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 第2节 密度

  • 格式:  DOC
  • 大小:  280K    3页
  • 时间:  2017-08

第2节 密度 习题4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八年级物理当堂检测题
§6. 2密度
【学习目标】
1.知道并掌握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一、课堂导学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关系是:_________ _
2.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极的关系是:________ _
3.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①选择几个大小不同形状规则的圆柱体铁块、铝块。
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算出体积并编上号。
③用天平依次从小到大测出圆柱体质量,记录并作图
序号
m/g
v/cm3


铁1




铁2




铁3




铝1




铝2




铝3




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再分析m—V图象又有何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密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量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密度是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应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当堂训练
1.由密度的概念及公式,可以判定对于同一种物质( )
A.密度是一样的 B.体积越小,密度越大
C.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2..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
B.把一铁块压成铁片,它们的密度就小了
C.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
D.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大
3.将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砖分割成体积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则( ).
A.体积大的密度一定大 B.体积小的密度一定大
C.两者的密度一定相等 D.两者的密度一定不相等
4.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是6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1/2,则瓶中余下氧气密度为____________。
5..2.79g/cm3=__________kg/m3 1.0×103kg/m3=__________g/cm3
6.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球,A球质量为20g,B球质量为0.1kg,则A、B两球的体积之比VA:VB=____________,密度之比=____________。
三、课后作业
1.一松木块的密度是0.4×103kg/m3,读作_______________ _,把它锯掉3/4,剩下的松木块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
2.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与实心的铝球的体积之比为 ______;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和实心的铝球的质量之比为______。(ρ铜=8.9g/cm3,ρ铝=2.7g/cm3)

3.有空心的铜球,铁球和铝球各一个,它们的体积和质量都相等,这三个球中空心部分最大的是______球。(ρ铜>ρ铁>ρ铝)
4.一个能装500g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750g,用该瓶装密度是0.8g/cm3的酒精,则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为______g.(ρ水=1.0×103kg/m3)

5.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块冰全部融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把铜块碾压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把铁球加热,质量变大,密度变小
D.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而与它体积成反比
6.如图所示:有四只相同体积的烧杯,依次各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汽油、植物油和硫酸,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硫酸>ρ植物油>ρ煤油>ρ汽油,则其中盛汽油的烧杯是( )

7.用不同材料制成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实心球,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放2个甲球,在右盘上放3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若甲球密度为,乙球密度为,那么它们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8.如图8所示, 表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由图可知 ( )
A.ρA>ρB>ρC , 且ρA>ρ水
B.ρA>ρB>ρC , 且ρA>ρ水
C.ρC>ρB>ρA , 且ρA<ρ水
D.ρC>ρB>ρA , 且ρA>ρ水
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