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精品《藤野先生》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积累字词
绯红( ):鲜红
标致( ) 落第
诘责( ) 不逊( )
托 (tuō cí)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 )
深恶痛疾( ):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积累字词
绯红( fēi ):鲜红
标致(zhì ) 落第
诘责(jié) 不逊(xùn)
托辞(tuō cí)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yì cuò)
深恶痛疾(wù):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字词
发髻( )
驿( )站
舜( )
芋梗 ( ) 汤
匿( )名
教诲( )
瞥( )见
杳( )无消息
解剖( )
订正( )
畸( )形
宛( )如
字词
发髻(jì)
驿(yì)站
舜(shùn)
芋梗 (yù gěng ) 汤
匿(nì)名
教诲(huì)
瞥(piē)见
杳(yǎo)无消息
解剖(pōu)
订正(dìng)
畸(jī)形
宛(wǎn)如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 ,字豫才,自第一篇白话小说《 》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华盖集》、《坟》 、
、 等。本文选自散文集《 》。
回顾作者:
鲁迅主要生平经历
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
1898年5月,至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10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习。
1902年4月(22岁),抵日本东京,在弘文学院补习日文。
1904年4月(24岁),弘文学院毕业后,转入仙台医专学习。
1906年3月,从仙台医专退学,转入文学活动。
1909年8月,结束日本留学生活回国。9月,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化学及生理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后来历任教育部部员、科长,任教于北大、北师大、女师大、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鲁迅曾经这样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创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本文写于作者与藤野先生分别二十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三·一八惨案发生不久,学生们游行抗议北洋政府的行为,遭镇压。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鲁迅也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名叫藤野严九郎。
是鲁迅1902—1906年留学日本,在仙台学医时的先生。此文是篇回忆性散文。
一、整体感知
文中作者写了自己在哪几个地点发生的故事?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东京)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仙台)
“我离开仙台之后”.(北京)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正门
课件作者: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陈远超 2011.04.05
鲁迅上过课的阶梯教室
课件作者: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陈远超 2011.04.05
⑴第 段:
⑵第 段:
⑶第 段:
1-3
4-35
36-38
写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见闻和心境,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
写离别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一、整体感知
2.概括这几个地方发生的事?
分析人物
事、描写——形象
东京
仙台
北京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了解裹脚
1、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了几件事?
(提示:直接写这些事的是哪几段)
2、分析“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4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向“我”了解裹脚
正直热诚
教学认真
治学严谨
藤野先生品质
有求实精神
3、以上是两人交往时的事,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用的是什么描写?
(第6自然段) “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描写)
有学问/学者形象
4、别人是怎么说藤野先生的?这也叫什么描写?
(第9自然段)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被别人疑心是扒手。
侧面描写
生活简朴
5、小结:
(1)藤野先生和我的交往是怎样一个过程?
初识——相处——离别
(叙事线索)
(2)所以,对藤野先生的形象理解我们也要把三个阶段综合起来理解,我们理解了第一、二阶段,再来看看“离别”阶段。
6、这么好的老师,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精读第24---31段
(1)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这句话是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他们认为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表强调)是低能儿,鲁迅考60以上,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
这句话表述作者的愤慨之情——因为个人人格受侮辱;弱国受歧视。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整句话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中国的看客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
这句话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激愤的情感。
(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
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4)这两件事对写藤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写出藤野对“我”真诚的关心帮助;没有民族偏见(即正直、平等)。——这儿课件鲁迅和藤野告别时,藤野的形象。
7、总结人物形象:
初识:生活俭朴、不修边幅、治学严谨的学者
相处:治学严谨、教学认真、热情真诚、有求实精神、平等的关心;没有民族偏见
离别:真诚帮助、公正对待正直鼓励——没有民族偏见
8、在仙台的这些事件表现了作者对藤野怎样的感情?
赞美(钦佩)藤野的高贵品质
理解感情
1、离开仙台后,“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什么感情?体现在哪里?
主要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其次是愧疚:
因“状况无聊”没有寄信和照片.
A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B途经日暮里与水户
C仙台医专的优待
D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为写与藤野相识而铺垫
正面衬托藤野
反面衬托藤野;告别藤野的原因
学医的主要动机
在大背景下,更突出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忱。
(2)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一些外貌、语言等正侧面描写,从不同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2、总结:
(1)叙事的线索: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初识、相处、离别)
(3)主旨:
赞美藤野的高贵品质,表达作者对藤野的钦佩、感激与怀念之情。
深入探讨主旨
(练习一)
A、看看鲁迅在东京所见所闻,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态度和情感?文中哪儿看出?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所 感——
失望厌恶,
不屑与之为伍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爱 国
B、看看鲁迅去仙台的所见所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去仙台
日暮里:
水户:
触发家国愁思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忧
国
“日暮乡关何处是”
赞扬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
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不可以。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
C、看看鲁迅在仙台受的优待后的心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爱国
匿名信事件——
爱
国
看电影事件—
D、看看鲁迅在仙台弃医从文的动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中国是弱国,备受歧视
国人思想麻木,却不觉悟
鲁迅先生1902年东渡日本,抱定了医学救国的思想去学医。在他的《<呐喊》自序》中记载道:“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是,在仙台医专学医时,我的思想却变化了。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应该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因素很多,而“看电影事件”是他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
本文是展现了鲁迅医学救过到文学救国的思想里程。
补充写作背景
失望、厌恶
忧国
弱国国民的心酸
弱国国民备受歧视的义愤
国民麻木不觉悟的震惊、沉痛
——改变
爱国
暗线:
情感线索
探讨主题:
请精读第38段,这句话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来的结尾有何作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使藤野的形象更感人。
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作者的爱国情感。
总结:
歌颂藤野先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作者一直怀念藤野先生,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则使作品更有深度,使藤野先生的形象也更为感人。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六、语言品味: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4)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原是“漂亮”之意,这时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讽刺一些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注重容貌打扮的丑态。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2)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精通时事——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讽刺了一些“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生活丑态。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爱国青年——是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称他们为“爱国青年”,有讽刺意味。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4)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正人君子——这是反语,用来讽刺那些为军阀正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人。
2、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却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
从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可以看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