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八 年级 语文 学科学教案
课题: 《陋室铭》 设计人 备课组长 主任签字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和州当刺史。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入
1、熟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馨 ( ) 鸿儒 ( ) ( ) 调素琴 ( ) 牍 ( )
2、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注意以下字词的释义:
名; 灵; 斯; 唯; 馨;
鸿儒; 白丁; 调; 素琴; 丝竹; 案牍; 劳形;
3、了解“铭”的体裁。
4、了解“押韵”及“韵脚”的知识,并能找出本文的韵脚。
导入:在七年级我们学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忆背诵,以便初步了解诗人曲折的人生,达观的处世态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师设疑:人们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从这首诗我们能从中触摸到诗人怎样的心声,感知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师过渡:是啊,刘禹锡一生究竟遭遇了太多的坎坷,然而他又以怎样坦荡的胸襟直面逆境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他的陋室,随着他的笔触走进他的心灵。
二、学生展示预习情况(10分钟)
(1)展示: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纠正错误。(韵文要读出韵味,须注意轻重缓急,有些字要延长时间,有些字要重读,有些字要拖音)
(2)、展示:翻译全文,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陋室。)
(4)、“铭”是什么?(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都是用韵的。)
(5)、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教师过渡: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名为陋室,为什么作者却认为它并不简陋呢?下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完成合作探究部分)
三、合作探究
1、作者的写作对象是陋室,为什么开篇写山和水,他们有什么作用?
编号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小组 姓名
2、哪句话点名文章的主旨?
3、找出并朗读描写陋室的句子,分别是从哪几方面体现的?(讨论、展示5分钟)
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 “陋室的 (哪个方面) 很 (特点),你看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4、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之人。)
(教师过渡:通过陋室就可以看出作者的为人,为什么还在结尾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通过讨论体会其作用)
5、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它们与陋室有相似之处吗?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6、纵观全文,你知道陋室不陋的根本原因了吗?(从文中能找一个词概括)这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室不在陋, 。(德馨则美)
7 、总结: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 (托物言志)。
师生留白
四、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参考答案:称颂的是:人品(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是高尚的。 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深。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周恩来在人群嘈杂的闹市区读书)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
五、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六、课后验收:
1、全文的主旨句是
2、提挈全文的词语是
3、诗人通过名人自况的句子是
4、找出两组对偶句
5、写出运用类比手法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