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作文>高中作文教学>高考满分作文

2017年全国III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满分作文

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该文件

全国III卷
题目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评分标准
一、分等评分原则
(一)基础等级(40分)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项(20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表达项(20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二等或三等或四等给分。
(二)发展等级(20分)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⑩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⑩见解新颖⑩材料新鲜⑩构思精巧⑩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二、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20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2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20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三、关于作文的其他评定
残篇评定
1.600字以上的文章,评分标准为36-40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没有副标题的,只给1分,不评O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7.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四、分类评分细则
一类作文(60~52):
切合题意,所写内容紧扣“我看高考”或“我与高考_,-紧紧围绕中心主题构思行文。文章选用的材料与观点相匹配。
文体特征鲜明,符合选择的副标题要求。具有较好的个性特征,结构突出,行文流畅,语言富有文采或文章内容深刻,有一定的创见。议论文事例充足,引文丰富,有较强的说服力;记叙文形象丰满,叙事精巧,有一定的感染力。
二类作文(51~45):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思想健康,有一定内容,结构完整。基本围绕“我看高考”或“我与高考”来写,语言通顺,缺乏亮点。   
三类作文(44-36):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结构松散。如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的议论文,文童开头扣住了材料分析,但文章后部发散延伸之后,选用的材料与“高考”已缺乏必要的联系;如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的记叙文,在回溯高考备考复习的历程时,缺乏精心的组织和构思,基本在记流水账,不懂横向截面和纵向点缀法。人物形象单薄,事例不典型,无法从文中看出“我”的个性特征。
四类作文(35~0):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
2017年高考,仍有一部分考生在写作文时缺乏材料审读的意识,或者只关注材料的某些枝节做文章,从文章标题开始,只字不谈“高考”,而以“梦想”“奋斗”“诚信”“公平”为关键词套作。
30分以下作文基本是字数低于600字的残卷。10分以下主要是文奄大量抄袭试卷前的阅读文段,与“高考”毫无关联。
还有个别考生作文中明示对“高考”的敌对情绪,消极抱怨,大放厥词。
 
标杆作文
【一类文上】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18
19
19
56

迈向明天
——我的高考
俞敏洪说:“人生这场戏的最终结局,就是一个又一个选择叠加起来的总和。”而如今,我正站在高考的拐点上,做出男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过去驻足不去,未来不来。”回望过去所做的选择,我的高考,是过去所做选择的累积。   
我的高考,用忍耐打磨一块寒铁,铸成利剑,指向展曦。
我曾无数次幻想过高考后的恣意,也曾幻想过大学生活的畅快,我也曾无数次想过放弃,随时间的洪流漂泊到不知何处的岸上。而抬头看向窗外,或寒风凛冽,或春暖花开。讲台上老师依旧不厌其烦地讲解,台下同窗或困倦、或疲惫却仍旧奋笔疾书。我按下心中烦闷的不快,按下对于未来的无限幻想,重新投入到题海中去。厚积薄发,忍耐为不二法门,而通往明天的路上,多少个日复一日,都将成为我迈向未来的坚实步伐。
我的高考,是生命中不可缺席的盛宴,浪里淘沙,雕刻灵魂。
余秋雨说:“我们不赞美苦难,但我们不惧怕苦难。”苦涩,是高考这场盛宴中最值得品匝的真味。求学十载,阅尽无限风光;春风十里,畅饮人间美酒。高三之前,我的人生快意恣肆,毫无悬念。我想追寻的一切,似乎唾手可得。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八月的摸底考给我的当头棒喝,让我彻底从云霄跌入谷底。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我,不得不认真看向自己:我,到底有几分成色?
无数个中夜挑灯,我重拾“清风半夜鸣蝉”的悠扬;无数次大起大落、悲欢之余,我顿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我须感谢高考,是它打磨了粗糙的我,用这强风疾雨告诫我,用这起起落落特意雕刻我,砍去我身上那些无来由的自负,让我学会收敛我不可一世的眼光,审读脆弱的内心。
我的高考,用关爱凝聚成盾,为我遮蔽风雨,迎我勇往直前。
老师的教诲犹在耳畔,父母的叮嘱还在回响,同窗的祝福未曾退却。此刻我在高考考场上,这无硝烟的战场上,望着窗外阳光明媚,或许这些祝福和叮咛都化为此刻的光灿,聚作盾矛助我攻坚克难,凝为动力推我奋起向上。那些失声痛哭里的安慰,迷糊做梦时的敲打,得意忘形时的警告,疑惑不解时的醍醐,都如同沙漠绿洲,雪中热炭。而我也因这样的爱与关怀,迈入新的旅程入口,带着无畏与勇敢,迎战未来不知何处的挑战。不论风雨,都有何妨吟啸的魄力和底气,有搏击风浪的信心和信念。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而周梦蝶有诗云:“我是‘现在’的臣仆,也是帝皇。”此刻,我的高考,是我把握的现在,也是迈向未来的咽喉。它终将成为飞鸿雪泥上的指爪,留为现在选择的印记。而成长过后,我的高考,会化为血肉,成就那个专属于我的明天。
◇阅卷组意见:1.文章标题与首尾段呼应勾连,结构浑然一体。文章内容表达有感染力,裁剪适度,既有横向的片段截取,又有纵向的典例点缀。叙写“我的成长”笔力集中,抒发“我的感悟”情感充沛。从内容的选材与组织来看,内容项可给1 8分。
2.散文化的笔调,作者将优美灵动的语言把玩得非常娴熟,文章体现了考生优秀的语言文字功底和良好的文学素养。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的文章,容易平铺直叙,缺少亮点。本文的语言表达是较有表现力的。表达项可给1 9分。
3.借助一定的结构形式,巧妙统筹丰富的文章内容,大气而不显杂乱。评价性的句子,既能使文章结构分明,又能升华文章的主题,记叙文中适当运用可锦上添花。从发展等级看,可给19分。
【一类文中】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18
18
18
54

大国的一剂“良方”
——我看高考
在几千年的中华医药史上,备类草药数不尽数,但好的药方却少之又少。高考这一剂“良方”将不同的“草药”集于一体,仿若吉光片羽般,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带来了“健康”。
俗话说,良药苦口。于千千万万学子而言,备考的过程无疑是苦涩的。古时便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读书。有“谐壁偷光”的惜时如金,有“余则缊袍敝衣处基间”的勤学好读。这一个个典故,无不彰显十年寒窗的艰辛。正如泰戈尔所言:“离你越近的路,路程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备考”这一味苦确实让人难耐。
 然而,在尝过苦涩后,每每留下的是沁人心脾的回甘。“苦”读过后,学子们有了“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灵秀”的甘甜收获,有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入也”的心灵上的满足。白岩松曾说过:“人们声称最美好的回忆其实都是最痛苦的经历,只有在事后回想起来,才会觉得那么甘甜。”高考这一剂“良方”中的苦后回甜不正给学子们带来了心灵上的健康吗?
不宁唯是,这一剂“良方”中有苦有甜,亦有酸有辣。古有“孟母三迁”的佳话流传至今,可有谁曾想过这一次次搬迁中孟母的心酸?今有考场外等待的父母们,顶着这炎炎烈日,为的只是让学子们有更好的备考环境,这不也是现代“孟母”们的酸涩体悟吗?总而言之,一位考生牵动着一个家庭的未来。父母们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为了孩子能够站在一个更好的平台上,为了孩子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往往拼尽全力,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这不也是高考这一剂“良方”给一个家庭带来的温暖和全家人共同的回忆吗?
这一剂“良方”不仅给考生带来精神上的丰富收获,还给一个个家庭带来了温暖记忆,最重要的是,给中国——这个冉冉升起的超级大国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如今,上到我国“嫦娥”飞天计划、下到“蛟龙”号的一次次下潜成功,再到古代文物的保护,还有共享单车的创新,这些大国“智慧”无一不需要人才的输送。而高考,正是一个合理分配人才的最佳平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过。“我们不仅需要爱因斯坦,还需要鲁班。”无疑,这一剂。“良方”为我国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有力的保障!
这一剂“良方”可谓酸甜苦辣俱全,而又可以让个人、家庭和社会受益,着实令人称赞不已!
如此“良方”,您说妙吗?
◇阅卷组意见:1.标题醒目,切合题意,总分结构清晰:从个人的精神收获、家庭的温暖记忆、社会的人才培养三个层面谈高考的促进作用。内容项可给18分。
2.引文简练,紧扣文意。排比手法运用适当,表达凝练,富有文采。表达项可给18分。
3.论证方法得当,比喻贴切:以“良方”设喻,使抽象的道理可依托生动鲜明的载体,凸显高考的促进作用。遗憾的是,文章没有在“良方”上做足功夫。既然以“良方”为喻,就要关注高考与“良方”的相似性——济世治弊的特点,如果文章能结合当今中学生个人素养、家庭成员关系、社会选才用才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来谈高考的积极引导作用,文章针砭时弊的特点才足以彰显。所以,仅从味道的角度来设喻,显然肤浅了些。从发展等级来看,还有待提升,可给18分。
【二类文中】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15
18
14
47

四十载,且前行
——我看高考
高考,是我们不得不经历,也不能够缺席的一次成年礼。——题记
不曾想象过高考的考场上会是怎样的景象,也许在最后的铃声响起之际,一切如尘埃落定,连带着不懈奋斗的那三年一同随风远去。高考四十载,似一座丰碑,镌刻下一代又一代的欢笑与泪水,风吹来,却不曾倒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高考四十载,为追梦人开辟了逐梦之路。大概在孩提时代我就模糊地知晓,高考是漫漫人生路上的第一座大山。寒窗苦读十二年,不知用掉了多少笔墨,亦不知翻阅了多少书籍。多少次失意的考试后,我咬着笔头暗自迷惘;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在心底里呐喊着:“向上!向上!向上!”直到那一天终于来临,以日光为战袍,以纸笔为战场,以梦为马,按剑出鞘,只为成就一个梦想,抑或无数梦想。高考这条路上啊,努力让成功开花结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高考四十载,让每一位考生懂得了肩上的重任。人们总是说“高考难”,可只有正在经历高考的我们才能理解,原来苦难也是天赐的礼物。我们中的每一位,都带着无数希望踏上征途。面对家人的期待,老师的鼓励,我们怎敢退缩,我们怎敢懈怠?担一份责任,便成熟一分。高考的路上,我们逐渐明白了责任的意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高考四十载,在改革中紧跟时代脚步。不同于历史上的科举考试、八股取士,高考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公平地选拔人才,为国家的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了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高考走上了一条不断改革的道路。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更加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检测,引导考生全面发展。同时,高考也越来越能抓住时代潮流,我们所需要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理论,更要有对时事的了解、把握与分析能力。高考这条路上,越来越多的综合型人才在前行。   
高考,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成年礼。这一场成年礼,是有志者,事竟成,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场成年礼,是苦心人,天不负,百万秦军终属楚。利刃已出鞘,壮士请前行。
◇阅卷组意见:1.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完整。但是,文章的内容与标题勾连不紧密,前两个分论点更像在写“我的高考”,这说明审题不够透彻。内容给15分。
2.语言基本流畅,凝练,有较强的表现力。比喻排比句式典型突出。表达给1 8分。
3.文章有意运用引用的手法来突出分论点,但是引用名句之后缺乏必要的解读,与后文的关系疏离。论证手法的运用不够娴熟,发展等级给14分。
【三类文中】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15
13
12
40

高考,中国前行的船桨
——我看高考
“呼……呼……”风吹过,卷起星星点点树叶。“沙……沙……”的树鸣声萦绕耳边,久不散去。忽一倾盆大雨作,仅持半晌,烟消云散,未待拨云见日,炽热已将水汽蒸发。夏至了,高考也至了啊!这个夏天的高考,与这夏天颇为相似。       
高考前,如清风。表面上给人轻松之感,却早与树叶搅在一起。教育局内,一大群专家学者正在讨论招生计划的相关事宜,每个人都是微笑的——人才越来越多,国家发展大计指日可待;凌晨两点,学籍室内,主管老师正对学生们的信息一一核查,累了,伸一伸懒腰忽地笑了。也许想到当年通过高考的自己,正在为现在的高考做工作,有些幸福吧!蝉也在叫着,不过,最与这蝉声相称的,莫过于寝室内,被子里,台灯下的翻书声了。全国、全社会,无不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自信心。高考,中国前行的船桨,给中华民族精神不竭的动力。
高考时,如树叶摩挲。“沙……沙……”耐人寻味。考场中,笔与纸的摩擦声汇成了一曲大合唱,虽不震耳,却令人震撼。十二年的知识,将在这两天,以堰塞湖决堤之势,喷涌而出。智慧的较量是无声的,如若上帝看见,必将会惊讶于人类智慧同时发作的场景。考场外,家长们用纸扇风的声音也是“沙……沙……”。他们共同期待着这次智慧较量的最终排名。高考,中国前行的船桨,给中华民族之智慧提供不竭的动力。
高考后,暴雨轰炸,一片纷乱,更增色彩。高考后,各专家名师纷纷进行研究,不断发现高考题中的亮点与所蕴含的文化意味,随后传到整个社会,猛然掀起一场文化交流盛会。近年,高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越来越丰富,推动了对优秀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在这暴雨轰炸之后,留下的是五彩的文化。高考,中国前行的船桨,给中华民族文化不竭的动力。
再之后,如水汽蒸发,悄无声息,却滋润万物。填完志愿后,便是前往大学读书了。一年年新鲜血液的输送,再在大学成长,最终再输送至社会各行各业。一个简单的循环,依然持续了四十年,伴随改革开放一起,为中国的腾飞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每年的数量足以百万计的。高考,中国前行的船桨,给中华民族之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高考,从恢复至今,已成为中国人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中国在国际大海中前行的船桨,让中国这艘大船更稳、更快,让中华民族更加强大。
夏天过去了,是秋天,一个激情而收获的季节。
◇阅卷组意见:1.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结构清晰,分“考前”“考中”“考后”三个方面完成。内容给15分。
2.语言文白夹杂,有些语句不够通顺,书写较规范,表达给13分。
3.选材肤浅,甚至有一些编造的痕迹,以“夏季”,为线索组织材料,稍显幼稚。发展等级给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