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优质课《论述类散文写作指导》教案教学设计14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基于“文体不限”要求下的写作指导之
议论性散文
东海高复班 卢传会
一、考试说明点击
2012年江苏省考试说明语文科对写作的要求是“能写记叙类、论述类文章”。这是自2008年以来,第五次采用“论述类文章”这个概念。而这个概念的外延比较广,像传统的议论文、杂文、随笔、时评、哲理散文、小品文、议论性散文等等,都可以视为论述类文章。这样,学生的写作空间一下子就拓展了,写作的自由度也提高了,这完全是新课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有针对性地训练几种类型,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考场作文的“文体不限”这一要求。
鉴于此,本专题着重针对议论性散文展开训练,力争让学生明白议论性散文的几个特点,并能巧妙模仿,进而写出优秀的文化散文。
二、名家样文引导
阅读周国平的一篇文章,思考并解决问题。
精神栖身于茅屋
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
就说说那位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梵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岁时开枪自杀了。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确实,梵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万物在阳光中按照同一节奏舞蹈的世界。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
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惟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
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1.请从几个维度分析本文。
明确:文 体 论述类(非记叙类)
主要表达方式 记叙(概述)、议论
语 言 叙述简洁,论断精当,富含哲理的味道,形式活泼,成熟大气
素 材 梵高、斯宾诺莎、塞涅卡、柏拉图、孔子、苏格拉底
2.思考:这些素材分属什么领域?
明确:分别是艺术、哲学、文学领域的素材。
三、文章特点总结
1.作者善于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问题,并阐发认识,抒写性灵。而作者的观点又有别于一些公理、常理性质的判断(比如“成功需要努力”“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等等),所以文章彰显了思维的力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2.表达方式方面,记叙与议论相结合,但记叙只是载体,议论才是实质;记叙是铺垫,议论是画龙点睛;记叙是简洁的概述,也不乏散文化笔法和诗意的语言,议论是对生命、生活的个性理解,独到而深刻。
3.这样的文章倾向于选取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素材。这些素材都具有文化的特质,是文章中的文化因子。作者借助它们来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使得文章具有文化的气息,可读性很强。
四、考场佳作印证
拒绝平庸(一)
哲学家萨特的一位朋友出车祸之后却高兴异常:“我终于出事了!”一句话弄得哲学家愕然。日子平淡无奇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连车祸都当成了拒绝平庸的一种文化。
当然,这种想法太过极端,在日常生活中,“拒绝平庸”最常体现在穿着中。
红衣服,绿裤子,黄头发……每当在街上看到“奇装异服”以标榜自己不平庸时,我总会不禁想到霍尔顿。
当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风靡美国之后,街上总能看见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红色鸭舌帽装扮的男孩子。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个性,彰显与众不同之处。可转念一想,这种“拒绝平庸”的方式到底还是塞林格预设好的,扎堆的红色鸭舌帽不也是新的平庸了吗?
拒绝平庸的方式不是模仿他人,更不是举止“雷人”,行为出位。后一点我们从诸位网络红人的身上已经领教得够多了。
你敢说博尔赫斯平庸吗?你敢说熊十力平庸吗?
不敢!
他们精神的独特性和独创性是其能够拒绝平庸的根源所在。我们徘徊在博尔赫斯的“迷宫”之外,我们默念“十力要语”……
拒绝平庸还在于在独立精神的指引下,勇于追求新的道路。哈佛大学教授乔治·桑塔亚在讲授最后一课时,窗边突然飞来一只知更鸟。乔治凝视着美丽的鸟,过了好一会儿,面向听众说:“对不起!我与春天有个约定。”说罢,疾步而去。这是真性情的流露!当我们的眼力能够窥见大美之所在时,我们当勇于突破陈规陈说,迎着我们内心某个遥远的呼唤,走向独一无二的道路。
拒绝平庸,实质还是建立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核并勇敢地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走下去。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上帝创造了我,然后将模子打破。我们切不可辜负造物主的一番美意啊!
拒绝平庸(二)
福楼拜曾写过《庸见词典》一书,他在书中以戏谑的笔法列举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上盛行的“大多数”人的平庸的看法。这无疑是对平庸者的当头棒喝,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他那拒绝平庸的决绝态度。
其中的诸多词条对当今社会仍有启发意义,如“咖啡——使人聪慧。要喝不加糖的”,“词典——那是无知者使用的。”许多人秉承着这样的平庸的社会性的见解,像“大多数”人那样庸庸碌碌地活着。
我们身边定然有这样的人在。他们即使变为“卡奴”,也要用奢侈品,即使变成“房奴”,也要拥有一个固定地址。他们或许活得像一句广告,或许活得像一部成功学,但无可否认,他们活得平庸。
拒绝平庸并非一味地盲从时代潮流的脚步,也不是故意地与大众的认识相忤逆,而是清醒地活着,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保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精神。正如《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顺从内心的指引,追寻自身的梦想,而舍弃了人们所认为的“好工作”,孤身来到巴黎,克服病痛折磨,最终自我流放到一座小岛,创作了足以震惊世界的名画。他没有满足于地上六便士的眼光,而是追逐着心底那轮明月的清辉,拒绝了平庸,实现了自己的追求。
当然,拒绝平庸而顺应内心,是有难度的。纵使是特立独行的韩寒也不能轻易地拒绝平庸。他曾立下不签售、不代言、不商业等等“12不”的规定,我们却仍看到了“我不是什么旗手,我就是我,我是韩寒”这样标榜自我的广告。在他对读者的连声道歉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无奈。
作家们对此总是最敏锐的,鲁迅作品中的“帮闲”形象让夏瑜这样的革命者流血牺牲。纳博科夫的《云影·古堡·湖光》中一个不愿卷入集体活动而想独享美景的旅客被其他旅客干扰同化,最终被殴打致死。这些作家都敏锐地发现,要想让更多的人成功地拒绝平庸,还需要社会能够包容更多的异见。
我想,社会环境固然重要,但要想在时代合唱的边缘有自己独吟的空地,仍需个人拒绝平庸的选择。不一味追随大流,也不刻意触碰逆鳞,这或许是拒绝平庸的最好态度。
1.请从几个维度分析这两篇文章。
明确:文 体
主要表达方式
语 言
素 材
2.思考:这些素材有何特点?(或“这些素材分属什么领域?”)
明确:
五、病文升格训练
读下面这篇文章,解决问题。
放 下
东海高复班2012届某生
①懂得放下的人,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窗外云卷云舒”,如果说这种境界是我们常人难以企及的,那我们可以学着放下啊,放下同样也是一种美丽。
③如果你对周遭忙碌、喧嚣、浮躁的生活厌倦了,疲惫了,不妨学着放下,学着慢慢走,欣赏啊!
④一雨一时节,一花一天堂,一叶一菩提,一沙一世界。
⑤路人,闲花,细雨,和风,也许这就可以是整个世界了。试着去关注一滴雨的坠落,一瓣花的飘零,试着去诗意地生活。放下世俗中的杂念,拿一颗恬淡的心去生活,不必苛求,努力去营造一个温馨的港湾,那该多么地惬意与幸福啊!
⑥试着放下,来一次心灵的远游,荡涤一下浮躁的心灵,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真美!
⑦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当你被苦难紧紧抱住,无法挣脱时,不妨也试着放下吧,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从来没有丢弃过你。
⑧“文革期间”,作家沈从文陷入了非人的境地,不仅遭到批斗,后来还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一代文学巨匠饱受被践踏的痛楚,可沈从文毫不在意,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
⑨“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
⑩一句话,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飘着荷花芳香,令人以为那咸宁竟是人间仙境了。
⑾“荷花真好”,身陷苦难的沈从文学会了放下,懂得放下,所以他的脚下虽多雨泥泞,眼前却是荷花真好。“荷花真好”,说这话时,沈从文心中一定是荷花开遍了。
⑿学会从苦难中去寻找生活的美,这算得上是放下的最高境界了,豁达洒脱,坦荡从容,对生命充满爱,对生活充满爱,对生活充满向往。
⒀所以,试着去放下吧,去做一个幸福的人,去发现无趣的生活中的趣味,去寻找苦难生活中的荷花,洒满整个心田,让灵魂起舞,如花之绰约,弥漫着花的芳香。
问题:本文题目“放下”,代表一种人生态度,文章揭示了这种态度:豁达洒脱,坦荡从容,对生命充满爱,对生活充满爱,对生活充满向往。这样一来,主题十分显豁、突出。另外文章表述比较流畅,语言大气成熟。可以看出,该生写作基本功比较扎实。
但是,本文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前六个自然段是纯粹的议论,显得单调;再如后面对沈从文这个事例的处理还不够简练,欲止还语,拖泥带水。
思考:如何处理这两个问题?
六、写作策略归纳
1.历练语言 摆脱幼稚,追求成熟,不拘形式,但是要简洁凝练。
2.积累素材 门德尔松、李斯特、舒曼、巴赫、小泽征尔、德彪西、罗素、泰勒斯、乔托、马萨乔、多拉太罗、拉斐尔、提香、巴洛克、陈寅恪、胡适、郁达夫、傅雷、徐志摩、林徽因、梁漱溟、
3.提升感悟
①韩少功说,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周慧《我美丽,因为我心念故乡》)
②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周慧《我美丽,因为我心念故乡》))
③原来,原来生活的美好与否只关乎一个人的心灵,它可以与智慧学历出身无关,可以与宝马香车衣香鬓影灯红酒绿无关,也可以与夏奈尔、LV、范思哲无关……只要我们怀有一颗善于欣赏的心,那么生活中到处都会有美好。
你看,你听,美好的生活不就在久离重返后家门上锈迹斑驳的铜锁“啪”的一声弹开的声音里吗?不就在祖母夜晚唱儿歌哄孙儿入睡时四处氤氲的昏黄的灯影里吗,不就在夏日草丛里蟋蟀浅吟低唱中吗?……
(王笛《学会欣赏》)
④是的,走进生活,只要用你的眼睛,只要用你的心灵,生活就在你身边。当然,在你准备好足够的热情时,你也不妨听一听爱默生的建议:生活是一头洋葱,你得一层一层地剥开,甚至,有时还得为它而流泪。
(王跃强《走进生活》)
4.勤于模仿 以优秀文章为样本,分析其妙处,并学习写作。
七、课后写作实践
请以“纪念青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诗歌散文除外,文体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