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活见鬼
  • 资料信息
  • 科目: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 活见鬼

  • 格式:  DOC
  • 大小:  56K    7页
  • 时间:  2017-08

同类资源

第二课《活见鬼》 教学设计2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活见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由一篇文言文和其对应的译文构成的,上学期已经学过这种类型的课文。文章主要讲的是两个人雨夜同行,互相怀疑对方是鬼,一人将另一人挤到桥下,结果闹出笑话的事。
二、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译文大体了解这些字的意思,能正确读写“踉跄、愕然”等词语。
2、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3、能借助译文、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在反复诵读课文中,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吸收我国古文的精华,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要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1、学生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读懂全文。
  2、理解两人为什么会“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四、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1、你听说过鬼的故事吗,从哪儿听说的?你是怎样看待这些关于鬼的故事的?(了解学情,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知道的关于鬼的故事及看法)
  2、今天我们也来读一篇有关“鬼”的故事。(板书课题:活见鬼)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文言文,作者是明朝作家冯梦龙。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呢?(学生自由谈后,教师简介作者:冯梦龙(1574~1646),明朝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等,长州(今苏州市)人。他与哥哥冯梦桂、弟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做过贡生,任过知县。清兵入关后,进行抗清宣传,后死于故乡。他是明朝继罗贯中、熊大木之后的著名通俗小说家。除《三言》外(“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他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和《新列国志》、刊行了民歌《挂枝儿》和《山歌》等、改编了戏曲《精忠旗》和《酒家佣》等、创作了传奇《双雄记》《万事足》,其中以辑撰《三言》影响最大。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4、你是怎样理解课题《活见鬼》的?(先让学生自由说,然后教师引导:平时我们也会听见有人说“真是活见鬼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畅谈后,教师讲解“活见鬼”就是特别离奇的事或无中生有的意思。那课文中讲的“活见鬼”是不是这个意思呢?相信读了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感悟断句。(一读课文)
1、师:这是一篇文言文,以前我们也学过一些这样的文章,大家知道,要读好这类文章最主要的是首先要干什么?(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也就是要学会断句。下面听老师读原文,拿出笔试着断句。
2、师范读,生断句。
3、领读原文,再次感悟你的断句是否正确。
三、再读课文,学习字词。(二读课文)
1、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语,力争把文言文读正确。
2、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
赴饮、持盖自蔽、以足撩之、趋向、炊糕、俄顷、遍体沾湿、踉跄、相视愕然
“号”是个多音字,在文中“号呼”读“háo”,还有一个音“hào”,组词为:号召、吹号。
3、会读会认还不行,要想办法记住才对。给2分钟时间画会这些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好“自蔽、踉跄、愕然”等字词。)
4、请3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生字本上听写。
四、凭借方法,读通课文。(三读课文)
1、字词会认会读了,还要把课文读正确。这是一篇文言文,为了读正确,老师建议大家结合下面的译文,读一遍文言文,再读一遍译文,边读边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有助于将文言文读正确,给大家5分钟时间。(学生反复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反复读课文,指导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基本会断句。(学生读时,教师相机指导断句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前面听读、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评议应该怎么断句读最好,而不是教师的直接告诉。对于个别难读的句子教师要反复让学生试读,直至读正确)
3、小结学法。回顾这节课我们是怎么读正确、读通顺这篇文言文的?(学生自由谈谈学习的方法后,教师引导梳理总结出学习方法:一读课文,感悟断句;二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三读课文,读通课文)
五、检查效果,整体感知。
(1)想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原因、经过、结果,进行汇报。学生自由汇报后,教师小结:这篇文言文主要写了有两个人雨夜同行时,互相怀疑对方是鬼,其中一个把另一个挤下了水,结果闹出了笑话的事。)
(2)读了课文你觉得“活见鬼”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谈后,教师小结:本文指活着的人遇见了“鬼”)
六、课后作业
1、对照译文,充分读课文,感悟文言文句子的意思。
2、抄写生字词语。
3、思考两个人为什么“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基本掌握了这篇文言文的断句、知道了课文讲的主要内容。现在老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文言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2、学生读后,指名回答课文你讲了什么事?
3、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借助译文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意思,再次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不同,理解课文,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对照译文,读悟句意。
1、自由读读文言文,看看哪些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你不大懂,请用小“?”标出来,给2分钟时间。(学生自读、标画)
2、请同学们对照译文或查阅工具书,默读课文,读悟文言文句子的意思,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的,给大家6分钟时间。(学生读书,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合作读,读懂句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男女生分角色比赛读。教师或一生读一句原文,其他学生试着读对应的译文,例如:师读“有赴饮夜归者”,生读“有个人赴宴后深夜回家”。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如此反复尝试,掀起朗读的高潮,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文的“韵律美”,让学生在反复的今古语言的对比朗读中,感悟到文言文的句子意思,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4、检查汇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通过前面的自学,加上刚才我们反复的对照朗读,同学们一定解决了原先不懂的那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了。下面我们来一个抢答游戏,看看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问,学生回答;也可以请学生问自己原来不懂的,学生互相回答,以便掀起课堂互动问答的新高潮)
参考答案:赴饮:赴宴。
值:遇到,碰上;
盖:古时候把伞叫盖。
持盖自蔽:撑起伞自己为自己遮雨。
檐:房檐。即屋顶向旁边伸出的边沿部分。
以足撩之:撩,撩拨。就是用脚去撩拨那个人。
偶不相值:偶,正好。正好没有碰着。
愈益恐:愈益,更加、愈加的意思。恐,害怕。更加害怕。
趋:快跑。
亟(jí):急忙、急迫地。
俄顷:很短的时间,表示“不一会儿”。
号呼:号,大声叫。大喊大叫。
亦:也。
相视愕然,不觉大笑:愕然,形容吃惊的样子。两个人互相看了看,非常吃惊(原来他不是鬼),随即不觉得大笑了起来。
5、通过前面的学习,还有哪些词、句的意思同学们还不理解呢?(请学生质疑,再引导学生答疑)
三、理解课文,加深感悟。
1、通过前面的学习,现在谁能说说,你觉得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许有的人为现代文通俗易懂,简单易学;有的认为文言文语言凝练,含蓄;也有的人为现代文太直白,文言文太难读,不易懂等等。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文言文虽然不易在平时的交流中大量使用,但是在书面语中,恰当运用文言文,往往会使你的文章大放异彩,读者会觉得你是一个有文学底蕴的人而敬佩你、羡慕你。进而使学生产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2、思考:两人为什么“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先引导学生回顾:雨夜两人同行;互相怀疑,一人撩试后把“鬼”挤下了水,进而思考,为什么“愕然”,又为什么“大笑”?)
参考答案:因为刚开始有伞的人怀疑对方是鬼,还把对方推下桥去;被推下桥的人又怀疑推他的人是鬼。这样两人互相怀疑对方是鬼。当看到对方并不是鬼,真相大白,他们既觉得意外,又觉得好笑,因此“相视愕然,不觉大笑”。总之,“相视愕然”是两个相互怀疑对方是鬼的人再次相见时,感到意外;“不觉大笑”是真相大白后的自嘲,笑声中含着对迷信鬼神的讽刺。
4、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互相怀疑对方是鬼这样的事呢?
(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他们之所以疑神疑鬼的背景因素,然后引导学生自由讲述,相机板书:如时间和环境是雨夜,黑的辨不清容貌;情况是一人投伞,久之不语,便疑为鬼;而一撩又不值,更觉是鬼,因此将“鬼”奋力挤之桥下。而另一人见持伞之人也不语,而把自己推下桥,不是鬼又是什么?因此他们才互相怀疑对方为鬼。)
5、他们明白真相后,“相视愕然,不觉大笑”,你能想象出当时的场面吗?他们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当时“愕然”和“大笑”的神情、尴尬好笑的场面,联系内容想象他们也许会说些什么。他们的话无非是:看来世上真的没有鬼;是我们自己心中有鬼,疑心太重,才互相疑神疑鬼,闹出这样的笑话来等等。教师相机板书)
6、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他们俩说些什么?(让学生大胆积极地发言,从而自然地揭示课文让我们懂得的道理。比如: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哪有什么鬼呀,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复述故事。这个故事大家都觉得可笑,想不想把它记住之后讲给别人听呢?(先让学生根据现代文复述故事,教师根据学生复述的情况即席点拨。)
2、会复述故事还是不够的,最好能将文言文背诵下来,给大家3分钟时间。(让学生结合板书,尝试背诵,然后检查,力争 “熟读成诵”。)
五、回顾课文,师生漫谈。(机动环节)  
1、学了本文,你有什么体会?可以从内容和文体两方面简单写一写。  
2、学生动笔写体会。 
3、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写体会,为的是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感悟语言,并用最简洁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自主和个性化的,较好地体现读写结合。)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背诵课文。
2、向自己的亲人讲述这个故事,并采访他们听了故事后的体会。(这次作业通过“背诵”“讲述”“采访”将积累语言和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附:板书设计
活见鬼
夜归值雨 即投伞下 疑神疑鬼
久之不语 疑为鬼 闹出笑话
撩之不值 挤之桥下 相信科学
糕店重逢 两鬼愕然 反对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