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西门豹治邺
1、熟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办好事情的道理。
3、分析人物语言,体会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学习这一写作特色。
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自读课文后,小组合作讲解文意。画出无法理解的词句以备班内交流
第一段重点文言知识
问之民所疾苦
苦为河伯娶妇
以故贫
常岁赋敛百姓
云是当为河伯妇
为治新缯绮縠衣
为具牛酒饭食
代词,长老
介词,替,给
介词,因为
名作状,每年
代词,这;动词,做
省略介词“为”的宾语“之”
准备,
省略介词“为”宾语“之”
第二段重点文言知识
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立大巫后
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
是女子也
傍观者皆惊恐
且留待之须臾
代词,长老;动词“会”后省略介词“于”
动词“立”后省略介词“于”
介词“为”后省略宾语“吾”
代词,这个
通“旁”
暂且
第三段重点文言知识
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
民人以给足富
相比近
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
以为西门君所为也
认为
因为,介词;后省略宾语“之”
靠近,挨着
将,将要
认为
思考:西门豹到了邺以后做了哪几件事?
整体感知
弄清西门豹是怎样治理邺的?
(西门豹治邺都做哪些事?)
阅读课文:
了解民情
破除迷信
修建水渠
问题探究
一、阅读第一段:
1、哪一句话提出了本文的重点问题?着重指出“小家女”说明了什么?
2、第一段哪一句留下了悬念?
“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
欺侮贫穷人家。
“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
这一系列的叙述描写都在渲染为河伯娶妇的隆重气氛,因而也就更深刻的揭露了三老、廷掾和巫祝等故弄玄虚、愚弄民众的狡诈嘴脸。
3、由“洗沐之”往下,“为治新缯绮縠衣 ”“为治斋宫河上 ”“为具牛酒饭食”“共粉饰之 ”等这一系列的叙述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的办法巧妙在哪里?联系现实,谈谈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阅读第二段:
巧妙之处
1、西门豹先装出对神的虔敬,提出“得更求好女”,让大巫报河伯,惩治了大巫;
2、在接连投下三个小巫后,又假借“巫妪、弟子皆女子也,不能白事”,将三老投入河中;
3、然后,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装出对河伯无限敬畏、等待河伯吩咐的样子。
西门豹完全用尊敬河伯、拥护为河伯娶妇的姿态,惩治了以为河伯娶妇为名残害百姓的官吏。当西门豹表示“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时,这些人被吓得狼狈不堪。骗局被揭穿。
4、西门豹于是借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顺势结束了这场闹剧。“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说明西门豹惩治三老、巫祝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启示
可从斗争的目的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来思考。
三、阅读第三段:
西门豹开渠引水,老百姓始而怨之,久而敬之。说明做个好官也不容易。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如何才能才能迅速赢得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走访基层,听取心声,多加宣传,达成共识。
引漳十二渠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以漳河为水源,始建于战国前期,比李冰所筑的“都江堰”还早160多年,是我国见诸文字记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引水渠系统工程。 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是战国初年第一个大型引水渠系统。十二渠的建成不仅使当地因灌溉而致富,并且减轻了漳河洪水的威胁,从而使西汉到隋代几百年间,邺城一带成为政治经济的重要地区。
资料助读
《史记》称赞他:“故西门令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西门豹死后,邺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兴建了西门豹大夫庙和投巫池。宋、明、清三朝还为他树立了碑碣。直到现在,河北临漳地区还有一条渠,叫西门子渠。它也是一个纪念碑,记载着两千四百多年前这位无神论者的治邺功绩和人民群众对他的崇敬与感念。
反馈练习
1、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即娉取
②复使一人趣之 ③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
④呼河伯妇来,视其好醜
2、下列红体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趣:催促
B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
衣:穿
C 、烦三老为入白之。 白:告诉
D、民、治渠少烦苦 少:缺少
D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
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人家有好女者
其真无马耶?
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
作《师说》以贻之
若皆罢去归矣。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A
下列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C
D
D
下面全部表现西门豹巧于斗争的一项是( )
①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
②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③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
④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
⑤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⑥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A、①②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⑥
C
翻译下列句子
1、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2、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上。
3、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4、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