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5.*最苦与最乐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15.*最苦与最乐

  • 格式:  DOC
  • 大小:  53K    9张
  • 时间:  2017-03

《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2)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最苦与最乐
【模拟试题】
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 )缠着( )契约( )悲天悯人( )弄巧成拙( )讹诈( )
斟酌( )娓娓动听( )时髦( )河堤( )
2. 辨字组词。
惠( )慧( )契( )擎( )
缆( )揽( )陪( )赔( )
毫( )豪( )
3. 解释下列词语。
(l)契约:
(2)达观:
(3)心安理得:
(4)悲天悯人:
4. 文中引用了不少好句子,请对它们作出恰当的解释。
(l)“如释重负。”
(2)“任重而道远。”
(3)“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无人而不自得。”
5. 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l)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 )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6. 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
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少年中国说》不是梁启超的文章。
D.《谈语言》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7.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段落,你认为该怎样分?并说说各大段的论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段:从 到 。
论点:
第二段:从 到 。
论点:
第三段:从 到 。
论点:
三个论点间的关系:
8. 课文用一串排比设问句开篇,反复阅读课文,体会这种开篇方式的优点。想一想:以这种方式开头的文章,你以前读过吗?如读过,把你读过的文头抄录在下面,然后和本文开头作一对比分析。
9.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对这个话题,能不能谈一些你自己的想法?

二. 强化阅读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我就连这个人的面也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了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了的,我对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种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0. 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贫、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
11.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12. 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 。(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 。(10字以内)
13.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14. 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15. 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三、链接课外
常存善念
善念就是善良的念头。念头,有是非之分、正邪之分、善恶之分。善念,是万善之门,从这里可以走向人生的制高点;恶念,是万恶之源,从这里可以滑入恶的深渊。
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① 。思想支配行动,这是一条定律。善念支配行动,则能使良好的道德行为通过善念的心理活动得以实现。
二是② 。善念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感情,也是一种道德意识。因此说,善念是道德行为建设的内在动因,是指导人们去行动的无形内驱力。
三是③ 。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依靠道德修养和道德积累。从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可以看出,善念之积累对于……个人良好道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善念不是先天的,亦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道德教育,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善念来源于崇高的信念。我们的信念,是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追求光明、追求真善美。这样的信念一经在自己的头脑里生根,它就会成为自己的善念之源。
善念来源于正确的善恶现。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善恶观,才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抑恶扬善,走向光明。善念来源于后天的实践。善恶观念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后天的实践中形成的。只有经过实践把善念转化为善行的时候,才能实现善念的社会价值,因为善念是根,善言是花,善行是果。要做到常存善意,就要经常自思内省,排除邪念。明代杨继盛在其《遗嘱》中有一段深刻的论述: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还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意,便禁止勿思。此段论述令人深思,耐人寻味。我们应该是恶当惊,是善则喜。去恶扬善,唯善是举。
常存善意,是一个人善言善行的思想根基,是一个人的崇高美德。有了这种美德,就可以乐善不倦,以善为宝,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16.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17. 本文是写“善念”的,可在第一段中又提到“恶念”,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18. 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将“推动作用”、“积累作用”、“导向作用”三个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画线处。
19. 上文中,从“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到“去恶扬善,唯善是举。”这一部分可以分成三层,请概括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从“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层意是: 。
第二层:从“善念不是先天”的到“善行是果。”
层意是: 。
第三层:从“要做到常存善念”到“去恶扬善、唯善是举。”
层意是: 。
20. 本文引用明代杨继盛的《遗嘱》中的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试题答案】
《最苦与最乐》
一. 知识积累
1. 略2. 略3. 略
4. (l)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2)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3)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4)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5. (1)设问(2)引用 (3)反问(4)对比
6. C
7. 第一部分包括l、2自然段,论点是: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论点是: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论点是:人生当勇于负责,不能逃避责任。前两个论点谈“是什么”的问题,从两个方面谈责任对于人的意义,第三个论点谈“怎么办”的问题,在前两个论点基础上加深论述。
8. 略 9. 略。
 
二. 强化阅读
10. 知足;安分;达观;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11.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12. (1)不尽责任,丢开不管;(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13. 人人必须尽责任。
14. 本文是从“最苦”与“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
15. 答案有三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三. 链接深外
16. 人要常存善念。
17. 通过善恶对比,阐明人要常存善念,而不可存有恶念。
18. ①导向作用②推动作用③积累作用
19. 第一层:写善念在修身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层:写善念的形成与来源。第三层:写如何做到常存善念。
20. 警示人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时常反思,以便做到弃恶扬善,唯善是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