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作文>初中作文教学>散文教案

写作技巧《考前指导:散文专项训练》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13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智贤中学散文写作专项指导
【写作目标】
1. 抒发情感:抒发真性情, 我手写我心
2.锤炼语言:遣词用句,推敲锤炼,准确地用语言去表达自己。
3.通过写作进一步认知散文的特点和规律
【写作重点】
1.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2.语言的选取与锤炼
【写作难点】
 真实而又动人的写作效果
【点击考纲】
2014年最新出台的《考试说明》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变化,文体类由往年的“能写记叙类、议论类文章”变为“能写记叙类、议论类、抒情类文章”,终于给了抒情类散文以合法的地位。这就给一些以优美的语言、饱满的情感为写作特长的学生以充分的发挥空间。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同学们应加大对散文这一文体的训练力度,精心准备几篇文笔精彩、感情丰沛的好文章。
2.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类、描写类、抒情类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
抒情类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它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
议论性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从历年高考优秀作文看,大多数考生对议论性散文情有独钟。
3.散文的结构特色:
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结构自由,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写作者意在笔先,缘情为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或曲径通幽、含蓄蕴藉,或直抒胸臆、淋漓尽致,或浓笔重抹、一唱三叹,或信手拈来,如话家常。笔法之灵活,行文之多变,全看你自己如何安排。作为时间短、要求高、有话题、重思路的应试作文,以下四种构思较为合理。
1、镜头组合法(蒙太奇)。写作者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或自己的情感,选取几个具有典型性、形象性、连贯性的特写画面,精雕细琢,认真描绘,强化细节,深入挖掘,提炼其表情达意的共同点,议论引申,不断深化。这种构思的好处是:意象鲜明,形象性、可视性强,选取的镜头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表现写作者的感情或写作意图,选材广,表现力强。
如杨绛的《老王》,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送冰块、免费载生病的钱钟书去医院、送鸡蛋和香油),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2、反复咏叹法。写作者在明确了文章的立意或感情基调后,要围绕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层次入手,把其分解成一个个文字表述虽然不同、但内涵却基本相同的小论题,各自独立成段,在此基础上,反复咏叹,不断强调,显阳关三叠之妙,造铁骑突出之势,搭层楼更上之梯。这种构思的好处是,思路清晰,文脉清楚,文章立意鲜明,中心突出,行文有气势,易于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如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一文,作者在提出问题后,分别以“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四句话各领一段,紧紧围绕诚信的重要性,抓住“选择诚信”,反复吟唱。我们看到了作者行文的急促缜密,感受到了诚信之与人生的重要。文章虽短小,但布局周密,结构紧凑,文意贯通,气势逼人,很有感染力。
3、卒章显志法。文章不直接点出自己赞美的对象,不径直表明写作意图,而是欲进先退,欲明先暗,故意左顾右盼而言其它,待到关键之处,自然引出赞美对象。物物相因,环环相扣,节外生枝,枝外有节,于事情发展变化中见出起伏,在一张一弛、一起一伏中凸现文章中心。正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如“旧时茅店社林边,落转溪桥忽见”。确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妙。
如高考优秀作文《冬的主宰》一文,作者先写“下雪了,……我想,除了这一片片的‘梨花’外,再不会有什么生机了吧?这冰雪俨然是冬的主宰”。接着写“忽然,眼前的一片白雪地中闪露出点点红色,仔细一看,原来是梅。在众芳摇落的世界里独自绽放,回旋于冰天雪地之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原来,她才是以神韵而主宰了冬”。紧接着“这风雪又使我想起了另一幅画面,破旧的房子,昏暗的灯光,寒风吹得桌上的书哗哗作响,一位书生映着这灯光、雪色,伏案读书,破旧的衣服,恶劣的环境,丝毫不影响他读书的信念和勇气,一时间,我突然觉得,鸿鹄之志、求知之心不是比寒冰更坚硬吗?”最后说“雪,它美丽纯洁却带来了寒冷,而冰是雪的升华,它以力而成为冬的主宰;而梅以她绝无仅有的神韵主宰了整个冬的神韵;而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严寒,成了冬的主宰”。文章欲言人是冬天的主宰,但却不直接说明,而是于层层铺垫中点出,可谓匠心独运、立意鲜明。
4、感情呼应法。文章开宗明义,直抒胸臆,首先表明自己的感情倾向,继之赋陈铺叙,歌咏描绘,或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写人记事,在曲尽其妙、淋漓尽致的基础上,曲终奏雅,再次顺势点出自己的感情好恶。这种构思的好处是,情感鲜明,自然迢递,首尾呼应,浑然天成。
如朱自清先生的《绿》一文,文章的在开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的基础上,承递对梅雨潭醉人、奇异的绿的喜爱之情,结尾自然发出“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的慨叹,感情升华,前后照应,文章如一幅情感挂图,浑然天成。
【写作实践】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我们埋头在在堆积如山的学习资料,当我们忙碌于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在我们被动接受或主动追寻的青春历程中,你是否还会记得海德格尔的那句名言:“人应该诗意地栖息于大地上”?请你停住脚步,静下片刻,轻轻思考……
请以《我所向往的那一种美好》为题写一篇散文。
要求:①文体为散文;②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美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可以是一种确切、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朦胧、抽象的感觉,但都是人的一种真实的感受。“向往”说明还未发生,也就是说这种美好是建立在自己的理想中的。在写作中应注意,即便是写憧憬中的事物,也不能信马由缰,信口开河,也要根植于一定的现实生活中。要避免写作中出现的无根浮萍的状况,因为云里雾里的写作状态,最终只能带来不知所云的阅读感受。
这个题目本身有一定的“虚”的特性,可以在实际写作中写一些“实”的事物,由“虚”到“实”。也可以不避“虚”,围绕成长中的一些感悟写文章,但这对写作者的构思和语言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无论是“虚”还是“实”,都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必须借助个性化的语言。因此,写前的构思尤其重要。最好先问清自己要“写”什么,确定好写作对象后,再着重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附:【例作展示】教师下水作文(崔久主)
我所向往的那一种美好
一片叶子飘零,随风起舞,沉浮,落于地面。在斑驳的阳光里,这枚叶子映射出青绿的光泽。抚摩它,温润依然,仿佛在与命运做着最后的抗争——一息尚存,绝不枯萎。
智利诗人聂鲁达写下这样的诗句: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叶子的表面,经络分明,清晰延伸。粗糙的脉络和光润的叶面,构成了这枚叶子的生命历程。
中国的诗人说:一叶知秋。又有人说:与秋俱老。
秋心分两半,载不动许多愁……
有时候,愁有很多种,愁云惨淡,苦脸愁眉,日暮客愁新,烟波江上使人愁,举杯销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家愁,离愁,情愁,亡国之愁,光阴之愁,生命之愁……
愁真是人类最丰富的情感。有时无端生愁,思绪翻飞,不关惆怅,不接风情,只是“秋之心”。莫名,无解,难以名状,无人倾诉。于是这种思绪变得澄澈,飞扬,连自己都不懂何时改变,为何改变。也许,这就是人吧!也许,这就是生命和成长吧!
也许,这已经不再是我们叫做“愁”的那种思绪了。
而我所享受的,就是这种生命的真切体验。
有一些词总能触动我们的心灵,比如岁月,比如青春。岁月悠悠,青春无悔。我们享受这些甜蜜美好,我们承受这些苦痛酸楚,我们欢笑、悲伤,我们渴望成长又不愿成长……成长的烦恼与破茧化蝶的蜕变,都是我们的。
而爱情,是其间最动人心弦的。爱情让我们真正开始去了解自己,探寻自己的灵魂深处;同时也让我们有意识地去了解别人,走进别人的内心世界。然后,在“我”与“你”之间寻找一种交集的无限可能性。两情相悦是一种美,劳燕分飞也是生命的一种真实体验。就像是很多人在受过感情的创伤之后,回忆起来,内心翻滚,五味杂陈。有喜悦,也有忧愁,这都是对生命历程的最真实的感受。而人们是不愿意删除这段记忆的。
相依时缱绻,相忆时默然。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人生上中下,悲欢贯穿之。“一任”二字,多么豁达,彻悟,似解脱超然。多么令人钦羡。然而,蒋捷写作此诗之时,内心要不是回忆起了这一生的悲喜交织的历程,又如何落笔?没有这种生命体验,又何来这传世经典?
有时真心羡慕古人能有如此的心境与阅历,在物质生活贫乏的时代里却拥有让今人慨叹惊羡的精神世界。可我也庆幸,虽然时代不同,阅历有限,我却能在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字遗产中捡拾那一颗颗或耀眼或埋没的珍珠,并且,在通向未知的人生旅途中,去活着,去生活。
我享受这一种生命的真切感受,我愿意称之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