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Contents
考情精解读
考点1
考点2
考点4
考点3
A.知识全通关
考情精解读
命题大纲
命题趋势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应用 E
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命题大纲
命题趋势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1.在形式上,近年的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要命题形式,就材料作文而言,命题人可能会对材料的内容进行不断地创新,诸如贴近社会生活的新闻、故事等仍将会是命题人选取材料时的热点,寓言、漫画等材料也很受青睐,考生对此不可轻视。
2.在内容上,高考作文侧重对考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现实精神和人文情感、成长经历和价值品味、人性情操和理想追求等方面进行考查,这些也都是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
3.在文体上,议论文普遍受到考生的偏爱,也是最易出彩的。其他文体形式若能写出新意,或内容精彩,或形式新颖,也能赢得高分。
命题规律
返回目录
命题趋势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知识全通关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王夫之
主脑既得,则制动以静,治烦以简,一线到底,万变而不离其宗,如兵非将不御,射非鹄不志也。——刘熙载
审题与立意是考场作文的重要环节。其中,审题侧重对作文试题的审读、分析,它包括对试题的立意倾向、选材范围、文体选择等方面的认知与把握;而立意则是在审题的基础上,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观点)。因此,二者虽然有区别,但其联系还是相当密切的,有时甚至是同步进行、很难分开的。
第1讲 审题与立意
继续学习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技法1 提纯人格
对于故事性的材料作文,其故事如果以人物活动为核心,考生就可以透过人物的言行,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纯其中的人格精神,这种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的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有缺陷的人格。考生作文的立意只要是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其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继续学习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技法2 把握关键
作文材料的关键词即揭示命题人设定的立意范围的词句。叙事类材料中的比喻句、议论句、开头句、结尾句,议论类材料中的观点句,抒情类材料中的收束句,往往是考生要搜索的关键词句。
继续学习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技法3 破解比喻
对于比喻性的材料作文,确认其比喻义是审题的首要任务。而确认其比喻义,又必须联系材料内容方能进行。
技法4 分析原因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返回目录
文章体制如各朝衣冠,不妨互异,其状貌之妍媸,故别有在也。 ——袁枚
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鲁迅
符合文体要求”是高考作文评分的重要依据,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作文要符合试题本身的文体要求,如2013年福建卷在文体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考生如果写成说明文、散文等,就会被评为“不符合题意”。二是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的要求。如试题要求“文体明确”或“文体自选”,这意味着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而一旦考生选定了某种文体,其作文就要符合这种文体的要求,否则写出不伦不类、“四不像”的文章,就会被“酌情扣分”。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继续学习
第2讲 文体与结构
“结构完整”指作文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就一篇文章而言,要有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完整的部分;就一段文字而言,叙事要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或某个环节),议论要能够说清某一个小论点(小问题),其结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如写议论段,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引语(分论点)、论据(事实材料或名言警句)、论述分析(将分论点与材料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考生容易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文体与结构是紧密相连的,因为结构是不同文体的最明显的外在标志。下面结合实例着重谈谈议论文、记叙文这两种常见文体的写作。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继续学习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文体一 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以议论作为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用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文体。作者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逻辑论证等手段,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式,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态度、意见和感情,以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
继续学习
技法1 开头破题,亮明观点
“开头破题,亮明观点”,即考生将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放在文章开头,甚至标题也可以是文章观点的浓缩,让评卷老师第一眼就能看到文章的观点。
写议论文常见的破题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 2.名言发端。 3.疑问悬疑。 4.修辞破题。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继续学习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技法2 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指行文要依“起、承、转、合”或“引、议、联、结”的基本思路,结构采用“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等规范形式。
说理类文章的思路安排和层次划分必须以一个明确的观点为前提,根据证明观点需要对材料进行合理的组合,其常见结构方式有:
1.“总—分”式。 2.并列式。 3.递进式。
继续学习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技法3 合理组织,材料丰富
凡参加高考的同学,应该说在平时都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如历史、政治、语文教材里的故事、人物、名句,社会生活里的新闻、故事等,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方法将其迅速调动起来,并恰当有序地组织在一篇文章之中。这里给同学们提供几种简单易学的方法:
1.联想辐射。联想辐射,即以文章中心论点为核心(立足点),向历史故事、名人掌故、名言警句、新闻人物等四个方向辐射,采用“相关联想”的方法,迅速准确地选定自己需要的、符合论点要求的典型、新鲜的素材。
继续学习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2.名句立骨。引述名言警句,不是仅仅让其作为论据出现,而是借用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为文章立骨,让名言警句既是内容的载体、段落的核心,又是文章的结构筋骨。段落内容既有对名句的阐释,又有对名句内涵的证明,二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3.同质组合。同质组合,就是将一组属于不同时代或地域而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素材(名言或名人事例),用并列的方式将其组合在文中,追求论据的丰富性、说理的针对性、论述的深刻性。
4.异质组合。异质组合,就是将两则(或多则)性质相对或相反的素材(名言或名人事例),用对比的方式将其组合在文中,以呈现两种价值取向,在相互对比、衬托中,追求观点态度的鲜明性以及论述的震撼力。
继续学习
技法4 证明有方,议论深刻
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部分构成,然而中学生写议论文往往会忽视“论证”这个重要环节,以致议论肤浅,说理无力。如果同学们在一篇文章之中尝试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比喻法等论证的方法,则会取得明显的论证效果。
1.例证法。即通过典型的、有针对性的事例证明某个论点的正确性。
2.引证法。即引用精练而富有思想内涵的名言警句或故事等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丰富文章的内容。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继续学习
3.喻证法。即运用比喻的方法进行论证,以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行文生动,易于读者理解、接受。
4.对比法。即将人或事物的正面与反面情境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某观点的正确性。对比论证的对比点有三种:一是纵比。将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照,揭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它所蕴含的道理。二是横比。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互有差异的事物进行对比,否定错误的、不好的事物,肯定正确的、美好的事物。三是自比。将同一事物内表现出来的不统一、不协调的现象进行比较。自比与纵比的区别是:它不存在时间轴上的发展变化,与横比的不同是:自比表现在同一事物上,而横比则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继续学习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文体二 记叙文
记叙文,即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记叙文的写作要注意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写作要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但相对于记叙、描写来说,其他表达方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那么,考生怎样才能写出文体、结构都符合要求的记叙文呢?
技法1 叙事线索清晰
记叙文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将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结果等贯串起来。
叙事类文章安排线索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时间为序。文章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叙写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进程。如写一天,从早晨、中午写到晚上;写一个人,从童年、少年、青年写到老年;写一件事,从发生、发展写到结束。这样写可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继续学习
2.以空间为序。文章以空间转移为序,通过描述人物在不同地点、场合的表现,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或通过描述在不同地点、方位等发生的事件表现一个主题。
3.以事件为序。文章以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为序,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具体的描述,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某种主题。
4.以情感为序。文章以人物的情感跌宕为序,让人物的思想感情在事件的发展中如大海的波涛时起时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样人物的情感富于变化,更显真实动人;事件的发生矛盾迭起,情节更为曲折,更能引人入胜。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继续学习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技法2 描写生动细腻
叙事、写人、状物都离不开描写。描写生动、细腻是记叙文成功的关键。描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力求生动。即用富有形象化、动态性、音乐美的语句来描述人或事物。
2.力求变化。记叙文应在变化中展现事物的美姿:一是展示动态,二是动静相生,三是以动衬静,四是化静为动,五是视点挪移。
3.力求精细。好的记叙文必须以细节为支撑,只有精雕细琢的生活细节才能充分显示人情美、人性美,才能收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
继续学习
技法3 情节波澜起伏
“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清·袁枚)特别是写记叙文,要学会一些设计情节波折的方法:一是误会,利用时间、地点以及人为因素,故意造成人物之间的误解,为行文推波助澜,丰富情节的戏剧性。二是抑扬,从“抑”“扬”的顺序看,有“先扬后抑”“先抑后扬”两种;从“抑”“扬”的对象看,有“抑人”“抑物”两种。三是陡转,故事情节不是循常理发展的,而是陡然遇到情理中的“意外”,转向另一方面去。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返回目录
【通关秘籍】
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是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儿而周密一点儿罢了。——叶圣陶
作家应该竭力从平凡中挖掘既有趣味又有教育意义的东西。——陀思妥耶夫斯基
材料,是经过作者筛选、加工后写入文章当中的生活现象、言论、数据等。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文章“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这是对材料的选用提出的具体要求,在高考作文中要得到落实。这里根据考场作文的实际,主要谈材料的积累、选用、加工三个方面的技巧。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继续学习
第3讲 选材与用材
积累材料
技法1 明确方向,广聚材料
1.积累课本材料。课本上的历史事实、思想、观点以及名言警句、精美文段、文学人物、作者故事等,都是可资使用的典型素材,用得好了,即能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因此,考生在平时要认真整理课本材料。
2.积累社会热点材料。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包括国际、国内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特别是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道德模范”“孝心少年”等评选活动中的人物材料,考生应格外留意。
3.积累生活情感材料。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我们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之中,时常会有一些触动心灵、触发情感的细节,用心积累下来便可以使之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继续学习
技法2 分类整理,多维思考
1.分类整理。即按照高考作文可能考查到的思想内容分类,整理出作文材料。
高考作文将继续贯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的精神,据此,以下方面内容值得考生关注:
(1)人格·情感
①善良诚信:善良、感恩、谦和、诚实……
②承担责任:责任、自强、坚贞、勇敢……
③宽容理智:包容、尊重、自知、冷静……
④情感脉动:快乐、悲怜、关切、思念……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继续学习
(2)梦想·哲理
①梦想与追求:中国梦、梦想的距离、理想与现实、理想与社会……
②哲理与成长:实干兴邦、失败与成功、坚持与放弃、批评与进步……
(3)成长·心灵
①家庭·育才观念:俭以养德、立德为先、不畏挫折……
②学校·育才方法:尊重学生、张扬个性、启发教学……
③社会·成才环境:物质条件、人才地位、爱惜人才……
④自身·成才心理:积极健康、乐观向上、博爱宽和……
(4)故乡·自然
①欣赏山水:绿色、秋韵、原野、风雨……
②体味人生:星空、大海、青松、雪梅……
③敬畏自然:顺应规律、和谐相生、保护环境、善待资源……
④回望故乡:故乡草木、故乡亲人、故乡风俗……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继续学习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5)名言·警句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 操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 白
④梦想永远是现在式,而绝非将来式! ——周国平
⑤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⑥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 ——杜鲁门
(6)新闻·热点
①重大事件:“神舟”系列、嫦娥飞天、航空母舰……
②热点人物:感动中国、孝心少年、“最美××”……
继续学习
选用材料
技法1善于联想
联想,在这里指由抽象的观点联想到相关名言警句、新闻故事;也指由一句名言联想到相关警句、故事,由一个人物事例,联想到相关的人物事例;还可以指由一个粗疏的故事联想创造出精细丰富的细节等。
技法2精于布局
布局,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按照某种原则或次序把合适的材料恰当地组织在一篇文章之中,共同为表达主题或证明观点服务。
1.人物组接式。围绕表达主题或证明观点的需要,跨越时空,选择若干个典型人物,将相关材料组合、拼接到一篇文章之中。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继续学习
2.事件组接式。围绕表达主题或证明观点的需要,跨越时空,选择若干个典型事件,将相关材料组合、拼接到一篇文章之中。
3.观点引领式。围绕全文中心,在主要段落之前,安排一个“观点句”,以此引导出与之相适应的材料,一起完成对中心论点的证明。
4.递进组合式。这种方法就是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递进关系的素材组合在一起,逐步深入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5.正反对比式。为了更加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考生可在文章中选择正面、反面相对立的材料,在鲜明的对比中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继续学习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三 加工材料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考生对选入文章中的材料,要精心打磨,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让材料与观点、材料与材料水乳交融。
技法1 深处发掘
深处发掘”,即针对材料中列举的某种现象,多思考“为什么”的问题,从而进行多角度的发掘,认识到事件的真相,生活的真谛。
技法2 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主要是指根据文中引入的某个(或多个)素材呈现的结果(正面、反面),深入分析产生某种结果的原因,并朝着“为什么”“怎么办”的方向对之进行深挖。
继续学习
技法3 夺胎换骨
夺胎换骨,主要是指在运用传统材料时,考生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审视,并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使之焕发夺目的光彩,形成一个闪光的亮点。
技法4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指写叙事类的文章时,在用心感受、体味生活,解读生活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的同时,捕捉生活折射的深邃哲理,用警策的语句,揭示出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技法5 情节翻新
情节翻新,指对原文的基本情节进行大胆的改造、重组改装,或添加细节描写,提升原故事的艺术性,融入时代气息和新的思想内容,做到“青出于蓝胜于蓝”。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返回目录
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写作技法指导
一 情满青山
“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显得具有内在的魅力。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做基础,无论怎样地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
技法1 生活写真
“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这种实话实说,用朴实本分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写法,就是生活写真法。这里的“写真”包括三个方面。①写自己的情感故事。选取自己生活中最具心灵冲击力、情感震撼力的故事,着眼于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②写亲历的情感故事。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情感故事,如表现亲情、友情、师生情等。③写熟悉的情感故事。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或表达人物情感,或抒写对真情的呼唤、赞颂等。
继续学习
第4讲 升格与提分
技法2 细节传情
写人叙事类的文章要以典型的细节描写追求视觉的冲击力、情感的震撼力,其具体方法有两种。
1.设置道具法。以设置道具的方式,将一个蕴含人物情感的事物与人物的动作、语言相结合,构成抒情性细节。
2.特写镜头法。以特写镜头的方式,锁定人物具有震撼力、个性化的动作,揭示人物内心深层的感情波动;以慢镜头的方式,将系列的动作分解,慢放,使蕴蓄丰富情感的慢动作触动读者的心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