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高考语文-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ppt课件2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一、话题作文写作的三大技巧
1、要准确把握话题的主旨
话题作文,简单地说,就是给考生的作文划定了一个范围,让考生在话题的范围内自由驰骋。话题的范围有大有小,范围越大,给考生的思维空间就越宽,立意的角度就越多;反之,对考生的限制就越大。比如1999年的作文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话题没有命题者的主观导向,考生尽可以在话题的范围内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肯定记忆的移植,可以否定记忆的移植,也可以评说其利弊。而2002年的作文话题是“心灵的选择”,命题者的道德导向很强,考生就必须按命题者的导向去写,这对考生的限制就很大。
因此,我们在审题时,就必须看清话题的范围和命题者的导向,这样方能准确地把握题旨。其次要看清试题的解说与要求。比如2002年的试题解说中,明确指出考生要写“每个人常常遇到、见到、听到的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而有的考生竟然用试题的材料为内容,写成了一篇扩写。试想,话题是从试题材料中引出来的,怎能让考生再把试题材料添枝加叶地重写一遍呢?显然这位考生没有看清或没有看明白试题的解说。
2、要学会调遣知识为我所用
十二年的寒窗,从书本中学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由中到外的不少知识,加上社会见闻及各种媒体的传输,已在头脑中贮存了不少知识,但这些知识是长期积累的,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在考前应梳理一下知识系列,便于考试时调遣为我所用。在去年的高考中,有位考生把屈原在汨罗江畔怀沙赴水、荆轲在易水河边生离死别、项羽在乌江渡口引刀自尽的三个历史史实,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写出了“我”在解读这些历史中对心灵的选择由“迷”到“悟”的心理变化历程。这篇文章所用材料都出自课本之中,可贵的是作者善于调遣为我所用。
还有一篇是托物寄情散文,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从司空见惯的一片片叶子上,看到了它平凡中的种种不平凡。尽管人们慢待它、冷落它,但它从没有一句怨言,默默无闻地去托花护花,就是到“吹落黄花满地金”时,它仍无怨无悔地“化作春泥更护花”。叶子的这种选择是高尚的,这种不求索取甘心付出的心灵是美丽的。正当人们对作者笔下的叶子流连难舍之时,文章戛然收笔,点明主旨:“如果说叶子是普通的崇高的,那么具有叶子精神的人,便是平凡而伟大的。”这篇文章的内容是来自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贵在作者能感悟生活,评价生活,从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叶子上感悟到人生应具有崇高而伟大的精神。从这两篇文章看出,两位考生笔下的这些内容,可以说同学们都是知晓的、具有的,只要我们学会调遣知识为我所用,就能使头脑中的知识在笔下生花。
3、要学会写真实
所谓写真实,并非单指写真人真事,而是要把笔下的形象写得真实可信。不能想当然地编造情节,简单地给人物身上贴金。因为情节不合情理,便不可信;给人物身上贴金,看似光辉灿烂,实是干瘪无力。下面以去年高考中的两篇文章做一比较。一篇文章是以“我”——一个刚入狱青年的见闻,写江姐在生死抉择前的高尚品格。作者为了切合题意,便想当然地让江姐的形象高大起来。文章的重心部分是这样写的:“他们也太狠了。”“敌人就是这样凶残。”“你后悔吗?”我望着她那血肉模糊的双手问道。“后悔?不。自从我入党的那一天起,我就没后悔过。因为这是内心的选择,我无怨无悔。
“你内心的选择?”“是的,来自我心灵深处的选择。如果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来选择这件事,就一定会坚持下去,直到最后时刻。”“心灵的选择会有如此大的力量?”“这种心灵是正义的,人性的。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只是有的人深,有的人浅。当你触发她的时候,她会给你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你按照她的选择去做,那你就问心无愧,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我内心的选择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一切与人民为敌的反动派斗争到底。”。
读完这段文字,仿佛不是一对志同道合的难友在狱中倾谈,倒像是一个不相干的记者对江姐的采访。在所问所答中,虽然也让江姐说了不少看似高尚的话,但那不是江姐心灵的闪光,而是考生需要江姐说的话,硬把江姐绑在了“心灵的选择”的话题上,使江姐的形象变得苍白无力。
经典回放
200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作文题: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生,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学生例文]
守住心灵的契约
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
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历史和时间或许把它们打磨得有些褪色了,市井的喧嚣与霓虹灯的艳影淹没了人性的光华,我们不得不为那些失落的品质扼腕叹息。
那些唱着“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浮躁的人们,或许忘记了婚姻是一份幸福的契约,更是心灵的契约,只有用心守护、才能获得幸福的果实。
那些想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贪婪的人们,或许忘记了当初在党旗下旦旦的誓言,那是行为的约束,更是信仰的直白,一个连自己的信仰都可以抛弃的人,社会也会最终将他抛弃。
一颗缺乏约束的心灵是空虚的,游离的,就如同失去了家园的灵魂,失去了根的大树,失去源头的大江,只能堕落,只能枯萎,只能干涸……
一种来自灵魂的声音在呼喊:守住吧———心灵的契约:诚信!
[点评]
本文活用了历史故事,巧妙地选用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将书本与生活巧妙地融合了起来,从古到今,以古讽今,以今衬古,结构严谨。倒数第三段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体现出理趣美;“守住心灵的契约”等语言,富有诗意美;用排比的方式组段,体现出气势美与雄辩美。因此,如何在作文中活用学过的书本知识和观察到的现实生活,是写作训练的重要内容。
一地梨花
当岁月流转与时光轮回都无迹可寻时,你蓦然回首,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长剧的背后。这一折子的回目便是:诚信。这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一个除了两脚泥巴,除了做生意总亏本,除了训斥我的虚荣而只有一种品质的他。
父亲这时候正在做什么呢?是在梨花树下闭目养神吗?梨树……家里庭院的梨树,高不过数尺,叶疏花迟,可这丝毫不影响父亲对它的喜爱。所以这梨树依然能顽强地长着。前几年父亲承包了果园,春天那会儿,满山遍野的梨树、果树都开着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梨树最多,父亲整天泡在园子里费尽心思。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谁想到快到手的钱又叫财神给夺回去了:虫子在梨皮里直钻到梨核,整个梨表面讨人喜欢,可实际上……有人劝父亲,不是同那客户签了合同了吗?你用纸袋一包,然后……父亲的脸沉下去了。
那些日子家里正难捱:我在城里上学家里要花钱,哥的婚事也快要办了。这一切使父亲茫然不知所措。我看得见父亲额头上那牢刻着的惨淡,眉毛似乎塌了下来,压得眼窝都深陷进去。父亲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整日在台阶前坐着,望着满山的梨树发呆。母亲怕他钻不出牛角尖,背着父亲把梨转手了不少。可纸里怎包得住火。于是,有一天该发生的终于发生了。声音从断断续续到高高低低,继而咒骂,哭诉,沉默。没几天,父亲把一个人领进屋里,把几千块钱摊到桌子上说,兄弟,这钱你拿走,算是赔偿,卖不了的,我拉回来……
我的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在生意场上从来没有痛痛快快地赚过大钱。他埋怨自己文化低;邻里说他讲信用讲得过了头。在农家的饭桌上,父亲与我面对时,我只有低头扒饭的份。他看不起我说话不算数诸如和人约好时间却总迟到等等。我不愿承认,但我在改。所以,我更喜欢观看他的背影,没有拘束且让人由无有想到无限去,把这诚信在无际的时间空间中舒展来回。
梨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都说落尽梨花春又了。可因了父亲的诚信我却说零落的梨花,飞珠碎玉,它盈盈而生着这个老农民品质的光泽,即使零落成泥,哪怕碾作灰烬,它也香如故!
念情悠悠啊,我的一地梨花……
【点评】
这是一篇文采飞扬,饱含挚情的考场作文。作者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极力渲染父亲的优秀品格:诚与信。文章正是通过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叙述描写中流露出的对父亲的敬爱深情,打动了读者,使之产生了共鸣。笔端有情,方能文如泉涌。文中优美的句子随处可见,生动的修辞信手拈来,各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而对父亲外貌描写的句子更是精当绝妙,令人回味无穷。作文要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写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真情出自然,文贵情真。
感情真挚是近两年高考特别提出来的要求。1998年高考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许多考生写得让阅卷老师冷汗直冒--父母不是双亡就是遭遇不幸(如得不治之症,出车祸等)。哪有这么多倒霉的事!分明是编造情节、无病呻吟!这样的文章怎么能有真情实感!
人类最复杂的东西就是情感,最具有个性特色的、最能打动人的也是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若想打动人、感染人,就要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抒写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情。同学们,敞开心扉,“以自己的心灵之火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使读者“去以心发现”(何其芳语),才能取得感人的艺术效果。
二、怎样做到使文章感情真挚
(一)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
生活是感情的源泉,感情来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生活中的真善美会培养你积极高尚的情操,会形成你健康向上的感情。有了这样的感情,你就会去追求光明与正义,痛恨黑暗与邪恶。留驻笔端,这种爱憎之情就必然要表现出来。如读鲁迅的文章,强烈感受到的就是先生对黑暗社会的无情和对正义的期盼,无论是他的杂文还是记叙文,都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二)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
首先要训练自己的感官,使之能灵敏、准确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摆脱粗俗、混沌的状态。其次要辨析自己感官传达出来的感受,如天气阴沉,使人感到郁闷、压抑;晴空万里,使人感到开朗、舒畅;花使人觉得美好,水使人感到纯净等等。
(三)掌握抒情的基本方式
抒情有两种基本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
直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种抒情,不用借托,无须遮掩,显得激越奔放,直率动人。
这种抒情,有的出现在一篇文章和一个段落的开头,起到点明全文主旨或段落主旨的作用。文章一开头就生出感情的,常常是为了表达作者不可遏制的强烈感情。例如《哭闻一多》,文章一开头就写道:
一多,我想不到你会死!
我想不到,无论如何想不到!
你忠于人民,忠于国家,表现了民族正气!
这几句话,感情强烈,说出了亡友闻一多的高贵品质,也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有的出现在文章的结尾,例如《琐忆》:
“如坐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我想大声呼喊:热爱生活,我爱一切正义的真理!
这一真挚而激昂的结尾,呼应起通篇文章,表现鲁迅的光辉形象、伟大思想给予\"我\"的深刻教育、巨大感召和鼓舞,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之情。
2间接抒情:
这是一种寓情于叙述、描写、议论等各种表达方式之中的抒情方式。其表达形式比较委婉、含蓄。
寓情于叙就有边记叙边抒情和用抒情的语言来记叙两种。边记叙边抒情,就是把记叙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交叉错落地组织起来,使所记叙的人物、事情和物件成为抒情的依据,叙中有情,情有所托,两种方式相得益彰,构成一篇有事实有感情的文章,我们学过的《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都是这样的好文章。用抒情的语言来记叙,是将叙述和抒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在了解叙述内容的同时接受感情的熏染,我们高中课本中的《项脊轩志》就是如此。
寓情于议是将感情融于议论之中,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当作者对所写的人或事,产生了强烈的感情,无限激情涌上笔端,往往借助议论来抒情。如杨朔的《荔枝蜜》中有这样一段: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在小蜜蜂身上,作者发现了生活的哲理,通过对小蜜蜂的议论、赞扬,抒发了强烈的敬佩之情,这种感情极为真挚深沉。这不单单是对蜜蜂的赞颂,而是对勤劳的亿万劳动者的热情讴歌。
寓情于描写中有寓情于景物描写中,如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一场戏,写到张生进京赶考、莺莺挥泪送别于十里长亭时,有这样一段唱词: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对即将离别的恋人眼中,天,是清冷的天;地,是凄凉的地;西风正紧,凭添愁绪;长亭雁叫,摄人心魄;离别的泪,把一片片霜叶都染成了红色!抒情深切动人。
有寓情于细节描写中。典型生动的细节往往是抒情的突破口,人物的细腻情感往往从一些细小的事上自然而然流露出来。抓住了这些“细节”往往能达到摄人心魄的作用。如下面一段文字:
清晨的风吹着,倒也不怎么热,其实并没我什么活,只是把整堆的土粪撒开就行了。我坐在地头看爹犁地,因为爹并没叫我走。随着牛铃声一次次由近到远,又一次次由远到近,天气也越来越热。把一块地犁完是不可能的了,我心里想。果然,在火热的太阳下,那头老牛的汗开始顺着布满一根根突出的血管的瘦腿往下流,喘气越来越重,走得越来越慢。我抬眼望父亲,他也一脸的汗水,眼望着牛,眼神中分明流露出关爱和感激,这头牛为我们家出力已六七年了,但父亲并没有停止吆喝,手中的鞭高高地扬着,不肯放下。 (江苏一考生《战胜脆弱》)
“牛铃声”、“布满一根根突出的血管的瘦腿”、“(父亲)一脸的汗水”、“眼神中……”、“手中的鞭高高地扬着”,这些典型细节生动传神,写出了父亲对老牛的深厚感情,突现了“我”内心受到的强烈震撼。
当然还有寓情于场面描写中、寓情于肖像描写中、寓情于行动描写中等等。
经典回放
抒情要为主题服务,要从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出发。如果仅仅从形式的变化考虑,为抒情而抒情,把抒情当成一种点缀,那么,这种抒情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不但不能感人,反倒给人一种无病呻吟、“故作多情”的感觉。抒情要真切自然,必须以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为前提、为基础。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并注意抒情形式的大方自然,才能使文章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否则,抒情就难免浮华,矫揉造作,使人产生厌烦情绪。抒情要健康向上,要注意把个人感情和人民之情、阶级之情和时代之情高度统一起来,使所抒之情健康向上,蓬勃激扬,并成为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巨大力量。那种低级、颓废、肮脏甚至于反动的情调,必须坚决予以抵制。请看山东一考生的满分作文:
尝试
往事如烟,笼上心头,片刻的缥缈之后,脑际里充斥的是那风雨黄昏。就是那次风雨中的垂钓,使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增强了我刻苦学习的信念。
那还是在我上高一的时候,一向慈祥能干的父亲患了肺癌,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又怎能不明白最后的结局呢?无数的黑夜,我难以入眠,满脑子尽是如何医治父亲的病。于是,学习成绩也由班上的前五名降到后二十名。然而,无可奈何,泪打枕湿的长夜何人晓得?
课后一偶然的机会里,我听别人说鳖很昂贵,一百多元一斤。这,对于我来说太重要了,父亲治病的花费大约在7000元左右,这笔钱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不异于一个天文数字!如果每天能钓到一只甲鱼,一个月后,我就能为父亲治病了。于是我无限留恋地告别了心爱的老师、同学,辍学了。
钓甲鱼的良机是风雨黄昏,漫长的企盼后,我等来了风雨交加的黄昏。扛着竹竿,戴着草笠,坐在河边耐心等待着神圣的甲鱼吞饵。然而整整一个下午,我失望了,没有一只甲鱼上钩。眼看一无所获回家,我哭了,我恨自己无能,作为家里的长子,竟不能出力,竟无可奈何地坐视父亲的病日重一日,当时我的心碎了。
不知何时,憔悴的父亲深情地站在我身后,满腹心事地打量着自己狼狈不堪的儿子:“回家吧!甲鱼是不吞鱼钩的,它的口很小,不能钓。你的心我懂,父亲的病能好的。明天你返校学习吧!咱家里再穷也要供你上学。别为父亲担心,我不会撇下你们而去的?”然而混浊的泪水已顺着他苍老的面颊流了下来。
不知何时,更不知过程,我又回到了学校。然而,不久,我慈祥的父亲去世了。当时我不在他身边,他是喊着我的乳名去世的。母亲说父亲最后的一句话是:“伟考上大学后,让他到我的坟头上烧把纸,让我也高兴高兴。”
正是为了记住和实现父亲的遗愿,在尝试钓甲鱼的艰辛之后,我意识到了生活的艰难;也正是在那次难忘的风雨垂钓之后,我开始了自己半工半读的高中三年。
今天,在考场上,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次尝试,那次钓鳖的尝试,那次人生转折点的尝试,那次给我鼓气,促我奋进的尝试。
我不会忘记那风雨黄昏的垂钓,不会忘记那生命之舟的启航……
只有真情才能唤起人们的共鸣,字句含情,情真意切,抒写自己最真实、最朴素的感情,这是本文最动人、最成功之处。
这位同学以细腻的笔触,写为父治病的急迫,辍学回乡的无奈,劳而无获的苦恼,重返校园的发奋。所叙之事平凡真实,透过这些琐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泪打枕湿”,“漫长的企盼”,“耐心的等待”,“一无所获的心”,哪一句不是真情的流露?文章最后三段的议论和抒情更是艰辛尝试后真情实感的倾诉,既照应开头,又升华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训练在线
一、自己最熟悉的莫过于家人。选择几件最能体现“亲情”的事件,在叙事上让亲情自然流露,也可直接抒发,比如怎样受到亲情的感动,或心灵上的震撼。不少于800字。
二、以《家》为题,写一篇700字上下的散文。
三、根据下面材料和提示,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牵挂是多方面的,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牵挂是情怀,有如低谷的藤蔓缠绕竹竿或篱笆。
牵挂是多方面的。比如:牵挂是对亲人的思念;牵挂是对友人的情怀;牵挂能使人奋发向上……你认为呢?
四、以《忏悔》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