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教研课《咏物哲理小诗创作技巧例谈》教案教学设计24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_实践新课标——创新写作指导课“咏物哲理小诗创作技巧例谈”课堂实录《中国教师报》
作者-不光心里美
新课标背景下的一块砖头:哲理与诗意 ——创新写作指导课“咏物哲理小诗创作技巧例谈”课堂实录 一、心理放松与课程导入 “语文老师说,今天第一节要听课,起初大家都没在意,没想到临上课来了那么多老师,趁他们鱼贯而入的机会我数了一下,哇,有二十好几位,把教室里的过道都坐满了。我可从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心理紧张极了。”——学生日记摘录 学生日记里所说的是我执教的一堂“创新写作指导课”,参加听课的有滨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教学工作视导组的视导员,有县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有本校和兄弟校的同事,正所谓群贤毕至、济济一堂。“李老师招呼大家坐好后,笑着对我们说:‘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大家可能觉得有些紧张,说实在的,我也紧张。为了缓解一下儿大家紧张的情绪,咱们先一块做一个游戏。’一听说游戏,大家稍微松了一口气。李老师又说:‘我们的游戏从我带给大家的一个礼物开始。大家猜一猜,是一件什么礼物?’说着拿出了一个大纸包。大家试试探探的,有的说是书,有的说是糖,有的说是玩具……乱哄哄的,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李老师笑嘻嘻的不说话,一层一层的剥开裹在外面的报纸,立刻引来了一阵哄堂大笑,连听课的老师们也笑了——原来是一块破砖头!”——学生日记摘录 二、想象与联想训练 我松了一口气,紧张的气氛缓和了,接下来的课就好上了。我说:“诗歌的创作讲究想象和联想,咏物哲理诗的创作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想象与联想的小游戏,大家可以大胆的想象一下,我手里的这块砖头是从哪里来的?” “在路上捡的!” “从建筑工地上拿的!” “从窑厂买的!” 有个同学说:“是不是你家盖房子剩的?”引来了一阵大笑。 对大家的答案,我不置可否,说:“这块砖头的来历可能有很多种,那它的身世又如何呢?” 大家议论纷纷,有位同学抢着说:“它的前身是泥土!” 另一位同学说:“它在砖窑里烧过了!”对同学们的答案,我都做了肯定性的评价。接着说:“大家说一说,这块砖头都有哪些用处?可以展开你想象与联想的翅膀,说得越远、越离奇、越多,越好。” 大家开始议论:“可以盖房子!” “可以建大楼!” “可以砸核桃!” “可以当锤子钉钉子!” “可以压课本当镇纸!” “必要时可以用来防身!” 有个家住农村的女同学说:“秋天晾晒玉米时,可以铺在地上隔湿防潮。” 一个小调皮鬼说:“可以当垃圾扔了!” 我说:“如果是垃圾,就更不能乱扔了!可以用来填平低洼的地方嘛!” 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同学举起了手,说:“砖头还可以用来当做教具。”又是一阵善意的哄笑,有几位听课的老师也会心的笑了。 我也笑了,说:“还真让这位同学说对了,我拿的这块砖头,就是一个教具。大家说,我们要用这个教具来学习什么内容,完成什么工作?” 教室里安静了下来,显然大家都在思考。然而这安静也只有很短的时间,大家好像猛然醒过神来,异口同声的说:“写咏物哲理诗!”——因为我在课前,已经将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咏物哲理小诗创作技巧例谈》分发给了大家。 三、写作方法指导 我说:“对!我们就写这块砖头。至于如何写,先请大家阅读我们引发的材料《咏物哲理小诗创作技巧例谈》。” 我简单的把《例谈》的内容串讲了一下,重点讲了咏物哲理诗的创作技巧,并做了板书: 1、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拟人的手法写物,在“物的特征”里寻找“人的精神”; 2、展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把握事物的特征; 3、善于在物与物的对比、映衬中突显“物的哲理”; 4、从物与物、人与物的“相似点”出发,寻找灵感; 5、从物本身功能的“能”与“不能”出发,寻找灵感。然后我又引导学生以“砖头”为题,尝试哲理诗的写作。 我说:“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所谓‘物的哲理’实际上就是‘人的哲理’、‘人的精神’,这也是咏物哲理诗多运用拟人手法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由砖窑里‘砖的烧制过程’可以联想到人的‘磨练与成才’……” 我的话音未落,立刻有一位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已经会写了:只有烈火/才能够铸造坚强!”立刻引发了一片掌声。 我接着说:“再比如,我们可以从这块砖头的外形立意,它是一块残破的砖头,但是它仍然是一块砖头,它的坚硬的特点并没有改变……” 又有一个同学举手:“虽然它是破的/但它仍然坚硬!”又是一片掌声。 有一位同学说:“有些时候,半头砖比整砖更有用。瓦工有时候还专门把整砖打成半头砖呢!” 我说:“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你再把刚才的第一句话重复一遍,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是一首很好的哲理诗。” 这位同学高兴的说:“有些时候/半头砖比整砖更有用!” 我笑了。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同学们思路大开,围绕这块“破砖头”写了十好几首小咏物哲理诗。 四、课堂练习与作品展示 课堂作业: 1、以“粉笔”为题,写一首咏物哲理诗; 2、自由命题,写一首咏物哲理诗,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个角度立意的。 3、时间为十分钟,写好后上黑板“发表”自己的作品。 任务一下,刚才还热火朝天的教室立刻安静了下来,同学们有的凝眉沉思,有的奋笔疾书,仿佛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一个非常重大而严肃的任务之中。 十分钟过后,我刚说了一句:“时间到!”立刻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举起了手,有的同学夸张的挥动着手,显出十分迫切的样子。我高兴的点了五位同学的名字,被点到的同学兴奋的跌跌撞撞的从老师们身边挤上了讲台。一位女同学凑到我的耳边,悄悄的说:“老师,就让写一首吗?”我笑了笑说:“就写一首吧!节省版面,多让几个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不一会儿,五首小哲理诗就“发表”了: 终身与黑为伴 却能保持洁白(陈小伟 粉笔) 经得起风雨 却经不起时间(李童 砖) 只要闭上嘴 便能管住一切(张晓楠 锁) ……接着,小作者们又都谈了自己的“创作体会”,并朗读了自己的作品。随着这几位同学的朗诵,教室里不断爆发出一阵阵的掌声,气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五、课后作业 在不知不觉当中,四十五分钟很快就过去了,许多同学觉得意犹未尽。我趁机布置了课后的作业:将课上的作品整理好,交上,老师会将部分优秀作品贴在《现代教育论坛》、《k12教育教学论坛》和《中国教师报》等几个著名的教育论坛上,并积极推荐发表。 临下课,我又拿起了那块劳苦功高的“破砖头”,笑着对同学们说:“我的礼物留给大家,下课!”教室里又爆发出一阵会心的笑声。教后札记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捷,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新课标》还进一步指出:“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我的体会:诗歌是文学王冠上的明珠,应该成为文学艺术鉴赏的主要关照对象之一;中国是诗的国度,曾经创造过辉煌的“诗的时代”,诗歌创作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诗歌的“鉴赏和创作”应该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新课标》也已经将诗歌的鉴赏与创作列入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选修内容”。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中语文课程中诗歌的教学特别是诗歌的创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考作文也长期将诗歌排除在外。近几年的情况虽有略有改观,高考作文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高分的诗歌作品,但整体的格局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这可能有诗歌的创作难度较大,个性色彩强烈,不容易做定性定量的评价有关。我觉得,咏物哲理诗短小、形象、寓理于物,写作难度较小,容易操作和评价,属于诗歌创作的“短平快”项目,可以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帮助学生加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我觉得可以作为诗歌创作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二、学生当中蕴藏着巨大的文学创作积极性和巨大的创作能力,而这种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释放,有赖于教师正确而有序的引导。教师的教学激情会对学生有强烈的引导和暗示的作用,教师有激情,多鼓励,多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学生也容易获得心理上的“高峰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