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奥数资源>高中奥赛>高中生物竞赛>ppt课件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原创《生态学【能量环境】》ppt课件免费下载9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原创《生态学【能量环境】》ppt课件免费下载9高中生物竞赛辅导原创《生态学【能量环境】》ppt课件免费下载9高中生物竞赛辅导原创《生态学【能量环境】》ppt课件免费下载9
1
第3章 能量环境
3.1 地球上光及温度的分布
3.2 生物对光的适应
3.3 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2
地球上的能量类型
太阳能(光能): 植物可利用的能量
地热能
风能
化学能:少数低等生物可利用的能量
有机物中包含的化学能:高等生物可利用的能量
其他能量
3
3.1 地球上光及温度的分布
3.1.1 地球上光的分布
(1)太阳辐射及其光谱组成
(2) 地球上光的分布规律
4
500 1000 2000 3000 4000





线


线
波长nm




(1)太阳辐射及其光谱组成
紫外光:波长<380nm,
9%
可见光:波长380~760nm,45%
红外光:波长>760nm, 46%
5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和光的分布规律
影响地表太阳辐射的因素
大气圈,太阳高度角,纬度和季节,海拔、坡度和坡向
光质(光谱成分)
低海拔、高纬度长波光多,高海拔、低纬度短波光多
夏季、中午短波光多,冬季、早晚长波光多
日照时间
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纬度升高、变化加大,两极有极昼、极夜
光照强度
低海拔、高纬度光照强度弱,高海拔、低纬度光照强度大
夏季、中午光照强度大,冬季、早晚光照强度弱
(北半球)南坡光照强度大,北坡光照强度弱
6
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
7








The seasons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
8
3.1 地球上光及温度的分布
3.1.2 地球上温度的分布
(1)大气温度的分布与变化
(2)土壤温度的分布与变化
(3)水体温度的分布与变化
9
(1)地表大气温度的分布与变化
空间分布与变化
纬度升高1°,气温降低0.5℃
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地区变化大
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海拔升高100m,气温降低0.6~1℃
逆温现象
时间变化
日较差:随纬度增高减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年较差:随纬度增高增大,大陆性气候越强越大
10
(2)土壤温度的分布与变化
土壤温度与气温相关
土壤温度变化与深度有关
土壤温度变化时间较气温滞后,且与深度有关
温度变化周期与深度相关
土壤温度的年变化与纬度、海拔有关
11
土壤与空气温度变化比较
12
(3)水体温度的分布与变化
水温的时间变化
变化幅度较气温小
不同深度水体的日变化
不同深度水体的年变化
水温的成层现象
水温分层:上湖层、斜温层(温梯层)和下湖层
春季环流和秋季环流
低纬度地区:雨季和干季
海洋:低纬度水域、中纬度水域
13
温带深水湖水温垂直变化
14
3.2 生物对光的适应
3.2.1 光质的生态作用和生物的适应
(1)光质的生态作用
(2)生物对光质的适应
3.2.2 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和生物的适应
(1)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
(2)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
(3)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
3.2.3 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1)生物的昼夜节律
(1)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15
3.2.1 光质的生态作用和生物的适应 (1)光质的生态作用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蓝紫光:430~450nm 红光:640~660nm
不同光质的作用
蓝紫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红光:促进糖的合成
青光、蓝紫光和紫外线等短波光抑制植物的伸长生长,使植物向光性更敏感
紫外线能杀菌,对生物体造成损伤,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红外线是地表的基本热源,对外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有决定性作用
16
(2)生物对光质的适应
太阳鱼视力的灵敏峰值为500~530nm
绿色植物和绿藻、红藻、褐藻和硅藻光合色素的差异
高山植物含花青素、页面缩小、毛绒发达
17
3.2.2 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和生物的适应 (1)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
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影响动物的体色
影响植物叶绿素的形成
黄化现象
影响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裂、组织器官的生长和分化
影响植物花果的数量和质量
18
(2)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
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秋季落叶
C3植物和C4植物
光合能力
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耐阴植物
生理差异
形态差异
19
(3)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
依活动时间的动物分类
动物开始活动的时间
20
3.2.3 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生物的昼夜节律
光的周期性
生物的昼夜节律
外源性周期和内源性周期
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植物的光周期: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日中性植物
植物光周期的应用:杂交、抗性选育、异地种植
动物的光周期现象
动物繁殖的光周期:长日照和短日照动物,意义
昆虫滞育、动物换毛换羽和迁徙的光周期
21
实验室恒定条件下生物的节律
22
鸟类节律
23
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
长日照植物:萝卜、菠菜、小麦、凤仙花、牛蒡等
短日照植物:玉米、高粱、水稻、棉花、牵牛等
中日照植物:甘蔗等少数热带植物
日中性植物:蒲公英、四季豆、黄瓜、番茄

24
3.3 生物对温度适应
3.3.1 温度与动物类型
3.3.2 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3.3.3 生物对极端环境温度的适应
生物对低温的适应
生物对高温的适应
3.3.4 生物对周期性变温的适应
3.3.5 物种分布与环境温度
25
3.3.1 温度与动物类型
常温动物
变温动物
外温动物
内温动物
26
3.3.2 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酶反应速率与温度域
生物发育和生长速度
驯化和气候驯化
27
(1)酶反应速率与温度
温度系数Q10
高温对生物的伤害
高温的伤害:蛋白质(酶)变性、有机体脱水
不同物种对高温的耐受性不同
低温对生物的伤害
低温的伤害:冻害(freeze injury)、冷害 (chilling injury)
不同物种对低温的耐受性不同
生物的抗寒锻炼
28
(2)生物发育和生长速度
发育阈温度(生物学零度)
总积温(有效积温):K=N(T-C)
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
29
(3)驯化和气候驯化
春化 (vernalization) :植物在发芽前需要一个寒冷期,由低温诱导开花。
驯化 (acclimation)和气候驯化 (acclimatization)
概念和过程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态适应和基因变异
30
3.3.3 (1)生物对低温的适应
植物
形态结构:油脂、鳞片、短小、匍匐状,厚皮
生理适应:细胞内物质含量变化(糖类、脂肪)
动物
形态:贝格曼规律、阿仑规律、毛、皮结构、脂肪层
生理:基础代谢和非颤抖性产热(褐色脂肪),身体异温,水生哺乳动物的乳汁构成、热交换器等
行为:迁徙、冬眠、冬睡、滞育、集群、活动位置
31
(2)生物对高温的适应
植物
形态适应:叶片毛、鳞片、颜色、排列
生理适应:细胞含水量(糖/盐浓度、代谢强度)
动物
形态适应:毛皮性质和颜色
生理适应:体温过热
行为适应:栖居地点、活动时间
32
3.3.4 生物对周期性变温的适应
生物与昼夜变温
昆虫的发育历期
植物的产量与品质
动物的活动规律
物侯 -—生物与季节变温
植物春花秋实
动物休眠、换毛换羽、迁徙、回游、繁殖季节
33
3.3.5 物种分布与环境温度
生物群落分布与温度带
低温的限制作用——致死
高温的限制作用——难以实现春化
温度与其它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34


绿


红外线
400 500 600 700
波长nm





叶绿素α的吸收光谱
35
36
阴性植物与阳性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
37
小时
植物光合作用的昼夜变化
38
不同物种对高温的耐受性
水生植物:30~40℃
旱生植物:50~60℃

兽类:42℃
鸟类:46~48℃
爬行类:45℃
39
贝格曼规律 (Bergmann’s rule)
内容: 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
相似种类个体要大,如东北虎
大于华南虎。
原因: 一般认为,动物个体大则相同
质量所对应的体表面积就小,
对恒温动物来说在竞争中应付
体表散热所损失的能量相对较
少,在进化选择中是有利的。
40
阿仑规律 (Allen’s rule)
内容: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的四肢、耳、鼻、尾均有
明显缩短的趋势。
原因:寒冷地区对哺乳动物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保持体温,躯
体突出部分缩短可减少散热,对动物在环境中竞争显
然是有利的。
41
本 章 小 结
光照和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光质、光强、光周期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光质、光强、光周期的影响
温度的生态作用,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极端低温、极端高温的影响
根据生物对光、温的反应规律进行引种驯化
42
主要概念
春化、气候驯化、冻害、冷害、阴地植物、阳地植物、光合作用、温度三基点、发育阈温度、有效积温、贝格曼规律、阿仑规律
43
思考题
1. 光在时空上的配置对植物和动物产生哪些
影响?它们又是如何适应这些变化的?
2. 低温和高温对生物会产生哪些影响?为什
么温度能够限制生物的分布?
3. 生物是如何适应极端温度条件的?
3、在引种驯化中应该注意光照和温度的哪些因素?
44
建议读物
1. 孙儒泳, 李庆芬, 牛翠娟, 娄安如. 2002.
基础生态学. 高等教学出版社, 6-61
2. 孙儒泳, 李博, 诸葛阳, 尚玉昌编. 1992.
普通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51
3. Walter Larcher (翟志席,郭玉等译),
1997. 植物生理生态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4. Robert E Ricklefs,2001. Ecology– The Economy of Nature (5th Ed). W.H.Freeman & Company.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