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陋室铭》
二. 教学重难点:
1. 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3. 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背诵全文。
4. 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黔之驴》
一、作家作品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二十一岁登进士第,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当政,他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时他和王叔文、刘禹锡等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罢宫市、停止各地进贡、贬谪赃官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事。同年八月,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即宪宗,改元永贞。九月,就在王叔文执政不到七个月的时候,因遭宦官和旧官僚联合反攻而失败。柳宗元被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永贞元年冬,柳宗元到达永州贬所。十年后被改为柳州刺史。官虽稍升,而地更僻远。他在这里兴利除弊,修整州容,发展生产,兴办学校,释放奴婢,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病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当地居民哀悼他,在罗池地方建庙纪念。现在柳州市柳侯公园内,还有柳宗元衣冠墓。
柳宗元在散文创作上成就极高。他的山水记,脍炙人口,成就更高!这里谈的《永州八记》,即其山水记的代表作。他在永州九年,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疾苦,游览本州山水名胜,写下这些诗文名篇。
柳宗元的散文和韩愈齐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柳河东集》。
《黔之驴》是他被贬为永州刺史后所作。是著名讽刺小品《三戒》(另有《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中的一篇。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社会,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事态。
二、朗读课文,正字音。
qián hào bì yìn hài dùn shì xiá
黔 好事者 蔽 慭 慭然 大 骇 远 遁 噬 狎
liáng hǎn
跳 踉 大 阚
三、注意并掌握字的意思。
船载以入 ( 用船 )
驴不胜怒,蹄之( 踢 )
以为 神 ( 把……当作 )( 神奇的东西 )
稍出进之( 渐渐地 )
至则无用( 却 )
慭慭然 ( 小心谨慎的样子 )
乃去( 离开 )
虎大骇,远遁 ( 逃走 )
以为且噬己也( 将要 ) ( 咬 )
觉无异能者(特殊的本领 ) ( ……似的 )
蔽林间窥之( 隐藏 ) ( 偷看 )
技止此耳( 罢了)
虎因喜( 因此 )
因跳踉大阚( 于是 )
四、翻译全文。
五、课文分析。
1. 课文对驴进行了哪些描写?
明确:体态、声音、动作,传神地写出了驴在“庞然大物”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
2. 课文对虎进行了哪些描写?
3. 由这些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可看出老虎认识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食驴的动作又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
明确: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之心,他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弄清驴的底细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的要害,立即制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4. 分析驴的形象特点。
明确:无能无用,盲目自大,得意忘形,最终没有逃脱灭亡的下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家伙。
5. 理解本文的寓意。
明确:寓言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A. 讽刺了那些表面强大,实际无能的外强中干的人。B.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六、本文的成语。
1.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使完了。
2. 黔驴之技: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3. 庞然大物: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脆弱的东西。
七、写作特色。
1. 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的形象。
2. 细腻的刻画,精彩的描写。
《陋室铭》
一、作家作品简介。
1. 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 写作背景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疾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3. 关于“铭”
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自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二、朗读课文,正字音。
lòu xīn tái hóng rú tiáo dú
陋 室 馨 苔 痕 鸿 儒 调 素琴 案 牍
gě shǔ
诸 葛 西 蜀
三、掌握重点词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著名、出名。在:在于。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则:就。 灵:灵异,神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是:判断动词。 惟:只,只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 入:映入。
谈笑有鸿儒。 鸿:大。鸿儒:博学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云:说。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四、翻译课文。
特殊句式: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正常语序应为: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何陋之有?”
“何陋”是“有”的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理解课文内容。
1. 根据教学设计>文章的内容,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
一、(1—3句):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 即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声名远播。
二、(4—7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淡泊的生活情趣。
三、(8—9句):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3.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明确:“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4.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明确: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5.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明确: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6.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明确: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7.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了什么?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8.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明确: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9. 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之人。
小结:
1. 教学设计>文章在哪些方面体现出陋室不陋?
明确:直接表现:环境:清幽淡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朋友:谈风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安闲清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间接表现:自比诸葛庐和子云亭。
2. 陋室之所以不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居住在陋室中的人高雅。
六、总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 有龙则灵( )
2. 斯是陋室( )
3. 惟吾德馨( )
4. 草色入帘青( )
5. 鸿儒( )
6. 白丁( )
7. 无丝竹之乱耳( )( )
8. 调素琴( )
9. 无案牍之劳形( )( )
10. 阅金经( )
二. 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1. 本文从几个方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 作者在教学设计>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三. 基础知识填空。
1. 《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 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记述实事、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自己,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 《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四. 翻译句子。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 何陋之有?
五. 阅读教学设计>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 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5. 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 “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 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①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
②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
8. 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的?
答:________ _______
9. 请翻译下列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
(2)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10. 请按要求默写句子。
(1)请从文中找一句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表明作者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
11. 文中统领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 灵异
2. 这
3.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 映入
5. 博学的人
6. 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7. 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
8. 调弄,弹奏
9. 官府的公文;使……劳累
10. 佛经
二. 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1. 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
2. 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三. 基础知识填空
1. 刘禹锡,梦得,唐
2. 用韵
3. 对偶
四. 翻译句子
1. 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 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3. 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4. 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 阅读教学设计>文章,回答问题
1. ,。,。,。:
2. D
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 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
5. C
6.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7. 略
8. 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9.(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就能显示灵异。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0.(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