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7 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能用“准备”、“已经”
造句。
2.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并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教学思路:
1.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3.分节讲读课文,着重理解三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1)第一节主要弄清下列词语的含义:“孩子”、“长大”、“四海为家”。
(2)第二至四节是教学的重点,应采取以朗读为主,适当讲解,辅以看图
的方法进行教学。着重让学生弄清:植物传播种子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
身条件;一是外界条件。
三个小节讲读的办法应有所不同。①学第二节时,边读边讲,然后概括
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②读讲第三四节时,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找出
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
(3)第五节让学生说说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朗读训练着重在语调、重音和停顿上进行指导。
5.生字应在反复朗读中解决字音,在理解内容过程中掌握字义。讲读之
后着重指导“旅”、“降”、“乘”三字的字形。最后完成课后第2 题。
教学资料:
1.樱桃熟了,鸟儿吃到肚子里,核随着鸟粪落下地,春天长出小苗苗。
2.椰树长在河边,椰子熟了,随水流淌到沿岸,在岸上又长成椰树。
教学用具:
1.三种植物的挂图或实物。
2.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抽拉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问:什么样的植物可以当“植物妈妈”呢?(能传播种子繁衍后代的植物)植
物妈妈为什么有办法?它有些什么办法呢?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拼音,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添字、不掉字,读
时注意生字中的翘舌音、后鼻音和多音字“得”的读法。
2.默读课文,在生字及生字词下边用铅笔画出记号,读准生字词的字音。
在多音字“得”下画上记号。看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得”的读音有什
么不同。
3.用学过的方法(结构分析法、数笔画法、形象记忆法,旧字换偏旁法、
形声字分析法等)分析字形、记住生字。
4.朗读课文,注意停顿,看看全文共有几小节,并写上小节号。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和生字词的卡片,打乱顺序,指名认读。
正音指导:“乘”和“晒”是卷舌音;“降、乘、苍”是后鼻音;“识”
在“知识”一词中读轻声。
2.出示小黑板:课后第三题中的三个句子。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2)那里有许多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3)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多远哪!
先认读“得”的三种不同的读音“děi、dé、de”,再读句子,选音节注
音,最后齐读三句话。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共有几小节?(五小节)
2.指名分别读五小节、思考: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贴植物图或实物)
简介蒲公英和苍耳这两种植物。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讲了蒲公英、
苍耳和豌豆,这三种植物。那么,这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让我们共
同来学习。
二、细读课文,逐节阅读。
1.讲读第一节。
(1)指读、思考:这节有几句话?( 2 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思考:这句讲了什么?采用半提示法理解“孩子”、
“长大”、“四海为家”的意思。如:“孩子”在这里指植物的什么?(种子)
“长大”也就是说植物的种子已经怎样了?(成熟了)“四海为家”:“四海”
指到处。这里是指植物的种子到处生根发芽,所以到处都是它们的家(板书:
四海为家)
(3)指读、思考:第二句讲了什么?采用告诉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
解“旅行”的意思。如:我们到外地出差或探亲或游览叫“旅行”。“种子
去旅行”是什么意思?(这里是指种子被传播出去。)这些种子还回来吗?它
将——(四海为家)(指板书,回扣重点词)
(4)指导朗读:第一句既要读出那种“四海为家”的自豪感,也要读出和
妈妈告别的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得”要拖长读音。第二句要用上升的语
调读问句。读时注意停顿和重音: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学生自
由试读,评议后,再齐读。
2.教学第二节。
学生回答问题2 时,让学生回忆第一册课文中的《蒲公英的种子》,想
想:这里的“降落伞”指的是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学生回答问题3
时,先问:蒲公英的种子光有“降落伞”能去“旅行”吗?那么,还要有什
么?(风)老师演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抽拉幻灯片,边抽拉边朗读第二节。学
生边听边看后,根据幻灯,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2)概括小结:蒲
公英种子的传播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条件,蒲公英的种子,有毛茸茸的
球像降落伞;一是外界条件——风吹。(3)指导朗读:轻风一吹,要读出风的
轻,边读边想象大群蒲公英乘风出发,四海为家的壮观景象。“乘着风”要
稍快,“纷纷”要读出蒲公英一个接一个飘飘悠悠飞出的感觉,可放慢些。
注意停顿和重音: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
要/微风/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师生评议朗读情况后齐读第二节。
(4)总结:蒲公英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3.扶教第三节。
(1)指导学生按第二节阅读思考题学习第三节,学生边读边找出苍耳传播
种子的两个条件,要点填入上表中。(苍耳、像铠甲、动物带)
学生回答问题2 时,采用先了解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铠甲”。
“铠甲”是什么?(古代打仗时防刀枪的铁衣。)这里是指苍耳外面一层什么
呢?(较硬的壳,上面还有刺。)
回答问题3 时,教师演示抽拉幻灯片:先放映苍耳幻灯片,再拉动小白
兔灯片经过苍耳灯片,然后抽动几个苍耳粘到兔子身上,随小白兔来到灯片
中的“山洼”。问:“山洼”是什么样的地方?(山间低洼的地方。)学生看
后,讲述苍耳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指导学生概括:苍耳传播种子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3)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
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朗读评议后齐读。
(4)指导学生总结: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动物走到哪儿,苍耳的种子就
被传播到哪儿。
4.自学第四节。
(1)自读第四节,思考阅读思考题,找出豌豆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要点
填入前表中。(豌豆、豆荚、太阳晒)
学生回答问题3 时,教师演示抽拉幻灯片:先放映豌豆灯片,再放映“太
阳”,然后放映豆荚炸开,最后放映“蹦着跳着离开妈妈”。学生看完灯片
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学生自己概括:豌豆传播种子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3)指导朗读,学生点画停顿和重音符号,朗读评议后齐读。
(4)学生自己总结:豌豆是靠太阳传播种子的。
5.总结归纳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靠动
物传播种子;豌豆靠太阳传播种子。
6.阅读第五节。
(1)围绕第一句中的“很多很多”这个词语,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植
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理解“那里、它、观察”等词语,思考:怎样才能得到许许多多的知
识?(板书:仔细观察—→得到知识)
(3)小结:大自然里有许多知识,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得到它。
(4)齐读第五节。
五、听配乐诗朗诵、总结全文: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
耳、豌豆这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六、巩固练习。
1.蒲公英靠( )传播种子。
2.苍耳靠( )传播种子。
3.豌豆靠( )传播种子。
第三课时
一、指名分别朗读五小节,边听边思考: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这些
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学生说清以后再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根据板书,了解各节的意思,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四小节结构
相似。
2.分节背,教师再领背每节的第一个词语,引导学生背。
3.指名背,再齐背全文。
三、学生汇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汇报要求:
1.读准字音再领读。
2.介绍自己用什么方法分析字形。(结构分析法、数笔画法、形象记忆法
等等)
3.扩词并领读。
4.谈自学过程中生字易错处。
汇报中的指导:
1.“备”:(1)读书上带“准备”的句子。(2)用“准备”造句。造句内
容提示:谁准备了什么;在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情况下)谁准备干什么;谁怎
样准备干什么。
2.着重指导的字。
(2)降:八笔完成,“阝”两笔完成,“夂”三笔完成,最后再写三笔。
(3)乘:可以用“禾”字中间一个“北”字的拆字法去记。它的笔顺是:
四、指导书写。
找出左右结构的字,汇报写法,指导写字头,学生再自己练习每个字写
三遍。
指导提示:左窄右宽的字有:降、晒、识、旅、植。上大下小的字是备。
上小下大的字是乘。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课后作业第2 题中的词。用带点的词口头造句。
2.听写第2 题中的词,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本检查一遍把写错的改正过
来。
3.把带点的词造句写在本子上。
六、家庭作业。
1.背诵课文。
2.阅读自读课本《奇妙的植物》。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