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该文件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预习案
学法指导:
1、完成基础知识,并熟记基础知识。
2、标注段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点勾画你喜欢的词句,写上批注。
3、参考课文阅读指导,预习课文,进行知识梳理
4、阅读资料助读部分,筛选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虔(    )诚   紊(   )乱  肋(   )膜   噢(    )的一声  抽屉(    ) 解剖(    )    遭殃(    )  踌躇 (      ) 喘(    )着   窘(    )迫   鉴(    )赏   阖(    )
2、解释下列词语

二、资料助读
1、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2、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三、课文阅读指导
1、默读课文一遍
2、大声感情朗读课文
3、请写出你的初读感悟: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2、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3、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从文题《回忆鲁迅先生》可以看出这是一篇          的散文。
2、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片断来描写鲁迅先生?(写出四个即可)
 
3、其中上面所写的哪个生活片段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从中能看出鲁迅的什么性格特征?
 
 
4、提起鲁迅,我们总会觉得他是一位大文豪,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但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可从他对待亲人、朋友等方面的态度来考虑)
 
二、合作研讨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四、小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读者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练习案
要求:限时8分钟,独立完成。
1、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虔(    )诚     紊(   )乱     肋(   )膜       噢(    )的一声    抽屉(    )解剖(    )     遭殃(   )  踌躇 (    )(     )  喘(   )着   窘(   )迫     鉴(   )赏    阖(    )
2、识记作者。
本文作者是       ,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                    ,等,她被      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3、分析下面加点动词所表现的人物特征。
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4、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选做题
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