊学会会刊《语文世界》开设“李老师作文导写与赏析”专栏,每月一期,高中十期,小学二期,历时一年,深受读者的欢迎。既能自己动手进行文学创作,又能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报告文学《风帆》获全国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散文《写给小伯爵》获(《山东青年》“唐龙文学奖”),曾获“第六届中国语文报杯一等奖指导教师”、 “全国校园文学一等奖指导老师” 、“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决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座右铭:习与性成,圣贤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