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原创《写作:文从字顺》ppt课件(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语文)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文从字顺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平时养成多读书,丰富自己词汇,修改作文的习惯的重要性。
2.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联系实际,引入课题——指导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例文示范,启发引导——学生写作,完成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平时多读书的习惯和修改作文的习惯。
读一读下面几句话,你觉得通顺吗?
虽然我有很强的道路识别能力,但是,路口常常有错误标牌,问路常常碰到外地人,家里人也会把我带错路……总之,我还是个路盲。
你觉得这句话的表达思路有什么问题吗?
导入新课
拔地而起的滨海酒店、金融大厦、新闻中心等一座座新型建筑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
你觉得这句话的表达思路有什么疑问吗?
“妈妈”,最简单的称呼,可是又不简单,简单之中包含着最亲切、最有磁性的东西。“母爱”,最平凡的爱,可是又不平凡,平凡之中包含着最伟大、最无私的东西。
你能试着改得更简洁、通顺些吗?
1.什么是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要,表意准确,阅读起来通顺流畅。
学习探究
准确
连贯
简洁
2.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
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比如我们常常使用的量词“个”,如果不注意就会带来误解,“三个医院的医生”,就不如“三所医院的医生”或者“三位医院的医生”表达那么清楚。
准确
名家谈“准确”
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福楼拜
“准确”实例
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准确”实例
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谈判破裂以后,传来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张治中低头叹道:“这是天意如此!”周恩来立即予以严肃的更正:“不,是民意如此!”——周恩来对张治中的话,仅更换一个字,就把国民党败亡的原因科学、准确地揭示了出来。
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想好了再动笔。最好要先有个提纲或打好腹稿,一气呵成,思路就会连通贯穿,不要断断续续,写一句停下来想半天再去写第二句。写作过程中人称不要变来变去,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写文章的角度要保持一致,不要一会儿是学生,一会儿是家长,一会儿又成了老师语气,那样阅读起来会让人感到混乱。
连贯
名家谈“连贯”
我希望大家在练习读与写的时候,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某一段从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部辨一辨,想一想,这就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开展的具体办法。
——叶圣陶
“连贯”实例
1.话题统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精神。你看,松树的叶子可以榨油,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与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自己用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绿荫如盖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陶铸《松树的风格》
“连贯”实例
这段话歌颂松树的自我牺牲精神。第一句总提对松树的自我牺牲精神怀有敬意,第二、三句分述它为人类献身的具体表现,最后一句总结。每一句都围绕这个统一的话题展开,语意连贯、自然。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例句的陈述对象是“小明”,后两个分句由于将主语“小明”暗换成“妈妈”,导致与后面的分句连贯不上。应改为“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但后来还是被妈妈找到了, 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2.人称一致
写完一定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凡是读起来拗口、含混、不顺畅的,很可能有语病,就应修改。要把累赘多余的词语删除,搭配不当的要调整,语序不顺的要疏通,这样改出来的文章才会“文从字顺”。
简明
“简明”实例
记得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在考完了语文后,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1.累赘多余
句子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即介绍“期中考试考完语文后的兴奋感觉”,因此,对于表达这一感觉没有作用的词语要毫不犹豫地删去。应改为“一次期末考试,考完语文后,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例1.“明确”与“态度”搭配不当,应改为“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明确了学习目的”。
例2.“效率”与“改进”搭配不当,应将“效率”改为“提高 ”。
例1.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例2.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简明”实例
2.搭配不当
例1.作为一种助学贷款的消费信贷,市场需求的潜力很大。大力发展这项贷款业务,为商业银行开拓信贷市场,培育业务增长点提供了契机。
例2.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对抵御这次国家金融风暴的冲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简明”实例
3.语序不顺
“简明”实例
例1中定语与中心词错位,“助学贷款”属于“消费信贷”的一种,应改为“作为一种消费信贷的助学贷款”。
例2是谓语与定语错位,应将“充足”后加“的”,调至第二句首,成为“充足的国家外汇储备”,以和第一句结构相同。
选择你最熟悉的一景或一物,写一个片段。
要求:想好思路再下笔,把句子写得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
课堂练习
春天里,当其他草呀树呀都早早舒展枝叶的时候,枣树才刚刚抽出嫩嫩的芽儿。到了五月份,枣树开花了,枝条上一排排、一串串密密地挂满金黄色的小花,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吸引蜜蜂和蝴蝶前来采蜜。
夏天到了,枣树的树叶渐渐茂盛起来,遮天蔽日,树上还结了许许多多的小青枣。我和小伙伴们在树荫下看书、画画、嬉戏、玩耍,可开心了。
学生习作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无数颗“红玛瑙”,秋风一吹,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招呼我们说:“快来打枣啊,快来打枣啊!”这时,大人们爬到树上,用竿一打,红枣就像下冰雹一样,噼里啪啦地落下来。我们高兴极了,拍着手,笑着,迫不及待地蹲下来,捡着红枣,不一会儿,就捡满了一筐。傍晚,邻居围坐在树下品尝这又甜又脆的大红枣,欢笑声在院中回荡……
学生习作
将课堂上所写的景、物的片段扩展成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章。
课后作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