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隐逸诗人之宗,谁?
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宋史 陶潜传》)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心远”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心远”:
是一种远离尘世、自得自乐于自然的隐士心境,也是追求自由的隐士情怀的表露,更是一种遗世独立的人格魅力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陶潜,又名______,字元亮,____(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_________”。又自称“_________”。。
陶渊明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东晋
辞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_______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 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_____字句为主,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重在抒情,一般要押韵,有的还可歌唱。
屈原
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
六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能爲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绶去职,归家途中写下与官场决裂的宣言书,即《归去来兮辞》。
(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 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写作背景:
归去来兮辞
学习要点:
(1)理解感知,把握大意。
(2)品味揣摩,体会感情。
(3)了解特点,熟读成诵。
题 解
归 去 来 兮 辞
语气助词
回去吧
回去
关于“序”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1]幼稚:指孩童。[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3]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4]术:方法。[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6]脱然:犹言豁然。有怀:有做官的念头。[7]靡途:没有门路。[8]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9]诸侯:指州郡长官。[10]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11]风波:指军阀混战。[12]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3]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14]质性:本性。[15]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16]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17]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18]一稔(rěn忍):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19]敛裳:收拾行装。[20]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21]骏奔:急着前去奔丧。[22]仲秋:农历八月。[23]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405)。23]。
译文: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乏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差事,蒙江州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被委派到小县作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差。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
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曾经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在于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思考:序讲了哪些内容?
交代了文本写作的时间、背景,叙述了作者做官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3作者辞官的原因有哪些?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3)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作者在序中叙述了自己辞官的四个原因,这四个原因中哪个是根本原因,作者究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他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来:助词,无义。
芜:荒芜。
胡:疑问代词,为什么。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
为什么不回去呢?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既:既然。
以:认为,知道。
为:被。
奚:为什么。
而:连词,表并列关系。
既然自己知道心志是被形体所役
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之:主谓之间。
谏:谏正,劝止。
追:挽救,弥补。
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做官)
已经不能改正,
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可以
挽救。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是:对,正确。
而:连词,表并列。
非:错误。
实际上误入迷途还不算很远,
觉悟到今天做的是对的昨天
是错的。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以:而。
飏:舟慢行的样子。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
和风徐徐吹拂着我的衣裳。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征夫:行人。
以:用。
之:主谓。
行向人打听前面的路,
只恨晨光朦胧天不亮。
译文: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非”。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思考:1)本段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辞官的原因,回家途中的欣喜情。
2)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是什么?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陶渊明和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一样热爱自己的国家,立志报国,但是官场的争斗、现实的黑暗又是他深恶痛绝的。徘徊犹豫了很久之后,他最终还是决定归隐田园,回归自己的本性,过自由的生活。
3)他的心境如何?
自责——田园将芜,
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4)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总结、体悟作者的感情。“辞”的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感到痛苦悲哀,所幸虽已“迷途”,但“迷途其未远”,回头还不迟。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既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浊的揭露,矛头直指封建官僚制度。在沉痛和愤怒之余,又不乏因决意归隐而欣然自得的意味。在这种感情的抒发中,“归去来兮”的原因也就蕴涵其中了。“舟遥遥”四句,将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舒畅心情和归心似箭的感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诵第二、自然段,注意节奏、语气和韵律。
2学生前后交流,解决字词问题,找出重点文言知识,并翻译。请学生回答。
朗读第二段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乃:语气词。
瞻:远望。
衡宇:简陋的房子。
载…载:一边…一边。
看见自己家的房子,
心中欣喜,奔跑过去。
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仆人们欢欢喜喜出来迎接,小儿早就等候在屋门口。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带着幼儿们走进屋内,美酒已经满杯。
就:近于。
盈:满。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引:拿过来,引申为端起。
以:来。眄:斜看。
柯:树枝。怡:使动用法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
观赏着庭树使我现出快乐的容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审:觉察,自知。
涉:涉足,走到。
而:转折连词。
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
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每天(独自)
在园中散步兴味不同。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策:拄着。
扶老:手杖。
矫:举。遐:远。
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
望着远方(的天空)。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岫:山穴。景:太阳。
翳翳:昏暗。
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出来,
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
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
离去,手抚着孤松。
译文:刚刚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一边高兴,一边奔跑。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安适。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探究讨论:
1)第一自然段最后表现出了作者回家途中欣喜和急迫的感情,第二自然段中,到家后,作者感情又有什么新的表现?
“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不好意思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所有的感情都融合在她默默地劳动之中了。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2)到家后衣食住行又是怎样的?
“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由此,第二自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抵家时的狂喜,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和居家生活的闲适。
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家园的小径都快荒芜了,但是松菊还在那里傲然挺立。这里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以致家园荒芜的感叹,更重要的是“松菊犹存”比喻的是自己高洁的品格。松四季常青,也是作者的品质长存,菊傲然怒放于寒秋,也是作者的傲岸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的体现。)
4)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渊明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这就是作者想要的生活方式,也符合作者“质性自然”的本性,同时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相互交流疏通字词,并翻译课文。
朗读第三段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违:不相合。
言:语气助词。
焉求:何所求,求什么。
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
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
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悦:意动用法,以…为喜悦。
情话:知心话。
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跟乡里故人谈心何等可乐,
弹琴读书来将愁颜破。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以:介词,把。于:介词,在。
或:有时。命:命令,引申为驾车。
棹:船浆,这里用做动词,划船。
农人把春天来到的消息告诉了我,
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
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
壑:山谷。经:登上,到。
既…亦:既要…又要
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
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以: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涓涓:泉水细流不断的样子。
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善:喜欢,羡慕。
之:助词,的。
行休:将要结束,指要死了。
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
感叹我的一生将要过去了。
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的志趣相背离,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跟乡里故人谈心叫人心情欢悦,以抚琴读书为快乐来解闷消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到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既要沿着幽深曲折的溪流探寻山谷,又要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登上山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涓涓长流。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1、诵读第四段,注意思考,第三段接第二段继续表现作者的隐士情怀,他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
(作者通过乡村的生活)
2、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
(以“归去来兮”引出描写和感叹。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并流露出要与世俗相忘之意,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
3、学生探究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王维、孟浩然虽擅长山水田园之作,然而却没有陶渊明这样真正的躬耕农亩。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 “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在早出晚归的辛勤耕作中,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更为真挚。从这些诗中,读者可以看出,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
小结:此段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第四段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已以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已以乎:算了吧。
宇内:天地间。
曷:为什么。
委:随,顺从。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
时候?何不随心所欲地生活而不用管
他生死呢?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之:往。
期:至,及。
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
去呢?富贵不是我所求,神仙居
住的地方没法到。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耘:锄草。
耔:培苗。
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出去。
有时在田里锄草培苗。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皋:高敞之地。
舒啸:高歌。
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
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聊:姑且。
奚:为什么。
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
的尽头,乐安天命,还犹疑什么
呢?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升入仙境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或者就扶杖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顺应造化了结一生,乐天安命(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这是作者抒发感慨,也是他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决心,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
(2)“富贵”六句写出了什么样的内容?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则是作者所追求的生活境界。 )
(3)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乐天安命”的思想,即弃绝世情,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地生活下去,直至生命终结。它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作者以此二句作为结语,点出全篇主旨。他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在此段得以充分的体现。)
承上而问
委心任去留
遑遑欲何之
自我解答
富贵浮云
恬然自乐
卒章显志
乐天安命
( )
( )
反
正
总结:
叙事线索是:
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抒情线索则是:
自责自恕—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现在像诗人一样闭上眼睛,让美好的文字牵引我们的心情吧
归去来兮辞
归途(归心似箭)
室内
抵家(欣喜之情)
园中
辞官归田
田园生活
乐天安命
自责之词
安慰之词
居家
出游
心志
交往
出游
所见
课堂知识要点小结
携幼入室
眄庭柯以怡颜
园日涉以成趣
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善万物之得时
形作名,幼儿,儿童
使动,使……愉快
名作状,每日
名作动,拄着
名作状,有时
意动,以……为愉快
意动,以……为乐
名作动,弹琴,读书
名作动,划船
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重 点 句 式
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复驾言兮焉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既自以心为形役
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复驾言兮焉求(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哪里)
文言虚词:以、而、之、兮、来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恨晨光之熹微
悦亲戚之情话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而
觉今是而昨非
门虽设而常关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连词
表转折
表修饰
表并列
表承接
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
舟遥遥以轻飏
农人告余以春及
引壶觞以自酌
聊乘化以归尽
园日涉以成趣
木欣欣以向荣
问征夫以前路
乐琴书以消忧
介词,使,让
介词,把
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结果
连词,表承接
名句欣赏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在文中作者以此宽慰自己。作者觉悟到过去出仕之事做错了,已经不能改正,但知道未来之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此句在文中有明确所指,然独立看,也可用于不要沉溺于往事的感伤,凡事应当往前看,抛却过去,把握未来之语境。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用“无心”、“知”两词,将云、鸟人格化,使作者之情投射于物,物与人融合一体。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率直、朴真的情感。从中可以感知自然是人情感之对象,自然着上人之色彩,便有了精神气。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此句为作者出游时所见的初春生机勃勃之景象,是实景,也是心景。早春光景,见归来之可乐,万物蓬勃,使作者亦心生生命短暂之感慨。披迹寻求,了悟生命之意象。
4、“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登上东边的高冈而放声长啸,面对清澈的流水而把诗歌吟唱。作者以此句表达自己隐居田园,快然自足,读之“素怀洒落,逸气流行”。用之面对自然,豪情满怀,心生壮阔之志,亦未不可。
练习对对联
教师出上联,上联要求在文中提取词句组合而成;学生对下联,对句亦应在文中提取词句组合而成。只要大致能对则成,不求工整。
上联例:小径松菊,一杯清酒名可越
此联用了“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三句;“名可越”点明作者胸襟。
对句例:流云丘壑,数点倦鸟亦舒心。
此对句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两句,“亦舒心”点明作者归田园之心情。又例:稚子亲邻,几言情话忧能消。此对句用“稚子候门”、“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两句,虽对稚子恐难曰情话,但亦差可对矣。又例:清流皋畴,几首小诗气能清。此对句用“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将有事于西畴”两句,庶见能对。
(二)自组对联。由学生联缀文中词句而成联。
1、引壶觞,眄庭柯,涉园成趣;
携稚子,倚南窗,观日融情。
2、登东皋,临清流,赋诗以乐;
悦亲戚,乐琴书,情话消忧。
3、僮仆稚子,亲戚农人,此中有人伦乐;
松菊倦鸟,巾车孤舟,其间寄田园之情。
悬求对句。
1、不求富贵,不期帝乡,只求乘化以归尽。
2、 向荣之木,始流之泉,万物皆得时令。
延伸作业:
尝试写一首古诗,律诗绝句均可,最好与原文情绪一致,可写出田园风物之盛,亦可写人格人性之美。
山莺知倦啼又止,掩翅斜飞入古诗。
平生只羡归林日,却无闲田似旧时。
经宵无睡天愈爽,雨后和风倍添凉。
何不释卷拾春色,宁可抛书嗅草香
晚香正放萤正飞,漏滴欲尽天欲黑。
乱云瞠目无心睡,孤峰斜指小翠微。
深巷无人闻犬吠,推门唤子子不回。
始信乡中无日月,乐得垂首浣茶炊。
舞一曲淡泊 遗万世芬芳
外面雷打大地轰轰隆隆,似乎是你那个朝代的反响,也提醒我此时笔下的你多么的惊天动地。而我也觉得此时这种心情写下你的那种淡泊刚刚好,因为你那时的田园必定有无限的好风光,而雨打后的面貌必定焕然一新。 该如何在喧嚣的尘世中让自己内心的积郁坦然?又该如何在繁华的都市里让自己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界限,不妨回到那时的南野中游荡,与寂寞的诗魂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