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6.北宋的政治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 6.北宋的政治

  • 格式:  PPT
  • 大小:  1.4M    12张
  • 时间:  2017-04

免费下载《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课件(部编本七下历史)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课件(部编本七下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引入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
北宋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
相关史事
相关史事
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
相关史事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知识拓展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课后活动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