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公开课《加强散文写作的指导》教案教学设计11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加 强 散 文 写 作 的 指 导 目前,从中学写作教学的内容来看,主要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为主,散文的写作指导被许多人忽视。而高考作文有文体不限的趋势,文体的选择比较自由。从高考作文情况看,文体不限的作文有30%左右的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写成散文。据统计,考场优秀作文中散文约占50%,平时文体不限的作文也有很多学生写成散文,可见,学生对散文“情有独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应忽视散文教学,而应该加强散文写作的指导。 中学生写散文有许多好处。这是和散文的特点分不开的。一是选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培养发散性思维。二是形式灵活,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展开思维的翅膀,培养联想、想象等创新思维。三是讲究文采,有利于展示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加强散文写作,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散文写作指导,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根据散文特点,重视独创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至真至情的语言艺术,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对人物性格展开充分的描写,也不可能像戏剧那样表现重大的矛盾冲突,这就要求散文必须以新颖的立意、独特的见解给人思想启迪和美感享受。 应该承认,平时或考试的作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顾学生真情实感,硬叫学生“代圣人立言”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形成了单一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千文一腔,千篇一律,丧失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而事实上,人人各有真心,我们应引导学生用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独特的发现,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如给“天才”进行诠释,不人云亦云,不视之为“天才是勤奋的结果”,而认为“天才区别于常人的不是智力,不是勤奋,而是一种使命感,这是一种责任心,不仅仅是对他人、对人类,而且是对自己的生命的责任心。”这一见解就与众不同。 让学生写出立意新颖、有独创性的散文,关键要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如逆反思维、多角度思维等。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常的道理,也就是对事物蕴含的本质进行发散性的多角度的挖掘,获得独特而深邃的思想感悟。如何开掘呢?首先要联想到众多类似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精选,决定取舍,选取典型的足以表现新颖主题的生活情景。然后注意开掘方法,在一篇散文中扣紧一个话题,分析挖掘出新的含义,加以渲染和发挥。例如以“规矩”为内容话题写一篇散文,指导学生打破“规矩”的束缚,既要使学生懂得“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按规律办事”,“纪律是取胜的重要条件”等常规含义,更要指导学生冲破思维习惯,进行创造性思维,挖掘出“不以规矩也能成方圆”,“让思想冲破牢笼”,“突破前人框框”等新颖深刻、闪耀着创新精神火花的见解。又如以“牛”为话题写散文,不一定从赞赏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批判的角度进行突破。 初学写散文,中学生往往感到难写,无从下笔。原因之一是未做到“立意在先”,如能指导学生在下笔之前,先在立意上下一番功夫,运用创造性思维提炼出新颖有创见的思想,是非常有利于写好散文的。 二、注意巧妙构思,讲求“形散神聚” 一篇文章立意已定,就必须考虑如何组织材料,怎样更好地体现立意。这是学生进行散文创作的一个难点。散文题材广泛,需要精心选材料,巧妙构思。不会构思,犹如背着“行李”走迷路,提起笔来,不是“江河”阻隔,就是“关山”遮掩,寸步难行,只见“柳暗”,不见“花明”。学会构思,就能将金丝银线纵横交错地遍布于笔下,胸有成竹地“点兵遣将”,巧排“八阵图”。构思上的所谓“巧”,就是要在布局谋篇上做到巧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曲折委婉,引人入胜。散文的构思讲究“形散神不散”。“形散”并不真的就是杂乱无章,而是经过精心构思,才下笔成文的。表面上看来“形散”,其实是散而不乱,杂而有章。好的散文,应是既能撒得开,生发开去,天南地北,古今中外信笔挥洒;又能收得拢,以立意这个“神”统帅全篇,做到天衣无缝,浑然一体。要做到这点,需指导学生注意下面几点: (一)设置一条明确的线索。 例如,以某种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物件为线索,以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为线索,以一句含义深刻的话为线索,以人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以时空变换为线索,等等。学生写散文时有了一条恰当的线索,就可以“彩线串珍珠”把杂散的材料有序地组织起来,做到“形散神不散”。如刘白羽的散文《月》,一会儿写眼前,一会儿引用古人描写秋月的诗句,忽古忽今,忽纵忽横,一片散漫,但都紧扣住对月光的爱,表达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这一中心。 如果以思想感情为线索,一要确定抒情内容。是祖国情,还是奋斗情,是变革情还是思古情等。二要明确抒情色彩。崇敬、赞美、感激、挚爱、憧憬、嘲讽、愤怒等等,要确定是哪一种。 (二)安排好散文的结构布局。 散文的结构形式一般主要有下面几种: 1、并列式结构。就是通过排列组合的构思方式,编织成文,段与段之间没有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只有平等发展关系,一般可用“我喜欢…… 我喜欢……”,“我追求……我追求……” ,“忘不了……忘不了……”,“面对……我想起了…… 面对……我想起了……”等等语句串联。 2、组画结构。在行文时设计若干画面,组合在一起,然后找出各幅画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某些内蕴联系,把画面如穿珠般连串起来或寓情于景,或插入简短的评论,或点拨几笔联想。如学了《风景谈》可试写《绿叶赞》。可这样组画构思:第一幅画是一片绿叶,第二幅画是两片绿叶衬托红花,第三幅画是一个果子连着一片绿叶,第四幅画是一片黄叶。从中可插入“绿叶点缀了大自然的美”“红花还须绿叶扶”“绿叶哺育了果实”“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等议论抒情之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绿叶的默默奉献、富有牺牲精神的崇高品格。最后联想到改革开放中“绿叶”般的人。如此构思,真正做到像放风筝那样,既要乘风凌云,又要一线相牵,撒之展翼,收之回拢,以小见大。 3、假设式结构。当我们遇到一些新颖的、以前未遇过的复杂的写作问题,无法依靠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加以解决时,可采用“假如我…… ”的思维形式构思作文,因为是假设,富有浪漫色彩,时空都没有限度,可开阔思路,丰富散文内容。如 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或“假如我是班主任”等等以假设谋篇,站在今天,憧憬明天,面向未来,以想象描写未来情景,表现对新生活的关注,对教师工作的真诚的爱。 4、诠释感悟式结构。可对某些抽象概念用抒情化比喻性的语言对其内涵、意义进行诠释,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启迪,融情入理。如写《淡泊》,“淡泊是 …… 是……”,写《理解》,“那白发,让我读懂了…… 读懂了……” 三、善于联想想象,措万物于笔端 联想和想象,是散文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常与散文“形散”的特点分不开。借助联想和想象,可以展开一幅幅生动图画,天地山川,日月风云,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妙词佳句,往往可以奔赴笔下,进入文中。这正如古人所说“笼天地于形内,措万物于笔端。” 在散文写作时,应指导学生以联想和想象作为桥梁,把互不相干的事物自然而有机地联系起来,或由眼前的景物想到其他景物,或由现在的事物想到类似的事物,或由某一话题想到古今中外的相关的人和事,或由抽象的符号、概念想到生动形象的画面等等。 例如“水”这个话题,可以指导学生由水能溶解多种物质,海可包容万物想到人宽容的心境。由水的形状多变,适应于装它的各种容器、管道想到人也要根据不同的环境灵活变通。由水有三态变化但它的化学性质始终不变想到人不论处在什么环境,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等等。例如“垂钓”这话题,可从自我感受角度将众多垂钓的轶闻趣事、诗词佳句熔于一炉,以历史空间拓展主题内涵。如“自由”一话题,可从水中的鱼,想到空中的鸟,从地上的万物想到社会中的人事,等等。 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犹如使学生的思维添上了彩色的翅膀,在散文写作时真正散开去,由一景一物一事一题,想到众多相关的材料,一个接一个,浮想联翩,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谈天说地,道古论今,横贯中外,视野开阔,笔触宽广。这样,不但会使文章丰富多采,而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四、讲究文采,以清词丽句感人 文采,指的是语言有优美的色彩。有文采,是对作文语言的一个重要要求。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文采的语言,人们一般都喜爱,因为它能给人清丽优美的感受。谈到语言美,人们常说像散文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有文采,语言优美。优秀散文的语言,有的典雅瑰丽、有的雄浑恢宏,有的纤巧娟秀,有的俊逸潇洒。当人们漫步散文这块园地时,目睹朵朵赏心悦目的鲜花,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主要是由散文的文采吸引所致。散文的文采,是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的,但语言又不等于文采,散文的文采是由“情韵美”和“语言美”体现出来的。 指导学生讲究散文的文采,一要注意散文的情韵美。情韵美,是散文所独有的。余树森说:“情韵就是由情与万物、心声与天簌的融合和谐,暗暗透入文字中来的一种情调和气氛。”也就是说“情景交融”。情韵的表达可以有下面几种方式:1、触景生情式:当触及相应的动情的外物,情思便会勾起一发不可收。2、缘情设景式:依着抒情的需要,去剪裁相应的景物形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意念。3、融情入理式:通过诗意的情化的画面,昭示深刻的哲理。总之,应指导学生在散文中叙事描写时,或体现自己的感受,或揭示某个道理,或蕴含某种意义。这样,情韵美就较好地表现出来了。 二是指导学生讲究语言美。散文的语言美,绝不是简单堆砌优美的词藻,而是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恰当地使用有文采的语言。应该指导学生在有感而发的基础上,在表现一定意义的情况下,恰当地引用成语、诗词、佳句,恰当地运用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对比、象征等有文学色彩的语言手法,使散文语言丰富优美,以清词丽句感染读者。 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体,指导学生进行散文写作,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谋篇构思和运用优美语言的能力,提高作文素质,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