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2017新人教版语文精品《春望》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2017新人教版语文精品《春望》ppt课件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上册2017新人教版语文精品《春望》ppt课件免费下载
《春望》杜甫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
歌的创作背景 。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背诵诗歌。
目录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作品赏析
作品分析
春 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结束放映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流传至今一千五百余首。
杜甫
春望
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从篇幅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可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全诗共四联:
首联 一、二句
颔hàn联 三、四句
颈联 五、六句
尾联 七、八句

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为平声韵。
返回目录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不顾国家遭践踏、不顾人民受蹂躏,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向四川逃去。公元七五六年七月三十日,李亨在灵武受不满三十人的文武官员朝贺,即位称帝,这就是唐肃宗。具有浓厚忠君思想的杜甫,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把李唐王朝中兴的希望寄托在李亨身上。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返回目录
作品分析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返回目录
作品分析1
国①破②山河在,城③春草木深。
①国:国都,在这指长安。
②破:陷落。
③城:长安城。
译文;国都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
分析:这是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是从总的方面、大的方面写环境。长安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 的破坏。叛军焚烧宫室,杀戮人民,甚至连婴儿都不放过。人民朝不保夕,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昔日繁华的都城已经糟蹋得满目疮痍!只有山河依旧,而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只剩下丛生的草木。大自然的春天像往常一样如期而至,然而景色迥异。两句诗写得极其概括,却极其沉痛。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萧然。
返回
作品分析2
感时①花溅泪②,恨别③鸟惊心④。
①感时:感叹时事,感怀时局。 ②花溅泪:看到花开使人流泪。
③恨别:怨恨离别。 ④鸟惊心:听到鸟鸣使人心惊。

译文;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分析:1.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具体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写花,写所见,是感伤国事。“恨别鸟惊心”写鸟,写所闻,是怨恨国事。鲜花盛开,充满生机是一种繁荣昌盛的象征。但这却是自然界的春天,国家的春天、国家的繁荣昌盛的局面却已经一去不返了。使人睹物伤情,见到荆棘丛中自开自灭的鲜花,也禁不住流出了眼泪。
2.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
返回
作品分析3
烽火①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②。
①烽火:这里指战争。
②抵万金:家书可值万两黄金。 抵:值。

译文: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分析:“烽火连三月”写出了杀戮不断,战事紧张。诗人的家眷正在鄜(Fu)州,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这更增加了诗人的担忧,使诗人更渴望得到家人的 消息。
“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一封普通的家信是那么难得。
返回
作品分析4
白头①搔②更短,浑③欲不胜④簪⑤。
①白头:白发。 ②搔:用手指轻抓。 ③浑:简直。 ④胜:能承受。 ⑤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译文: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戴不了了。

分析:作者在这里既不写景,又不抒情,却着意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诗人,因焦虑、忧思而频频搔首的形象。“白发”为愁所致。“更短”可见愁的程度。搔首,是人烦急不安时的一种不自觉的动作。这种动作,正是诗人忧国思家的一种外在的形体表现。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返回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在陷落后的长安城的所见所感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感时恨别、眷恋家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充满了爱国热情。
这首诗写得一环紧扣一环,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全篇围绕“望”字着笔,一、二句借景抒情,三、四句情景结合,五、六句完全是抒情,七、八句通过描写人的动作来写人的感情。忧国忧民的感情逐渐具体、逐渐深入、逐渐强烈。结尾既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又意味深长。
返回目录
1、诗歌首联写了哪几种形象?这些形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再读课文,思考:
—感悟诗意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杂草遍地”,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2、颔联诗人借“花”和“鸟” 想表达什么?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
3、颈联:“三月”和“抵万金”能说明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三月”强调战乱时音信难通的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在战乱中诗人对家人的思念、担忧之情。
4、尾联: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忧国、思乡者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5、诗言志,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流露了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的沉痛忧伤之情。
6、说说这首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再读课文,思考:
同时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品味诗情
品读课文—读出诗味
首联——山河破碎
颔联——感伤移情
颈联——烽火战乱
尾联——叹息衰老

忧国思亲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