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5 伤仲永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5 伤仲永

  • 格式:  PPT
  • 大小:  760K    32张
  • 时间:  2015-04

《伤仲永》PPT课件3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伤仲永》PPT课件3《伤仲永》PPT课件3
伤仲永
2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3
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作者为什么哀伤仲永?
哀伤仲永这个幼小天资聪明的神童由于没有学习,以致成年后竟成为默默无闻的庸人。
随笔 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读准下列字音:
金溪民 /方仲永,世隶耕。仲永 /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 /皆有 /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 /自扬州,复到舅家 /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注意语句的停顿: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 /众人。今 /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9
正音,正确朗读
wéi

pān

正音,正确朗读
chèn
mǐn
正音,正确朗读
1.伤:哀伤,叹息
2.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
3.民:平民百姓
4.世:世代
5.隶:属于
6.耕:耕田
7.生:生长到
8.年:岁
9.未:不;没有 
10.尝:曾经
11.识:认识
12.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
13.忽:忽然
14.啼:出声地哭
15.求:要
课文注释
16.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
17.焉:他,代指仲永
18.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9.与:给
20.即:立即,立刻
21.书:书写,写
22.并:并且
23.自:自己
24.为:题写 
25.名:名字
26.其:这
27.以:把
28.养:奉养,赡养
29.收族:团结宗族。收:聚,团结
30.为:当做,作为
课文注释
31.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32.传:传送
33.一:全
34.观:观看
35.自:从
36.是:此
37.以......为意:以...作为诗的内容。
38.秀才: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
39.指:指定
40.作:写作
41.立:立刻
42.就:完成
43.立就:立刻完成。
44.其:代词,代指这首诗
45.文:文采
课文注释
46.理:道理
47.皆:都
48.可:值得
49.观:观赏
50.者:……的地方(方面)
51.邑人:同(乡)县的人
52.奇:对……感到惊奇(奇怪)(意动用法)
53.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54.稍稍:渐渐
55.宾客:这里是把......当作宾客对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名词作动词)
56.其:他的,代仲永的
57.或:有的人
58.以:用
59.乞:求取 
60.之:它,代仲永的诗
课文注释
61.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其,这。然,这样。
62.日:每天
63.扳:通“攀”,牵,引,拉。这里有强要的意思。 
64.环:四处,到处
65.谒:拜访
66.使:让
67.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8.闻:听说,听闻
69.之:它,代这件事
70.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
71.从:跟随
72.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73.还:返回
74.于:在
75.令:让
课文注释
76.作:写
77.称:相当
78.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时,时候。之,的。闻,传闻。
79.自:从
80.复:又,再
81.问:询问
82.焉:语气助词
83.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指消失的样子。众人,常人。(注:不可解释为完全)
课文注释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解释红色的词语

认为奇
有人

对……感到惊异

每天
认为有利
当做宾客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解释红色的词语
对已去世的人的敬称。“先人”在这里指“先父”。
完全。指原先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相称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解释红色的词语
本来



终于
尚且
达到
疏通文意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曾经
书写工具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
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附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22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以……为:把……当作,养:赡养。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还花钱求取仲永题诗。
23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通“攀”
24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我听了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25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人们)回答说:“(他的)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26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聪慧是从上天接受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明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27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恐怕比普通人还不如了。
28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①“世隶耕”:

②“啼”:
③“忽”“即”“立”:
3、揣摩语言
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④“奇之”“宾客其父”“乞之”: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不使学”:

⑦第二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
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