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 第1节 透镜

  • 格式:  DOC
  • 大小:  351K    5页
  • 时间:  2017-08

第1节 透镜 教学设计2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5.1 透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3.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
会画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教学用具
凸透镜、凹透镜、激光笔、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看幻灯片,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各种镜片。提出夏天浇水后花的叶子会烧焦,为何不能随意丢弃塑料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自主学习:用时8分钟。导入新课后,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学案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导学案,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掌握基础知识,并标注出疑难问题,该环节可与课前检测相结合。(自学课文并完成下列问题,共用时8分钟)
导学目标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4.会画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图。
5.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述能力。
自学并完成下列问题
1. 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 ,边缘 。
(2)凹透镜:中间 ,边缘 。
(3)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 的直线。
(4)光心: 上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 (填“改变”或“不变”)。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边缘又叫 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边缘又叫 透镜。
3.焦点和焦距:
(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 的光会聚在 上的一点。
(2)焦距:焦点到 的距离。
(3)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 (选填“强”或“弱”)。
(二)共同研讨:研究讨论与评价共用8分钟,师生共同研讨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和教师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的疑惑是:

1.一个凸透镜有几个焦点?
2.凹透镜有焦点吗?
3.凸透镜会聚能力与焦距有什么关系?
(三)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8分钟,合作解决研讨中没有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同时投影ppt课件),以及小组内新生成的问题,部分探究性小实验也可在本段时间进行)
做一做:让太阳光(或平行光源发出的平行光,如手电筒发出的平行光、抛光笔发出的平行光束)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线的变化情况。
 
甲 乙

1.如图甲,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束射向凸透镜,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可以得出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2.如图乙,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束射向凹透镜,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可以得出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3.如图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的光路图,在图中标出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四)重点精讲(精讲点评8分钟。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和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师讲解,同时投影ppt课件,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突破重难点)
1.透镜对光的作用;
2.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

(五)达标演练(有效训练8分钟。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和当堂达标检测题。以灵活的方式做到及时反馈与矫正。该环节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书写和答题的规范)
1.下列光学元件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2.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几幅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

3.如图所示,已知两条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画出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
4.(优培题,选做)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
5. (优培题,选做)在方框中填上合适的透镜。


(六)反思提升:反思提升5分钟。学生盘点收获与不足,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绘制成知识网络或知识树,落实堂堂清。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完成相关习题和同步检测。
观察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