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10.中华民国的创建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 10.中华民国的创建

  • 格式:  PPT
  • 大小:  2.39M    19张
  • 时间:  2017-09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PPT课件3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PPT课件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PPT课件3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八年级历史上册(RJ)
教学课件
左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
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
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一.中华民国的创建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民国元年。
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选举产生参议员。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1.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
退位诏书
2.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1)外因
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事政治大权
袁世凯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2)内因:
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资产阶级革派的软弱妥协。
(3)根本原因: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约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立法权(国会)
司法权(法院)
制衡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
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
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
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的创建
时间:1912年1月1日
颁布时间:1912年3月11日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选大总统;定都南京,改用农历等
1.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是在( )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2.1912年,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这意味着中国( )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3.袁世凯成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不包括( )A.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孙中山的南京政府
B.袁世凯对南京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C.南京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D.南京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C
A
A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 )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体现天赋人权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D.体现了三权分立
5.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