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课题
一 夜 的 工 作
课时
5课时
课文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作者用写实为主的手法记叙了周恩来总理彻夜工作的情景,讴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抒发了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
课文先交待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自己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所见所闻,最后写了作者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新词。
2.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最后两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学习作者从小事入手和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授法 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板书设计
一夜的工作
陈设 极其简单
生活简朴
饮食简单
工作量大 一尺来高
工作劳苦 工作认真
工作时间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扫清学习障碍
词语学习
1. 出示本课词语,要求:注音并解释词语
审 阅 宫 殿 稿 子 朦 胧 咨 询 浏 览
思 索 热 腾 腾 留 意 劳 苦 简 朴 陈设
2.出示本课需掌握的形近字
3.出示本课需掌握的词语搭配
( )文件 ( )的睡眼 ( )的陈设
( )地审阅 ( )的周总理 ( )的工作
( )的生活
4. 出示本课需熟练朗读的最后两段,提示讲课时要检查朗读情况,不过关需下课后补读,仍不过关需罚抄课文。
背景知识介绍
周总理: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时代背景:第2页小资料文代会中的时间
1949年,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初读课文
借助字典、词典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注音
课文自然段序号标注清楚
第二课时 通读课文 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这幅图,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出示插图)
夜深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在伏案工作,他正在批阅文件,他是多么专注,多么认真。周总理生前经常是这样通霄不眠,辛苦工作。我们今天学一篇新课文《一夜的工作》,这是何其芳同志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作者看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深受感动,写下了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通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2 全班齐读课文
3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1)周总理为什么叫“我”到中南海去?
(2)周总理晚上怎么工作的?“我”所看到的周总理的生活是怎样的?
(3)回家路上“我”是怎么想的?
明确:(1)总理要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
(2)能够回答出劳苦和简朴即可
(3)回答出在课文最后两段即可
整体感知
1 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不要求面面具到,能够回答出几个重点即可。包括总理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以及作者的内心感受。)
2 按照思考的顺序理清课文段落。
第一段(1)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
第二段(2-6)作者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看见总理一夜的工作和他简朴的生活。
第三段(7-8)作者在回来的路上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
第三课时 学习课文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大家的学习,谁能复述一下这篇的课文的主要内容?
新授
1默读课文,你认为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展开的?
明确:“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2 出示句子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周总理的生活是简朴的,工作是劳苦的。
学习“生活简朴”
过渡:从课文的中心句我们可以知道,周总理的生活是简朴的。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人的生活,看看他的起居情况。
1 默读课文2-6段
思考问题: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周总理的生活是简朴的?
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可以在课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2 指名回答,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
若学生不能准确找出相关的句子,可以进行提示: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是怎样的?周总理的饮食是怎样的?
3 分析句子
出示句子:
①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在你的印象中,这样的房子,里面的陈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可是周总理的办公室又是什么样子呢?
“不大的写字台”“转椅”“台灯”除了这些,周总理还有哪些办公陈设么?
“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里陈设着“不大的写字台”“小转椅”“台灯”,这让你感受到什么?
周总理办公室内的陈设极其简单,体现出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和高尚的品质。
②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用自己的视角进行分析,在学生分析不到位或不明确时教师进行引导和分析。
周总理工作一夜后的食物是什么?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
周总理的饮食很简单,并没有因为是国家领导人而享受到什么高级别的待遇,他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周总理是令人敬佩的好总理。
第四课时 学习课文
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周总理的办公条件和饮食情况,我们知道周总理在生活上是极其简朴的,那么对待工作,周总理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学习“工作劳苦”
1 默读课文,和上节课的要求一样,找出能够体现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句子。
学生边读边思考边画出自己找到的句子。
2 指名回答问题,读出自己找到的感受深刻的句子。
可以提示学生:周总理工作了多长时间?怎样工作的?要审阅的文件有多少?
3 分析句子
出示句子:
①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
“一尺”“一叠”。一尺相当于三十多厘米,这样多的文件要在一夜之间处理完毕,课件周总理的工作量是巨大的。
②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在你看来,周总理工作时是怎样的?
你从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总理工作很认真呢?
找出四个动词“看”“画”“想”“问”,怎么看?怎么画?怎么想?怎么问?
总理是不是只对我的这份文件如此认真呢?
一尺来高的文件,每份总理都是如此认真细致地在审阅,可见总理这一夜的工作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劳苦。
大家看一看,作者在写周总理审阅文件时是不是非常的细致呢?把总理怎样看怎样画都写了出来,你觉得写得这样细致有什么作用呢?
把周总理认真工作的情态生动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
这样的写法叫做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
③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
同学们,总理工作了多长时间?一夜的工作啊,总理只吃了些可以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喝了些茶,在你的眼中,你感受到的周总理是怎样的形象啊?你想对周总理说些什么呢?
学生大胆发言
第五课时 升华感情 拓展学习 课堂练习
突破难点
过渡:上节课,许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对周总理的感情,大家现在回到课文里,看看我们的作者何其芳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呢?
1 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两段,同时做课堂朗读抽测
2 出示最后两段: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想一想:作者在写这两段话的时候,感情是一样的么?
第一段更多的是对周总理的敬佩之情,第二段则包含着作者能为拥有如此的总理而感到自豪的感情。
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应当带着同样的感情去读。
想一想:第一段中,我们应当把重音放在哪里?
“新中国”“一夜的工作”“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读的时候带着对周总理的敬佩之情
尝试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自由练习,同桌互读
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想一想:第二段话,我们又应当把重音放在哪些词句上呢?
“一夜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夜晚”“这样”
我们的好总理,几十年如一日,鞠躬尽瘁,为人民劳苦地工作着,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是我们全中国人的骄傲。
读的时候读出敬佩读出你的自豪之情
尝试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自由练习,同桌互读
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课外拓展
课件出示写有“周总理的一天”。
时间:1974年3月26日27日(此时已患重病)
下午三时 起床
下午四时 与尼雷尔会谈(五楼)
晚七时 陪餐
晚十时 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 约民航同志开会
晨七时 办公
中午十二时 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两时 休息
《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
夜啊,静悄悄..
静悄悄.....
当我们在月下漫步
当我们在星下思考,
当我们在桌边静坐
当我们在灯前对照......
同志哪,你想过没有
该怎样象周总理那样战斗不息,
阔步跨上那继续长征的大道!
视频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
再次抒发你内心的感受。
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听写词语。
完成填空练习
1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周总理的工作是( )的,生活是( )的,他是我们( )国的总理,我们为周总理的高尚品质感到( ),为拥有这样一位好总理感到( )。
2 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他( )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 ),有时停笔( ),有时问我一两句。
这一段,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是( )。这一段给你的感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