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1、教学重点思维训练,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等方法分析事例。2、教学难点由一事联想到他事,进而分析这些相互联系的其他事例,比较鉴别,形成较深刻的观点。
前不久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个大学生出寝室要给室友留一张字条,告诉他钥匙放在哪里。可是“钥匙”两个字他不会写,就问了其他寝室的同学,问了好几个,谁也不会写,没办法,只好用“KEY”来代替了。 请大家就这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如果说某一个大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偶然现象,是暂性遗忘,那一连好几个人记不住这个词就能看出些问题了。 那么,现在许多学生重视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社会上重英文轻汉语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大家从一件细小的生活琐事看到它背后蕴藏的大的社会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叫——以小见大。
什么是缘事析理呢?
缘事析理是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
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
杂文《剃光头发微》就是一篇“缘事析理”的文章。这篇文章由什么事想到了什么理呢?
明确:由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想到掌权者如何使用权力的问题。 由理发这样的小事想到的是社会上权力使用的大问题,这就是——以小见大。那么,作者是如何由“理发”想到“权力”问题的?文中几句话表明了作者思维的转换过程,是哪几句?
明确:“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提问:作者在这几段中是如何深入思考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这一事例的?明确:作者思考理发匠可以任意决定给农民剃什么头的原因,是因为剃头刀在他手里,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探究因果。
提问:这篇文章作者还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与头发有关的事例来比较鉴别,如清朝“留发不留头”、旧社会理发工人社会地位低、石达开的对联、古代的髡刑、许多国家罪犯剃光头,作者这样比较鉴别的用意是什么呢?明确:比较以突出相同点,头发自古以来就与政治相关,那么,本文由理发想到权力不至于被读者说是小题大作。
在《剃光头发微》中,作者主要运用以小见大、探究因果、比较鉴别三种方法,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例分析得十分深刻。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六年。你如何看待此事?
请大家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分析这一事例。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很有代表性。故宫,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则是美国消费文化。明确:外国文化已大举进入我国。
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了本质。这则事例反映的是文化问题。但仅就此一个事件来谈文化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联系的事例呢?(有)你如何看待这些事例?对此有何观点?引导:近些年对外来文化我们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外来服饰、外来节日、外来影视、外来饮食等。大家来说说你身边外来文化的例子,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请采用“引例——析例——结论”的模式。
很多外国品牌的服饰大量进入我国,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这样的服装样式新颖、穿着舒适有品位,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外国产品对国产品牌是一个冲击,很多人宁愿花高几倍的价格去购买洋品牌,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很不利。韩国人就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只购买本国产品来支持民族品牌,应当学习这种精神。
——近几年韩剧日剧在我国很流行,这些影视作品很感人,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吸引了大批观众,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 ——很多青少年喜欢的日本动漫作品充斥着色情与暴力,毒化人们的思想,让缺少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误入歧途,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现在流行过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比传统节日更关注亲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不应当制止。——人们在过洋节的同时忘掉了本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春节在洋节面前也黯然失色,民族文化特色逐渐丧失。比如韩国最近端午节申请成功,它将被国际公认为韩国节日,这正是中国人不重视本国节日的后果。……
刚才我们从横的角度展开思考,想到了许多与“故宫中的星巴克”相关联的其他事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还可以从“纵”的角度对这一事例本身进行思考。
首先我们来探究原因。前一二十年外来文化在我国就没有如此风行,为什么今天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明确: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看到这样的例子。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文化的交流势不可挡。
还可以预测未来。你觉得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明确:也许有一天文化大融合,汉民族的文化会被其他强势文化同化甚至消失。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现象,比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到现在已经逐渐萎缩消失,被汉文化所同化。
——汉文化源远流长,受到其他许多国家青睐,其影响遍及全球,如近年来流行的汉语热、儒学热等。汉文化不会被其他文化同化,相反会吸取其他文化所长,继续发扬光大。
教师下水作文:
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在描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析例,以小见大)
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横向展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离骚》……(再引例,展开对比,已现观点)
外国文化正一步步蚕食着我们原本有限的心灵空间。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说,武汉东湖的水面就曾被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一种生长极迅速的猪饲料侵占,导致其他物种的萎缩甚至销声匿迹。文化也是如此。当人们只满足于声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灵就会被金钱物欲所填满。今天,有几个人能静静地坐下来与古典对话和传统交流?传统文化正渐渐被我们抛弃。
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仪式竟然要跑到韩国去学习程序,不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们斩断曾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脐带,斩断将我们紧紧联系的民族文化纽带时,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们灵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杨叔子博导说得好:“科学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
(再析例,比较鉴别,分析任其发展的后果)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经说过:“文化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补说一层,论证严密)
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但我们要牢记,在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将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得出结论)
金鱼是鲫鱼的变种,彻头彻尾是人类驯育的结果。人类对其一贯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而金鱼的捕食能力却被作为美的代价退化殆尽。不会捕食,危机感便无时不在,它别无选择地必须抓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细制得可口至极,成为一种其无力抗拒的诱惑,于是不会摇头的金鱼吃啊吃,直到连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
根据前面的思维训练方法“缘事析理”,以《金鱼之死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蔡海鹏的《石牛》一文,写自己在地摊上以8元钱的低价抱回了一头石牛,它“笨重丑陋,暗淡无光”,被冷落在书橱的一角,全家人都不喜欢它。后因朋友(鉴赏文物的行家)一句“这是唐货!“而骤然成为“稀世珍宝”。后来,却在人们的以惊奇的眼光传看时,“啪”的一声摔得粉身碎骨。那位朋友听到此事后,意味深长地说:“那石牛虽说不凡,可是它已过惯了那种寂寞平凡的生活,一旦改变了生活方式,受到人的仰慕,反而使它走向了毁灭!“
——议论中点亮哲思
道理:
作者借独具眼光的行家之口,揭示出石牛摔碎的哲理内蕴:当头衔、掌声、金钱、地位……笑着向你走来时,你要能够耐得住“寂寞与平凡”,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否则,等待你的必将是失败与毁灭。这点晴之笔,点亮了哲思之光,使文章通体发亮,身价倍增。
文章的深刻表现在:
1.揭示自然、社会现象存在的背景和原因,展现事物的本质属性。 2.揭示现象的特殊意义。特殊现象一定有其存在的特殊道理,特殊性一定有着一般意义,文章可以揭示特殊现象与必然间的联系,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3.揭示现象产生的原因。任何事物产生、发展、消亡都要受其特定条件(原因)的支配。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而因果关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关系。行文中以问引论,追根求源,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揭示出来。 4.揭示观点的启发作用。关注现实、关注热点,探讨问题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把话题与当前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联系起来。说别人未说之言,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话题示例】请以“妥协和勇敢面对”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大自然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面对强大的天敌,有的动物跪地求饶,任凭天敌吃掉,也有的动物去勇敢地战斗,直到死去或偶然逃掉。比如在非洲,野牛对穷追不舍的非洲豹会突然回身,与猎豹争斗,以期能战胜豹子,事实上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面对野牛的勇敢抗争,非洲豹也无可奈何。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面对强大的敌人,有人妥协,有人勇敢面对,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话题分析】审题时要注意分析话题中的“妥协”“勇敢”两种行为造成的结果。
面对强大的对手,直面社会、勇敢对待是一种品质;适当妥协,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处事方略。
话题的关键是要自圆其说,能够显现出在高尚的人性、品格的基础上的真实“勇敢”和暂时的“妥协”以及假装的“勇敢”和真正的“妥协”。列举事例要从现象中分析出事件或事例体现的观点。
【佳作示例】 嫩竹笋•大石头•小溪流一 时间:春雨过后的黎明 地点:山上 角色:一棵竹笋 春雨滋润了久旱的土地,唤醒了地下沉睡的竹笋,他们开始争先恐后地向上钻。一棵小小的竹笋,也开始迫不及待想舒展自己的身体。可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傲然地杵在小竹笋头顶的土地上,得意地对自己脚下的小竹笋说:“小不点儿,你还是绕道走吧!我这儿你过不去啊……”
小竹笋没有说话,只是一个劲儿地朝上顶。柔嫩的头被磨破了,他没有停下。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绕道而出,那就永远无法长成一棵挺拔茁壮的竹子。 一下、两下、三下……终于,大石头在小竹笋的坚持下渐渐地松动了,惊恐地倒向一边。而和煦的春风中,一棵高大挺拔的竹子正在微笑……画外音:生命的伟大使小竹笋勇敢地面对成长道路上的一切阻碍。
二 时间:夏日明媚的午后 地点:山脚 角色:一条小溪流,一块棱角突兀的石头 “哗啦啦……”小溪流唱着欢快的歌,跳跃着向前奔跑,两岸美丽的景色从身旁飞速滑过。 突然,一块大石头从山上滚了下来,挡住了小溪流的路。小溪流看着大石头身上那突兀的尖尖棱角,像一只凶恶的野兽一样,心里有些害怕,欢快的歌声也停下了。 大石头哈哈大笑:“小溪流, 你害怕了吧!你要是敢从我身上跳过去的话,我保证会把你刺得千疮百孔。哈哈……”
小溪流想起了小鸟给他描述的大海的样子,那才是他的归宿。可是现在,自己被阻住了,是停下来变成一潭死水,还是继续向前寻梦?是屈服于大石头的威严,还是勇敢地跳过去?终于,小溪流选择了后者。他抬起头,勇敢地从尖锐的石头上跳过去。在身子被划伤的瞬间,一朵雪白的浪花闪耀着盛开了。 一次又一次,小溪流不知跳了多少下。而往昔棱角突兀的大石头已磨成了一块光滑的鹅卵石。小溪流依旧唱着欢快的歌,朝着大海的方向冲击…… 画外音:只有具备勇敢的精神,才能超越一切障碍,才能成功、 世界上没有不能做的事,就看你敢不敢去做。
揭示问题的实质
【话题事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有不少人很舍得花时间、花钱物来美化自己的仪表,穿金戴银,涂脂抹粉,极力为之,却忘了透视自己的灵魂,对落满败叶、布满斑点甚至毒瘤的心灵漠然视之。对此,你有何感触和想法? 请以“给心灵美容”为话题,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
【话题分析】材料概括指出了只注重外表、忘却了心灵修养的社会现实。根据这个要求,可以记叙需要美容的心灵表现;也可记叙外表美容与心灵美容的区别;也可以从为心灵美容的具体过程、办法以及结果等方面着笔;也可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分析心灵美容的原因,阐述为心灵美容的重要意义,进而指出该怎样为心灵美容;还可以由话题引出自己对心灵美容的紧迫性,以唤起人们对这个话题的广泛关注和思考。要注意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对社会现象进行细致地分析。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话题事例】请以一历史文化名人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话题分析】沧桑巨变,史海沉勾,五千年文明进程,其间历史文化名人浩瀚无涯,仔细思考不难发现,此话题重在考查文化积淀,古代、近代,儒家、释家、道家,出世、入世,均可涵盖。具体来说可以写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军事等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文章应体现他们身上的忠诚、至孝、廉洁、正直、刚勇、爱国、忧民等高贵品格,可以纵览一生,脉络分明;也可选择一个角度,深挖细掘。
缘事析理,注重材料
【话题示例1】“友谊”是人们经常谈到的一个内容,如何理解友谊、怎样对待朋友却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收集一些有关友谊的事例、材料,交流一下自己的见解。
【名句资料】
1.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诗经•伐木》) 2.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4.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颜渊》) 5.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白居易)
【事例列举】
1.唐代的白居易、元稹是交往很深的朋友,有着共同的政治观念和文学创作理念,在长期的逆境中患难与共、亲密无间。有一次,元稹收到白居易的来信,未开封就热泪盈眶、泪流满面,可见交往之深。 2.柳宗元、刘禹锡是一对挚友。刘禹锡的母亲去世,他护灵返家途中,忽得到好友柳宗元去世,悲痛欲绝之际,停放好母亲的灵柩,就赶去给柳宗元料理后事,并收养了柳的一个儿子。
3.二战时期,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在美国的侨民被美国视为内部威胁,强行把日本人迁到偏远的地区集中监视。弗吉尼亚州的戴维是邻居人本人小井的朋友,他不相信小井是间谍,在小井被迫迁走后,他收购了小井的田庄。五年之后,小井被解除监禁,但已一贫如洗,戴维不顾其他美国人的抗议,把田庄和五年来的盈利都交给了小井。
【话题示例2】2004年秋季开学,南京×大学推出了一项包括“叫醒”“打扫公寓”“代取包裹”等在内的“宾馆式”服务。此举一出,一片哗然。有人认为“学校投怀送抱当保姆”容易养成学生的依赖性,不利于“天之骄子”自力更生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青年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校方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新推出的服务正是省下时间使迫切需要吸收科学知识和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的青年学生更从容地投身到学习和实践之中去,无关道德。
【话题分析】
大学“宾馆式”服务一石击起千层浪,社会上有着很多的看法,但有两个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切实可行,因为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这里体现出学校对学生学业的关心;一是认为不行,因为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之一是学业,但学业不是全部,还有其他,比如道德品质等。对一个事例有着多种的理解,这是社会的真实。
我们写文章时,可以从学校、社会、学生等各个角度分析这件事,去立论行文。如:列举“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事例,对此举持以批判态度,提倡在锻炼能力中提升道德;也可从“大行不顾细谨”方面述说,个人意志品质的形成是复杂的,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也曾忽视打扫卫生这样的生活小节,但不影响他们伟大人格的形成;还可论证高校此举是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和“提升道德和锻炼能力”无关。总之,言之成理即可,但不要面面俱到。
表达实践•写作指导
有三只一起工作的钟表,两只旧的,一只新的。其中一只旧表对那只新表说:“来吧,伙计,我们开始工作。但我不知道你走完3200万次后,能不能吃得消。”新钟表说:“天哪!3200万次?做这么大的事情,恐怕我很难做到。”但另一只旧表说:“别听它胡说,很简单。你只要每秒钟‘滴答’摆一下就行。”小钟表高兴了:“好!天下竟有这么简单的事,我这就做。”
【话题分析】 每年3200万次的连续摆动,确实是一件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因为数目太大、次数太多;但只要坚持,如此繁重的劳动也会变得很容易。 同理:面对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人们往往感到困难重重,手足无措,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但只要注重了过程,并在过程中认认真真,脚踏实地的把每一件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好,美好的未来就会在不远处等待。只要换个角度看看生活的世界罢了。 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换个角度看待,就会有不同的发现;面对生活、面对世界,换个角度思考,就会有值得深思的哲理。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思考角度,就会有不同心境,造成不同的结果。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生活,那么我们生活的世界肯定与现在的不一样。 请以“换个角度看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佳作示例】 出嫁题记:透过那段丰腴的盛唐/遥望见你的水袖如莲花的开落/故乡远了/塞外的风沙让你的心事洗尽铅华/转过身去/就把那截相思植根在他乡/心绪/绽放得枝繁叶茂。 一、 闺思 麟德殿里灯火通明,群臣与吐蕃使者的欢宴还在继续。也许父皇此时正龙颜展悦吧?明天五更鼓敲响的时候,松赞干布的迎亲队伍就要出发了。她——大唐的文成公主,太宗皇帝钦点的和亲女儿,就要远嫁他乡了……“真的就这么离开乡土吗?”文成推开雕花红窗,向宫外望去。
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夜幕的笼罩下愈发威重,如一列肃容的卫兵守卫着长安城。西天的晚霞早已褪尽,余几抹青蓝的云,飘带一样环绕着那夕阳坠去的山头。皇城东北角是一座座王府,在深秋的夜风中静默无语。仿佛已沉沉睡去。但文成知道,她的母亲此刻一定在伤心垂泪,而她的父王——太宗皇帝的同胞兄弟——李道宗,也一定在宴席上强颜欢笑,痛断肝肠。
她本是父王母亲唯一的女儿啊!娇生惯养、百般呵护,享尽人间的荣华、沐遍尘世的尊贵。只是一句轻轻的许诺,便把这所有的一切放下了。犹记得进宫那天父王神色凝重地告诉她:“此一去不是金尊玉贵,香宝马。那是你一生的幸福和倚托。儿啊!你要慎重。”
是啊。她何尝不知道西方的高原上刮着凛冽的风沙;何尝不知道孤寂的毡房内存着异方的粗食;何尝不知道一去便是关山千万重——只是大唐的江山需要稳定的边疆;只是异域的民族需要甘霖的滋润。而这一切的期许,都在太宗殷切的目光中沉淀了太久太久。松赞干布于贞观八年遣使求婚。“愿得姻亲之好,以强蕃部,壮国威。”从此,大唐锦绣山中便多了一抹厚重的心事。
七年,是一次太久的寻觅,太久的等待。“朕观宫中秀女,皆识短勇怯,且亲女年幼,难托重任。苦觅七年,未得一人可托。”太宗的话不是谎言,她在后宫游走一番,便于那脂粉气中嗅到了深深的忧虑。所以,当宫女们蓬头垢面脸抹黄泥在殿下瑟瑟发抖时,她便款款地道出“愿得公主之赐,远嫁吐番”的话语。 只是此一去,无悔……
二、 别家 迎亲的队伍启程了。长安城内挤满了送行的百姓。一千人组成的仪仗队缓缓前行,隔着汉家天子御赐的两队护亲车驾,文成公主的香车稳稳启动。 出了朱雀门,便不复返了。长长的朱雀街是远航的路线吗?一腔相思就将沿着它铺向远方了。 轻纱上还残留着母亲的眼泪,纤手中还紧握着父皇赐予的日月宝镜,长孙皇后的嘱咐犹在耳边回响。——只是,大唐的女儿要飞离故土了。南去的大雁啊,你还有再回来的时候,可我文成今生将永隔他乡了……
朝庭之上与吐蕃使初次会面,便闻听到松赞干布的鸿鹄之志。那是一个存长志、铸伟业,文韬武略的英雄啊!而大殿上气宇轩昂、威尊并重的唐太宗,又何尝不是胸怀天地、气纳乾坤?和亲,是两个英雄的并驾,两个民族的会面。这其中功利千秋、泽被百世的内涵,她文成又怎么不了然于胸? “朕观文成慧质兰韵,识多博闻,可当此大任,且尔胸怀疆土,气高志远,不为私意所阻,堪称女中锦绣……” 登上车辇之前,饮下父皇斟下的一杯水酒。“儿此去身负大唐国威,当励精穷志,为我两族谋利,切记切记!”……
水千条山万座,背负的是大唐锦绣河山的嘱托。就算食尽风沙饮尽乡愁那又如何?松赞干布不是在秀丽的布达拉宫等她一同开拓西藏的灵秀之气吗?远离长安城里丰美的繁华,就于那异乡的土地长成一颗璀璨的明珠吧,洋洋洒洒为大唐的史书增添绚丽的光辉。
车队出了逯城,再尝一道汉家的饭菜,再穿一次次汉家的霓裳,摔碎那枚日月宝镜,转身又登上车驾。西方的远道隐现于黄沙白草之中,故乡渐行渐远,心一点点变得坚强。也许那方土地是荒凉的清冷吧,只是心已坚定,要用毕生的热,去柔化滋润那千里高原了。 …… 史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携带大批瓷器、丝绸并优秀工匠,为西藏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