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原创《雁门太守行》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雁门太守行
——李贺(中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长吉体”,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代表作品:《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
李贺诗歌在艺术形式上独树一帜,想象丰富,构思神妙,意境幽奇,语言诡异,色彩瑰丽,被称为长吉体。
写作背景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写于中唐以后,藩镇飞扬跋扈,河北地区战事频仍,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安定。李贺模拟乐府古题而填写的这首新词,虽然带有想象成分,并非纪实之作,但在当时是有典型性的,且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将士,正表现了他对当时叛乱不定、国无宁日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热切希望朝廷能重用贤才,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似乌云压进,城郭似乎要被摧垮了。日光穿过云的缝隙,照耀在战士们如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黑云:厚厚的乌云。这里指攻城敌军的气势。
压:人马多,来势凶,力量悬殊,守军艰难。
摧:毁坏。这里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这铠甲,战衣。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首联
写景叙事相结合,用比喻和夸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严阵以待,士气恢宏。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在这秋色里号角声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的如紫色。
角:古代军中的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角声满天:战争规模大,从白昼持续到黄昏。
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化妆品。这里形容战场上战士的鲜血。(晚霞映照大地,大块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颔联
多感官描写相结合。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这种黯然凝重的场面,衬托出战地上的悲壮气氛。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深夜里,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临:抵达。
霜重: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颈联:场面描写
写部队夜袭,行军神速,偃旗息鼓,投入战斗,浴血奋战。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君王的赏赐和厚爱,
愿手提宝剑为国血战到死。
黄金台:用典。
君:这里指君王。
尾联
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誓死报国的决心。
升华主题,全篇的点睛之笔。
总结
这首诗属于边塞诗歌。《雁门太守行》一诗渲染了一种悲壮惨烈的气氛:那就是兵临城下,号角声声,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土地,战场很残酷,但危城守将誓死要报效朝廷,决心誓死不改。构思奇特,想像丰富,富有诗的意境和情趣。有限的文字给读者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无声的语言给后人留下了有声有色的意境。
整理知识点
1、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作用?
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和“日光”是想象之词,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及形势。(现在形容反动势力猖獗一时的情况,以及所造成的紧张局面的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
2、表明战斗的激烈惨状的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赞叹壮士报国的志向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答: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描写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边塞战争,展现了守城将士奋勇抗敌、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同时反映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愿望。
5、颔联写得“有声有色”,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答: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颈联中诗人为什么将地点设置在“易水”边?“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重”“寒”“不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易水”使人联想到战国内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渲染了一种悲壮色彩。“重”“寒”“不起”,突出天气的严寒和气氛的紧张凝重,反衬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
搜集、积累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
拓展延伸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陆游)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