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第15课:最苦与最乐》ppt课件(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语文)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15 最苦与最乐
huì
chán
qì
mǐn
dū
循
揽
墓
拙
卸
C
3.根据提示修改病句。(4分)
在众多的“两地书”中,记者发现该校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二旅学员李强与父亲的通信很有代表性。这两封书信,语言质朴,情真意切。①父亲的“吃苦也是福”那句让人印象深刻。追逐强军梦,需军民携手共同奋进。军校学员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也离不开学员家长的教育。②这两封书信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书、家庭教育对年轻人成长的巨大。
(1)句①语序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②成分残缺,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的那句“吃亏也是福”让人印象深刻
这两封家书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书、
家庭教育对年轻人成长的巨大影响
4.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4分)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设问
引用
反问
对比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课文第5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C.课文第5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解析】选C。孟子和曾子的话都用作论据。
C
6.语言赏析。(3分)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这句话连用四个_________句,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问
引发读者思考,同时也引出作
者的观点——背着未来的责任最痛苦。
7.(达州中考)阅读下面所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材料一:据国外媒体报道:西班牙国会近日通过一项法律草案,规定18岁以下孩子在家必须做家务,且承担责任和义务。
虽然该草案只是《儿童保护法》中的一部分,但其中明确规定了孩子应该“参与家庭生活,尊重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在负责照看家庭上同样负有责任,不论其性别和年龄,都应该做家务。”除此之外,草案还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所规定:儿童应当尊重学校规定和“按要求学习”,还应当“对学习持积极主动态度”,并且“尊重师长和其他学生”。
专家指出,西班牙之所以把“让孩子做家务”列入《儿童保护法》的“孩子的权利与义务”中,不单单是想利用法律规定孩子有义务帮助照顾家庭,同时也认为,从做家务中学习是孩子们的权利。
材料二: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美国戈登学院历史系教授艾格尼丝·霍华德:让孩子做家务是好事,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责任感和能力,并使他们获得一份家园的归属感。
材料三:下面是世界各国孩子每天做家务时间统计表
材料四: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2分)
西班牙通过草案,孩子不做家务算违法。
(2)联系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大多数家庭不要求孩子做家务的看法。(3分)
示例:孩子做家务,一方面能够分担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则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我国大多数家庭不要求孩子做家务,看似是爱孩子,其实是溺爱,无形中会让孩子养成懒惰的坏毛病。
磨难
赵燮
①磨难有如一种锻炼,一方面消耗了大量体能,一方面却又强身健骨。
②对待磨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古时的斯巴达青年,迫于风俗的压力,每年都要在神坛上承受笞刑,以增强忍受磨难的耐力,这同时具有主动和被动的两种因素。
③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内心多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像刀剑磨出锋芒;被动承受磨难的人,在为磨难所煎熬时,内心多充满惶惑,磨难使他仿佛卵石愈见圆滑。
④过多的磨难,对于一个英雄来说,或许是件幸事,诚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无论如何是一种不幸,中国的近代史已把这一点昭示得清清楚楚。古人言:多难兴邦。这只是一种狭义上的真理,而不是广义上的真理。英国作家希尔顿在他的小说《失去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地名——香格里拉。后人多把香格里拉喻为世外桃源。
⑤遗憾的是,人们命运中的香格里拉总成虚幻,而生命中坦塔罗斯式的磨难却是百分之百的真实。
⑥就人生而言,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因此,若想做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则是磨难少一些更好;若想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则不妨多经历些磨难。
⑦人的容颜往往和磨难成反比,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
⑧磨难能使人优秀。如果既想优秀,又想远避磨难,这样的事情是极少可能发生的。
(选自《议论文选读》)
8.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4分)
磨难能使人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大意相同即可)
9.结合全文,理解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
人的容颜往往和磨难成反比,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
示例:磨难越多,人的容颜越憔悴衰老,但磨难能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性情,从而使人走向成功。(大意相同即可)
10.文章第③自然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就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示例一:对比论证:将“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和“被动承受磨难的人”的内心感受和性情变化对比,证明对待磨难的态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示例二:比喻论证:“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内心多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像刀剑磨出锋芒”,形象生动地论述了主动接受磨难的意义,磨难能使人光芒四射,锐意进取。或是“被动承受磨难的人,在为磨难所煎熬时,内心多充满惶惑,磨难使他仿佛卵石愈见圆滑。”形象生动地论述了被动接受磨难的结果,磨难使人畏首畏尾,失去个性。
11.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经受磨难而获得成功。请为上文补充一个这样的实例。(6分)
示例一:史学家司马迁遭受宫刑,狱中完成史书巨著《史记》;示例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实现了洗辱复国的志愿。
怎样概括中心论点(见第8题)
【思路点拨】本文在前面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在结尾得出结论。
【答题技巧】中心论点是文章的统帅、灵魂,论据、论证方法的选择要服从于中心论点的需要。对中心论点的把握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内容上看,它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从句式上看,它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判断句;从位置上看,在标题、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出现较多。在文章的开头,先提出论点,再组织论据证明论点,如《谈骨气》。在结尾,先列举大量论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中心论点,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有的在文章中间,文章开头引入一定的事例或现象,对其进行分析阐述之后才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中心论点开展论证,如《想和做》。中心论点找出来之后,再用文中的论据去检验它。若论据能证明这个论点,那答案就正确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