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ppt免费课件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ppt免费课件下载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ppt免费课件下载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ppt免费课件下载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ppt免费课件下载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ppt免费课件下载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史称“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贞观之治:
人物:唐太宗
措施或原因:
1、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徭役;
3、戒奢从简,节制欲望;
4、合并州县,革除吏多民少弊端,减轻人民负担
5、任用贤才(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虚心纳谏(魏征—敢于直言进谏)。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语录: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
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皇帝要勤于政事,善于听从正确意见。
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三、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提拔人才政策。使唐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强盛。人称其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唐玄宗
措施:①任用贤才(姚崇),励精图治;
②重视地方吏治;
③注意节俭。
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唐朝经济
1、农业方面:
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江南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③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
唐朝出现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称为“茶神”。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长安是各民族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2、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3、商业繁荣:
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一、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
分科考试
隋炀帝
隋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设进士科(创科举制)
扩大国学规模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开创殿试、武举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唐朝和吐蕃的交往
藏族
吐蕃
松赞干布赞普 尺带珠丹赞普
青藏高原一带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同为一家。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8、唐政府是如何管理少数民族的?
(1)设置机构:如唐朝在西北设置安西都护和北庭都护;
(2)和亲政策: (联姻)如唐朝先后把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3)册封政策:唐太宗分别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并支持修建了唐昭提寺。
二、唐与天竺(印度)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比较
2、统治美称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
1、统治方法
A勤于政事,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B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国策
C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员到地方任职,烧毁珠玉锦绣,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3、对外交往 :唐太宗时玄奘西游
唐玄宗时 鉴真东渡
4、民族关系 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5、任用贤才
唐太宗: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武则天:骆宾王,狄仁杰
唐玄宗:姚崇
6、名言名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以人(魏征)为镜,可以知得失。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
第7、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2、《金刚经》868年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
赵州桥在设计上的巧妙之处:
①实用性:赵州桥采用平拱桥的形式,跨度大、桥面缓,既方便船只通行,又方便车马、行人在桥上行走。
②科学性:赵州桥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既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自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小拱还可起泄洪的作用,这样就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
③ 美观性
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成就有哪些世界第一?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诗仙——李白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
代表作品: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作品特点: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诗圣”——杜甫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
代表作品:
“三吏” “三别” 作品被称为“ 诗史”
作品特点: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语言锤炼、凝重
白居易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
代表作品:
《秦中吟》 《新乐府》
作品特点:
讽喻社会,同情人民,
直如白话,通俗易懂。
1、列举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2、鉴真和玄奘的主要目的和功绩是什么?怎样评价这两位人物?
鉴真:目的是传播佛法和唐朝文化
功绩: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文化,设计了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评价是为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玄奘:目的是学习佛经、弘扬唐文化
功绩:西游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对佛教的传播作出了贡献,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评价是促进了中印文化的友好交流。
3、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勇于开拓、有远大的理想、百折不挠、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
启示:要有远大的理想、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精神,经得起挫折才会成功。
4、唐代对外交流的史实,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
倡导开放、倡导交流、倡导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
灿烂夺目的的书法和绘画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契丹
汉族
党项
女真
汉族
10世纪初
960年
11世纪前期
12世纪初期
1127年
辽太祖阿保机
宋太祖赵匡胤
元昊
金太祖阿骨打
宋高宗赵构
上京
东京
兴庆
会宁
临安
宋代的和约
西夏

北宋
西夏

南宋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
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并且当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苏州,湖:湖州)
1、开始于:唐朝中后期;
最终完成是在:南宋。
3、原因:
(1)为躲避战乱,北民南迁,为南方带来劳动力、技术、工具
(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3)优越的自然条件(土地肥沃,雨水较多)
(5)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
(4)南方统治者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一、重心南移在农业上表现
1、品种增多,引进占城稻。          2、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3、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4、棉花种植从福建、两广推广到长江流域
5、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二、重心南移在手工业的发展
纺 织 业:
棉纺织业:
制 瓷 业:

造 船 业: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江南成为制瓷业的重心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纸币产生的原因:商业的繁荣和内外贸易的兴盛。
1、城镇的兴起
2、纸币的出现和使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等纸币。
三、重心南移在商业上的表现:
纸币产生的意义:轻便、便于携带,有利于商业的繁荣;是世界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② 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广泛, 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4、坊:居民住宅区;
市:商业区。
唐朝时坊是分开的,
北宋时,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并且出现了早市、夜市,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①政府专门设立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
③泉州是全国第一大港。
3、、海外贸易:
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
(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4)海外贸易获利丰厚。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最后完成了。
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国家要采取对外和开放的政策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衣:宋代各级官员服色不同,普通百姓只穿____二色的衣服。____时,女子缠足的风气盛行。
2、食:北方人主食是___,肉食中以__为多。南方人主食是____,肉食中以_____为主。
3、住:农村则多是___ ,城市居民的住房以___为主。
4、行:人们多用____、_______
北宋
黑白
驴车
牛车
瓦屋
茅屋
鱼肉
稻米
羊肉
面食
5、宋代的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的场所,叫做“____”
6、“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_____。

7、今天的传统节日宋代已有的 : _____、 _____、 _____、 _____。其中_____最受重视,宋代称为_____ 。
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中秋节
端午节
元宵节
春节
春节
元旦
瓦子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蒙古的兴起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召开蒙古贵族大会,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二、元朝的建立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三、忽必烈的经济贡献
1、(元世祖)重视农业的措施
元世祖下令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
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2、交通:漕运(杭州——大都)、
海运(刘家港——大都)
3、商业都市:大都
4、对外交往: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四、忽必烈的政治贡献:
1、建立元朝1271年
3、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2、行省制度: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意义: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海运
1、汉人开发边疆。
2、边疆各族内迁与汉杂居相处。
3、契丹、女真等族汉化。
4、回族开始形成。
五、民族融合的表现

六、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
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第13、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北宋
战国
北宋
北宋
毕升发明,经济、省时 大大促进文化传播。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而制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开启了世界近代化的历程。
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后改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二、明太祖加强君主集权----两废三设一改革:
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制度,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办理朝政;
2、在地方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及军政,设立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又参与决策,形成内阁制度,设立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监视、侦查臣民的活动;
3、改革科举制度,限定科举考试的内容为“四书五经”,限定考试的形式,用“八股文”作答,只能陈述指定的观点,不许发挥自己的见解。
三、明成祖朱棣加强君主集权
1、于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他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2、设立新的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东厂与太祖设立的锦衣卫及后来设立的西厂,合称厂卫制度。
第16课 对外的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
背景及目的: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过程:1405—1433年,郑和的舰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意义和作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背景: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寇与奸商勾结为患,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
过程和影响:戚继光组建出“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后又赴福建、广东与当地军民并肩抗倭。抗倭取得重大胜利,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1、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份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清朝前期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明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 1661年,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赤嵌楼之战,荷军投降;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归祖国。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二)雅克萨之战
1、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据点:雅克萨和尼布楚。
2、沙俄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3、康熙大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
4、中俄《尼布楚条约》,时间:1689年。
5、意义:《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1、达赖、班禅:
清军入关后,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亲自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见,并修建西黄寺,供他居住。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个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
2、驻藏大臣: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这一史实充分说明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回部:在西南天山以南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由于他们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清代常把这个地区称为“回部”。
乾隆帝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和卓与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下令调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伊犁将军的设置: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在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771年初,蒙古土尔扈特部众,在其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摆脱了俄国的控制和压迫,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四、清朝的疆域
北:西伯利亚 西北:巴尔喀什湖
东北:外兴安岭、库页岛
西:葱岭 东:太平洋 西南:喜马拉雅山
东南: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南:南海诸岛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明清国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1、原因:
①清朝政府对内坚持“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明清统治者思想保守,以农为本。
②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③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2、措施:
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迁界禁海。港口先开后关:四个减至广州一个。成立广州十三行,严格限制进出口贸易。
3、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4、启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