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寓言二则》东施效颦同步练习
1. 基础知识目标颦pín 挈qiè 蹙cù 胁xié 期jī 朝cháo 好hào 施shī2. 常用文言实词(17个)颦:皱眉头(多指好) 妻子:妻子和孩子病:生病(指重病) 去:离开里:古代一种居民组织,二十五家为一里 走:跑美:以……为美 彼:她(指东施)亦:也 故:所以捧:捂 以:来 以一饭为节挈:带着,领着 节:节制胁:收敛,引申为抑制 期:一周,第二年比:等到3. 译文:《东施效颦》译文 西施生了病,(因为很难受)皱着眉毛在她们村子里走,她们村子里的丑女东施看见了,以为她这个样子很美,回去的时候也捂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走过。她们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副怪模样,都紧关大门不愿出来;家人们见了她这副怪模样,都带着妻子儿女离开了这里,远远地跑了。她(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眉头的样子美,却不明白西施这个样子为什么美。《楚王好细腰》译文 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所以朝中的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都是每天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抑制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大臣们)脸色都是黑黄色了。4. 关于寓言知识5. 庄子及《庄子》一书介绍。墨子及《墨子》一书介绍。6. 两则寓言的寓意。二.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是十七个文言实词的意义。难点是两则寓言的深刻寓意。三. 几个知识点讲解:1. 庄子及《庄子》一书介绍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平事迹不详。作品收入《庄子》一书中。《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后学的著作,原书52篇,现存33篇。书中的文章思想深遂,想象丰富,有很高的文学价值。2. 墨子及《墨子》一书介绍墨子:名翟,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个学派主张 “非攻”和“兼爱”。著作有《墨子》。《墨子》:收录了墨子及弟子的言论。全书原71篇,现仅存53篇。书中所收文章逻辑严谨,极善思辩,对后世的说理文影响极大。3. 关于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往往是寓道理于故事之中,所以也叫“寓言故事”。它的特点是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篇幅短小,常用夸张和拟人手法,道理深刻,极具讽刺性。我国先秦时期寓言较发达,有大量的优秀寓言流传下来。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也是很著名的。四. 课文分析《东施效颦》是一则非常著名的寓言。全文只有三句话,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丑女、蠢女的形象。在流传过程中,东施成了丑女的代名词。第一句话中的一个“见”字,表现了东施对生活中美的关注和倾慕,说明她很爱美,也善于发现美。接下去的一个“亦”字,活生生地点出了东施爱美,追求美的心情之急切程度,见美就仿,饥不择食,这为下文学出了丑做了伏笔。她的蠢的特点也初露端倪。第二句作者笔锋一转,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了村里的“富人”和“贫人”见到东施效仿西施后的丑态的反应,突出了东施的丑态和愚蠢。这种夸张的笔法,把东施之丑的程度烘托得淋漓尽致,而且能让读者产生无限的想象。最后一句点明了东施之蠢,之愚。这就是她只明白模仿形态,而忽略了本质上的差别。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凡事不能不切实际的盲目地照搬照抄,如果这样,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让人耻笑。《楚王好细腰》是一篇含意丰富,极具讽刺性的寓言故事。全文也是三句话。开篇点明楚王的爱好:大臣们要有纤细的腰身。这个爱好是荒唐的,这也是故事的起因。第二句写臣子们为了迎奉楚王的爱好,得到他的宠信的一些丑陋的做法。即节食、束腰、扶墙立。这句话也很形象地写出了这些大臣们为细腰而付出的痛苦和代价,也揭示了这些达官贵人们这样做的目的和丑陋的灵魂。真所谓笔笔点睛,揭露无余,入木三分。最后一句指出减肥的结果,这个可笑可悲的结果是由国王的爱好导致出来的。这则寓言故事揭露了这些达官显贵以束腰来求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可悲的下场。从另一个方面,也启示我们:领导者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要用正确的方法修身养性。【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1. 解释下面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西施病而 颦 其里 ②其里之丑人见而 美 之③贫人见之, 挈 妻子而去之走④昔者,楚灵王 好 士细腰2. 填空:①墨子,名 又称 ,中国战国初期的 家, 创始人。墨子及弟子的言论,被集成一书,便是 。②庄子,名 ,战国时期 的创始人。3. 翻译下列句子; (1)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2)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3)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4. 介绍“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5. 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二则寓言所包含的寓意。①《东施效颦》②《楚王好细腰》 【试题答案】1. ①皱眉头 ②认为……美 ③带着 ④喜欢2. ①翟 墨翟 思想 墨家学派 《墨子》 ②周 道家学派3. 略。注意:要译准,别丢采分点。4. 略5.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