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

《邓稼先》重难点分析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一、注意揭示人物性格形成与人物所处环境的紧密关系(难点)

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高度。阅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这一特点。如文章的第一部分,突破了一般回忆性文章的写作模式,运用一系列的排比句,列举大量事实,叙述一百年前中华民族的耻辱。然后笔锋急转,镜头拉回到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叙述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鲜明的对比构成了文章不平凡的引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章的主人公出场了。作者对邓稼先的第一个评价就是:“对这巨大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这样,文章就把人物和背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第二部分作者首先交待了邓稼先的求学生涯,待“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开始了他二十八年的两弹研制工作。在这近三十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两弹爆炸成功后,他“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这里的“立即”“始终”“继续”和“至死不懈”几个词语说明邓稼先在中国“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我们惊叹于邓稼先所取得的成就时,不禁会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为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待读完第三节后就会找到答案。作者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表现邓稼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的那种奉献精神。这就是答案。文章先谈果再用对比的方法释因,揭示了人物性格形成与人物所处环境的紧密关系,同时也显示了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

二、关于文中的描写(重点)

《邓稼先》采用了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如人物的行为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如语言描写。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掷地有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再如侧面描写。课文有这样一段: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背景音乐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双手 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作者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这首歌作背景音乐意在说明邓稼先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同时他又赋予这种精神以新的内容,那就是向上、求实、勤奋、创新。这样写含蓄、委婉,耐人寻味,与前文的正面描写互相映衬,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三、小中见大的艺术表现手法(重点)

小中见大就是通过小的具体形象来高度概括、集中反映重大的题材、广阔的画面。它能使人在咫尺之幅而视接千里,遥想万代。如唐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诗通过送荔枝进宫的事件,鞭鞑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真是以微见著。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例如,文章第三部分反复强调邓稼先“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的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第四部分一封短短的信,第五部分一句短短的话,都是常人眼中平常小事,作者就是从这些平常小事中挖掘出人物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正因为平常,就更显得真实、可信,读来就格外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